徐逸风和夏侯琢闻言,也立刻上前查看。徐逸风目光锐利,扫过那些斑驳的刻画,缓缓点头:“不错,这些符号确实带有西域乃至更遥远地区的风格,但与中土符文亦有融合。这壁画……或许记录的就是尘影大师口中,数百年前佛门与‘渊府’先祖联手封印邪祟的往事。”他心中暗忖,家族秘辛中零碎提及的“外域盟友”,或许在此找到了印证。
蔡若兮也好奇地看着壁画,那上面描绘的联合仪式庄严肃穆,与当前你死我活的争夺形成鲜明对比,令人唏嘘。小栓子眨着眼睛,歪着头看那些符号,嘴里嘟嘟囔囔,不知在说些什么。
这条充满历史痕迹的通道并不长,约莫半里之后,前方出现了一扇虚掩的、看似异常沉重的石门。门缝内透出微弱而稳定的光亮,与火折的跳动光芒不同,那更像是长明灯的光晕,同时还伴随着一股淡淡的、若有若无的檀香气味飘散出来,驱散了一些地底的腐朽气息。
赵莽立刻示意众人停下,他侧耳倾听门内的动静,片刻后,对徐逸风摇了摇头,低声道:“里面很安静,似乎只有一个人。”
徐逸风点点头,示意赵莽小心推开石门。赵莽运起力气,缓缓推开石门,门轴发出沉闷的“嘎吱”声,在寂静的地底格外刺耳。
门后是一间不大却显得十分整洁的石室。石室中央点着一盏青铜油灯,灯焰如豆,稳定地燃烧着,散发出昏黄的光晕,勉强照亮四周。室内的陈设极其简单,甚至可以说是简陋:一榻、一桌、一蒲团,皆为石制,打磨得倒是颇为光滑,可见常年使用。而此刻,那唯一的蒲团上,正端坐着一位身形枯瘦、披着灰色旧僧袍的老僧。他面容清癯,布满了岁月刻下的深深皱纹,犹如千沟万壑,双眼微闭,面容安详,仿佛已在此入定多年,与这石室、这地底融为一体。最引人注目的是,他枯瘦的双手交叠置于膝上,手中赫然握着一件物事——那形状、大小、质地,与徐逸风怀中的骨雕符牌几乎一模一样,只是上面雕刻的花纹走向略有不同,似是相互契合的另一半。
听到石门开启的声响和众人的脚步声,老僧缓缓睁开了双眼。他的眼神并不像寻常老者那般浑浊,反而异常清澈、深邃,如同古井无波,却又仿佛能一眼看透人心世情。他的目光首先落在了站在前方的徐逸风身上,尤其是在他腰间那枚看似普通、实则乃“渊府”核心子弟信物的青玉环佩上停留了片刻,眼中闪过一丝极快即逝的惊讶与某种深沉的追忆之色,随即这丝波动化为一种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其中有见到故人之后的欣慰,有对来者处境的担忧,更有一种历经沧桑后的深深疲惫。
“阿弥陀佛。”老僧的声音沙哑而缓慢,却带着一种奇特的、能安抚人心的安定力量,“贫僧尘影,在此清修,等候有缘人多时了。”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最终回到徐逸风脸上,语气平和却带着洞悉一切的了然,“只是未曾想到,今日踏足此地的,竟是‘守秘人’一脉的当代传人。”
徐逸风心中剧震,“守秘人”这个称谓,即便在“渊府”内部,也属极高机密,对方竟能一眼看穿自己的核心身份!他不敢怠慢,强忍着伤势,上前一步,依足古礼,恭敬行礼:“晚辈徐逸风,拜见尘影大师。冒昧打扰大师清修,实因情势紧迫,妖魔当道,不得不来。”说着,他郑重地从怀中取出了木桑长老所赠的那半块骨符。
尘影僧微微颔首,也抬起枯瘦的手,将手中一直握着的另一半骨符展示出来。在昏暗的灯光下,两块骨符的边缘纹路清晰可见,严丝合缝,仿佛天生一体。当它们被同时取出时,甚至能感觉到一丝微弱的、同源的气息波动。拼凑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刻满了奇异古老符文的圆形令牌,令牌中心,是一个似眼非眼、似莲非莲的抽象图案,散发着神秘的光泽。
“风语族的信物……多年未见了。”尘影僧缓缓开口,语气中带着一丝遥远的怀念,“指引你们前来的木桑长老,他……可还安好?”
