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11节 莫斯科餐厅的晚餐
他出乎意料。
正当他犹豫不决找个高档餐厅要不要邀请雷亮亮共进晚餐的时候,雷亮亮首先提出邀请田红兵到北京展览馆餐共进晚餐。不,他说,应该是他主动邀请她到北京展览馆餐厅晚餐。他还说他早就有这个想法了,尤其是自从团里把创作《红军突破乌江天险》交响乐主创担子落在他的肩膀上的时候,他为了答谢雷亮亮在团领导面前的极力推荐,并使得田红兵梦想成真,终于如愿以偿,他就有了想找个机会来表达他对雷亮亮的感谢之情。他就有了想找个北京城最高档的餐厅和她吃个饭这个想法。他迟疑不决了一些日子,因为他感觉到邀请雷亮亮去首都最高级的北京展览馆餐厅(以前叫莫斯科餐厅)晚餐时机还不怎么成熟,或者他主动邀请她去这家曾叫莫斯科餐厅的高档餐厅共进晚餐的理由还不怎么简单清晰。因为他敏感的心察觉到了雷亮亮对他似乎有点爱情的意思,但是他对雷亮亮没有那种爱情的感觉,他怕引起雷亮亮在这个问题上的误会,他就延迟了这种邀请。一般来说,一个男青年主动邀请一个女青年去那么高档高雅的曾经叫莫斯科餐厅的北京展览馆餐厅共进晚餐,好像是暗示什么,好像总有那种追求浪漫表示爱情的味道。要知道,在北京首都,在高级干部子弟特殊的某个圈子,走进曾经名字叫做莫斯科餐厅里面,在着名苏联歌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钢琴声轻轻伴奏背景下,双方碰杯高高的立式红酒杯子,轻轻荡漾一下幽亮的红葡萄酒水,再拿起银亮的餐刀或者叉子,那可是象征浪漫的爱情啊!
爱情。爱情。爱情。尽管特殊历史时期那个年代,男女之间好像尽量避免谈情说爱,文艺作品也不特别表现爱情。哎呀呀,那个特殊历史时期,强调一种高大全文艺理论,在这种理论指导下,是不宜充分展示爱情的。爱情似乎是洪水猛兽,普通人说起“爱情”两个字,好像就是在提倡资产阶级生活方式。
田红兵,正处于一个青年男子血气方刚的年龄阶段,健康的身体内澎湃着激昂的青春激情。美好青春年华,感情丰富,热血沸腾。雷亮亮,也正处在一个青年女子最美好的华年。也正是在渴望爱情的年龄。像她这样一个高贵的女歌唱家,她内心里荡漾起对田红兵这么优秀的男青年的美好爱情,是非常正常的。
但是,人类的爱情就是那么难以琢磨,两个青年男女要同时对对方产生爱情,要在爱情的频谱上共振起来,还真不容易。通俗的说,还要看缘分。
哎,田红兵也不是一个木头人,他以音乐家敏感的心灵,已经感觉到了雷亮亮对他的爱的微妙情愫,但是他没有对她产生到爱的情愫。或者他没有对她涌起爱情的感觉。田红兵有意回避雷亮亮,也尽量避免和雷亮亮单独相处。他很理智,也非常理性。他是对的。
正当田红兵举犹豫不决要不要主动邀请雷亮亮去北京展览馆餐厅共进晚餐的时候,以表达自己对雷亮亮在自己的音乐事业上的得力帮助和宝贵支持,他觉得自己应该主动答谢她呀,某个方面雷亮亮是他事业上的贵人。可是出乎意料的是,没有想到雷亮亮主动先提出来了,邀请他去北京展览馆餐厅共进晚餐,他就想干脆顺水推舟吧。当然他要反客为主,改为他主动邀请雷亮亮去北京展览馆餐厅共进晚餐。田红兵是内心很细致的男人,为了避免不必要的误会,他还特别邀请了团领导团长一起赴约。
老一点的北京人都知道,莫斯科餐厅是1954年开业的特级俄式西餐厅。建筑风格华贵高雅、气势恢宏,充满浓郁俄罗斯情调。莫斯科餐厅是中国老一辈国家领导人曾在这里多次举行盛大宴会,接待重要外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条件下,以其华丽、高贵和异域文化色彩给那一代人留下了无穷无尽的回味。五十多年后的今天,莫斯科餐厅仍以其独特的风格、崭新的面貌、全新的文化保持着它的盛名。莫斯科餐厅作为早期为数不多的西餐厅,对北京首都一些人来说具有别样的意义。莫斯科餐厅目睹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苏联的蜜月时期、裂痕时期,旁观了苏联解体,是中苏关系变迁的见证。莫斯科餐厅以其特殊和异域文化色彩在当时成为大众的焦点。有意思的是,文化大革命中莫斯科餐厅名字曾被改为北京展览馆餐厅。还有点要说明的是,莫斯科餐厅的早期服务对象主要为苏联援华专家、驻华官员和赴俄留学归来的知识分子。“文革”时期,莫斯科餐厅改名“北京展览馆餐厅”,文化大革命十年动荡结束后,莫斯科餐厅恢复了它本应该具有的雅致与宁静,1984年11月又恢复了“莫斯科餐厅”的名号。
文化大革命时期,本小说《乌江绝恋》讲述的爱情故事,作为作家的我,安排田红兵和雷亮亮去这家北京曾具有某种象征意义,比如说象征高雅爱情的西餐厅共进晚餐,是不是很有创意的一种灵感呢?田红兵和雷亮亮这样具有贵族气质的艺术家,红二代艺术家,应该在高雅的西餐厅聚餐才符合特定人物的特定行为举止。对不对?关于这点就由读者来评判了。
喜欢乌江绝恋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乌江绝恋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