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9 向着目的地解放碑进军
我在重庆这个陌生的城市今天上午此行进军的目的地是解放碑。为什么说重庆是陌生的城市呢?我不是重庆人,更不是重庆城里头的人,或者说渝中区的人。1984年,重庆还是一个四川省的城市,我所成长和生活的城市或者地区是与重庆平起平坐的。我是乌陵人。我生长在乌水县城。尽管也是喝长江水长大,长江水养育了我,但我的意识里根本就和重庆没有什么牵连,那么我为什么一大早要去解放碑呢?说得简单一点吧,解放碑有个新华书店,新华书店是我的精神仓库。重庆新华书店是西南地区最大的书店,重庆新华书店那里图书众多。我大学专业是学纯数学的,我四年本科学的全是非常专业深奥的数学门类,学了几十门数学学科,什么微积分理论,什么概率论,什么博弈论,什么拓扑学等等,但是我自己又把自己定位成为一个作家,而且我正在构思创作的长篇小说《乌江绝恋》,我打算写成一部惊世骇俗的长篇小说,或者文学作品,我要写得和当下中国的作家们的写法不一样的小说来。我要学习,我要向世界的优秀的作家们学习,尤其是向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们学习。1984年,中国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的各种出版社已经陆陆续续翻译出版了不少世界优秀的文学作品,几乎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们的作品,都可以在中国的新华书店买到,什么意识流作家,象征主义作家,荒诞派作家,现代派作家,存在主义作家,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作家,等等等等,我都渴望了解,阅读,借鉴,模仿,学习。我尤其喜欢萨特,贝克特,布菜希特,川端康城,乔依斯,沃尔夫,尼采,奥茨,普鲁斯特,纪德,玛格丽特杜拉斯等等光芒四射的作家。还有不少社会科学类,哲学类,包括经济改革类,政治思想类各种刚从国外引进来的新思想等等书籍,我都非常想购买来阅读。新华书店,就是我这个理工科毕业的年轻文学爱好者的精神殿堂了。尽管我所工作的自贡市,也是四川的第三大城市,可是那里的新华书店,新书就非常少,图书馆更是没有什么新思想新出版的文学文化类书籍。我精神饥渴惨了。重庆解放碑的新华书店,是西南最大最大的新华书店,新图书很多,能够满足我这个24岁的文学青年的精神需求。所以,我每次路过重庆,我都要专程来到解放碑的新华书店购买一大堆书籍。我每一次从重庆解放碑新华书店带一大包购买来的新书籍走出新华书店大门口,走到解放碑街道上,我就精神饱满,我这个人就焕然一新,我就会睥睨解放碑街道上来来往往的行人。我手里提着沉甸甸的一大包书籍,我觉得自己就是高人一等。而且,我还在内心里说,瞧,我是黄老呆。我是中国新时期着名作家黄老呆。若干年后,我也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我的小说,也会摆在重庆解放碑新华书店的柜台上的。我的小说,也会改编成电影上演的。我的戏剧,也会在四川省会城市成都,重庆的大剧院上演的。
解放碑,解放碑,解放碑新华书店,解放碑新华书店,是我黄老呆的教堂,是我黄老呆的图书馆。是我黄老呆这个作家的精神加油站。
我此行目的地是解放碑,不仅仅是要光顾解放碑新华书店,我还有一个重要目的,我要去为我的小说《乌江绝恋》里面的两个重要人物,姚倩倩的父亲母亲在抗战时期的解放碑找个他们生活,工作的落脚点。我在小说《乌江绝恋》里面,讲述了姚倩倩的父亲是一个重庆医生的故事,或者说,姚倩倩的父亲在抗战时期的重庆城解放碑街道上开过一个医疗诊所,在当时的重庆城医疗界还小有名气,甚至说名气还非常大,我要去解放碑寻找灵感,为姚倩倩的父亲,姚医生找到活生生的生活生存地点,找到姚医生这个本是我虚构的人物合理的存在感。
我在小说《乌江绝恋》里面,设计了姚倩倩父亲这个医生角色,我基本的设计是,姚倩倩的父亲,出身与江浙一带一个中医世家,年轻的时候又考入北京协和医科大学,毕业来到上海行医,抗战时期,上海沦陷后,从繁华的上海来到抗战时期的陪都重庆,解放后到了乌江边的一个小县城乌隆县行医,后来成为武陵山区乌江流域着名的医生,他的后半生他把他的医疗技术全部贡献给了乌江流域的贫困老百姓,他的医德高尚医术高明,深受武陵山区老百姓的热爱,他挽救了无数武陵山区农民的生命。这是我的构思。但是,当年抗战时期,姚医生在重庆陪都解放碑附近哪栋楼房开的医疗诊所,我这个作家一定要到解放碑去物色一个地段一个房子。(那个时候还不叫解放碑,解放碑是1950年后,经过多次更改才形成的名字,或者地名。)我在前两章还暗讽批评了作家要体验生活的说法,我现在又要进军解放碑去为自己的小说《乌江绝恋》里面的人物姚倩倩的父亲姚医生找到现实中的合理性依据性真实性。我是不是自己扬起手来在打自己的脸呢?呵呵
我从胖妈小面馆吃完二两心满意足了豌豆牛肉面,我精神饱满的走出面馆,我信心百倍地朝着高高的解放碑目的地爬坡上坎走去。我今天上午进军我的目的地重庆解放碑。
喜欢乌江绝恋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乌江绝恋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