“长老一切安好,是他老人家指引我等前来五台山寻访大师,言明唯有大师能解我等心中疑惑,指明前路。”徐逸风恭敬答道,心中对这位隐居在地底石室中的僧人的身份和来历,更加好奇与敬畏。
尘影僧点了点头,目光再次落在徐逸风苍白的脸上,仔细端详了片刻,轻轻叹了口气,道:“徐施主,你身上带伤,且……沾染了一股极凶厉、不属于此间天地的阴寒煞气,如跗骨之蛆,不断侵蚀你的本源……若老衲所料不差,你可是去了北方那处维系着脆弱‘平衡’的禁忌之地?”
徐逸风坦然承认,语气沉重:“大师慧眼如炬。晚辈确在祁连山深处,与赫连部及其背后势力争夺‘龙庭之眼’的控制权。侥幸借助先祖遗泽与同伴之力,暂时逼退了复苏的邪影,但自身也遭反噬,本源受损严重。”他简单提及了那场惨烈的战斗。
“赫连部……”尘影僧的语气转冷,带着一丝不屑与怜悯,“不过是利欲熏心,被人利用的扑火飞蛾,追逐着虚妄的力量之光。他们背后那个名为‘黑影会’的组织,才是真正的祸乱之源。其觊觎之物,其野心之大,远非寻常世人所能想象,也绝非一两件上古秘宝那么简单。”
一直静静聆听的蔡若兮,此刻忍不住开口问道,声音带着急切与忧虑:“大师,那黑影会处心积虑,到底想在这五台山找到什么?还有,您之前提到的‘尘封往事’,究竟指的是什么?是否与这寺院的镇压布局有关?”
尘影僧将目光转向蔡若兮,眼神温和了些许,带着赞许:“女施主灵台清明,心思敏锐,能在那‘心镜迷障’中寻得阵眼,可见慧根深种。你之所问,正是关键。”他顿了顿,似在整理跨越数百年的记忆,石室内一时只剩下油灯燃烧的轻微噼啪声。
“所谓‘尘封往事’,”尘影僧的声音变得悠远而凝重,“关乎此地清凉寺的根基,亦关乎‘守秘人’一脉,也就是你们‘渊府’先祖的起源与使命。”他抬起枯瘦的手指,轻轻指向石室深处黑暗的方向,“约莫三百余年前,前朝中期,五台山曾经历过一场不为史册所载的浩劫。彼时,有域外邪魔之意念,趁天地气机流转之隙,试图侵蚀此方佛门净土,引动地脉异变,致使山中妖邪滋生,灵机紊乱,百姓惶恐。幸得当时驻锡本山的数位得道高僧,与……嗯,与你们‘渊府’的几位先祖,摒弃门户之见,联手应对。”
他眼中闪过追忆之色:“那几位‘渊府’先祖,不仅精通风水星象、机关秘术,更似乎掌握着一些沟通、引动天地正气的古老法门。他们与高僧们共同勘定地脉节点,在此地,也就是当时还只是一处荒僻山洞的地方,布下了一座强大的‘七星镇煞’大阵,并以佛门至宝‘般若舍利’为核心阵眼,最终将那股试图入侵的邪力源头成功封印于山腹深处的一处天然秘窟之中。那处秘窟,经佛法加持净化后,便被称之为——‘净尘墟’。”
“净尘墟……”徐逸风默念着这个名字,感觉与自己家族内部零星记载的某些残缺信息隐隐吻合,一些模糊的传承片段似乎变得清晰了一些。
“然而,封印之力并非永恒。”尘影僧的语气愈发沉重,“历经三百余年风雨沧桑,加之近几十年来,世道纷乱,人心不古,贪欲横流,世间戾气渐长,致使守护此地的佛光渐有蒙尘之象。那‘黑影会’不知从何处窥得了这段尘封的秘辛,他们妄图打破‘净尘墟’的封印,要么释放那被镇压的域外邪祟,使其祸乱人间,要么便是想攫取邪祟之力或被封印的佛门至宝,以实现他们掌控天下的疯狂野心。赫连部,便是他们派来寻找封印具体位置、并设法进行破坏的先锋与爪牙。”
“域外邪祟?大师,那……究竟是怎样的邪祟?”陈文扶了扶眼镜,既感到恐惧,又抑制不住学者式的好奇心,“是妖?是魔?还是……”
“非是寻常意义上的妖物魔怪。”尘影僧摇了摇头,脸上露出深深的忌惮,“据先师手札记载,那是一种更为可怕的存在,一种近乎规则的污染,一种能无声无息侵蚀生灵心智、扭曲现实认知的‘虚无之暗’。它或许源自天外,亦可能与上古某些不可言说的禁忌存在有关。一旦让其破封而出,首当其冲的便是这五台圣境,佛光湮灭,妖魔横行;继而其影响会如同瘟疫般扩散,祸延天下,届时恐怕……苍生罹难,文明倾覆。”
这时,徐逸风想起怀中那枚愈发活跃的黑石,将其取出,托在掌心:“大师,此物乃晚辈从族中带出,常年佩戴在身边。自进入五台山地界,它便时常产生微弱感应,光芒隐现,不知此物……是否与您所说的往事有关?”
当那枚黑石出现在灯光下时,尘影僧古井无波的脸上再次露出了难以掩饰的惊诧之色,甚至比刚才认出徐逸风身份时更为震动:“这……这是‘镇渊石’?!此物竟是失落已久的‘镇渊石’!难怪……难怪近些年封印松动迹象加剧,老衲一直疑惑,原是此石现世,气机牵引之下……”他看向徐逸风的眼神变得更加复杂难明,充满了宿命般的感慨,“此石并非凡物,据传乃是当年那位主导布阵的‘渊府’先祖随身佩戴之物,蕴含奇异力量,能安定地脉,调和阴阳,对加固‘净尘墟’的封印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后来不知因何故流落西域,不知所踪……没想到悠悠数百载,今日竟能重回故地。它与你产生感应,随你而来,或许……正是冥冥之中的定数,是先祖英灵不昧,指引它归来应对此次危机。”
他顿了顿,目光深邃地凝视着徐逸风,一字一句地说道:“‘佛光蒙尘,镇渊归位,墟门将启,暗流汹涌’。这四句谒语,乃是先师临终前所留,预示此地未来的劫数与契机。如今看来,前两句已然应验。佛光因世道而蒙尘,‘镇渊石’亦已随你归位。徐施主,你的到来,或许既是这场劫数最大的变数,也是挽救危局的唯一契机。但前路之凶险,远超祁连山,赫连部乃至黑影会的主力,恐怕早已悄然齐聚五台山,目标直指‘净尘墟’。你……以及你的同伴,真的准备好了吗?”
徐逸风握紧了手中传来微弱暖意的黑石,感受着它与此地隐隐的共鸣,又缓缓环顾身旁的同伴——赵莽的坚毅、夏侯琢的担当、陈文的执着、蔡若兮眼中毫无保留的信任与支持。他深吸一口气,强行压下体内因激动而翻腾的气血和阵阵袭来的虚弱感,目光变得如同磐石般坚定,迎上尘影僧充满审视与期待的目光,沉声答道:“晚辈既为此而来,承先祖之志,担守秘之责,便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纵然前方是刀山火海,万丈深渊,亦无退缩之理。恳请大师指点迷津,告知那‘净尘墟’入口所在,以及……加固封印或彻底清除邪祟之法。”
石室内,长明灯如豆的光晕依旧摇曳不定,将众人的身影拉得长长的,投在古老而冰冷的石壁上,仿佛与数百年前的先辈身影重叠。尘影僧的话语,如同投入深潭的巨石,彻底揭开了五台山深处隐藏的巨大秘密的一角,也将徐逸风一行人,无可避免地推向了一场不仅关乎个人生死,更关乎这片佛门圣地存亡乃至天下苍生安危的巨大风暴中心。
而角落里,小栓子自进入石室后便异常安静,他蹲在地上,看似无聊地用手指划着地上的灰尘,低垂的眼睑下,目光却闪烁不定,无人知晓,这位“天真”的孩童,此刻心中究竟在盘算着什么。
(第93章下 完)
《古墓迷踪:九域秘辛》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315中文网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315中文网!
喜欢古墓迷踪:九域秘辛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古墓迷踪:九域秘辛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