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第 21节
遵义会议会址奇遇
\/
我来晚了!
吃罢早餐。一碗地道的遵义羊肉粉灌进我的肚子里了,我心满意足,我精神饱满。我登上了公交车,公交车好像理解我此行来到遵义城的急切心情,转街转角没有多少时间,公交车就把我送到了遵义会议会址纪念馆。
天啦,好多人哦!遵义会议会址纪念馆周围人群如过江之鲫,密密麻麻,门口挤满列队参观的崇拜者。现在,遵义会议会址纪念馆已经是全国,是贵州着名的红色旅游景点了。每天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大量游客慕名而来。有的游客成群结队,穿着正装制服,一看就是机关单位,公司等机构统一组织来参观来接受教育的。他们表情严肃,不苟言笑。有的游客是旅游公司组织起来了旅行团,这些游客在年轻的导游的带领下,手里举着小红旗,男女老少参差不齐,依着各异,头上戴一个旅游公司发放的廉价遮阳帽。他们东张西望,有说有笑。有的游客像我一样,是单枪匹马,或者三三两两,自由行的。
我排队依次走进遵义会议会址纪念馆巨大的参观基地。
我首先急不可待地走到遵义会议会址那个着名的二层小洋楼。它就是我从小非常熟悉的遵义会议会址楼宇,也就是当年红军首脑们开会的小洋楼。
我站在楼下面,我伫立在这栋小洋楼正面,我轻轻地叹道:这就是遵义会议会址啊!这就是改变中国革命历史进程的地点啊!这就是红军长征途中,在中国革命遭遇挫折前途渺茫的危险关头,红军的高层领导团队首脑们,召集了一个特别的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的二层小洋楼啊!
我好奇怪,在上个世纪的二三十年代,在偏僻落后的贵州遵义城,怎么会有一栋如此漂亮的建筑啊,这建筑有回廊,中西合璧风格,即使在现在这个时代,都不落伍。我心想,当初建造这个别墅的主人一定是一个大财主,大军阀,大官。我这个专门来到这个楼宇来为小说《乌江绝恋》寻找灵感的作家,站在它的面前,打开想象的翅膀,想入非非起来。
很显然,这栋楼宇是经过重新修理过的,粉刷过的。外墙色调基本是灰白色的。立柱灰白青砖白墙。走廊的木质栏杆是猪肝红色。这个外观色调十分和谐。
我仔细地观望着它的外貌,我感觉有个人走到我的身旁。这个人穿的是绿颜色的衣服裤子。头上还戴一个有帽檐的绿色帽子。我稍微转过头去偷看了他一眼,他的绿色的帽檐上还有一颗红色的五角星。我好奇怪,这个走到我身旁的年轻人的依着,一看就是上个世纪中国解放军的依着。我看见他面部表情非常严肃地观看着这个楼宇。我不好意思用过多的目光注视他。我尽量用我眼睛的余光注视他。他的脚步移动了几步,他走在我前面,我在他后面。他的脚步慢慢的行走着。我跟在他后面。我的脚步也十分缓慢,而且我特意步履轻轻,我生怕我的脚步声发出音响打扰了我前面的这个依着上个世纪军人服装的年轻人。他的肩膀背着一个绿色的军包。他从他的军包里面取出一个照相机,他调动了一下相机,他开始拍起照来。我晃眼看见他的照相机有海鸥牌的标记。我明白,这个身穿上个世纪中国军人衣服的年轻人来头不小,能够玩海鸥相机的人都不是简单的人。
他在一楼一边缓慢的观望,他打量着一楼里面的房间结构,他一边啪啪的拍照。他走上楼梯来到二楼,他走进二楼会议室,他仔细观看着会议室,他用手轻轻抚摸会议室的椅子,桌子。他认真的拍照。我站得离他远一些,他走进二楼会议室,我没有跟着走进去。我怕打扰他,我怕惊扰他。也奇怪,此时此刻,整个二楼没有其他有客上来,整个二楼就只有我和他两个人。我出于礼貌,我故意拉开和他的距离。
我是一个半老头了,我快六十岁了,我是一个生活在公元2017年的当代人,而我眼前的这个依着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中国军人服装的人,是一个年轻人,是一个军人,还是一个年轻的军官,他外貌英俊,身材高挑,气质非凡。我站在会议室外面的窗户边注视着在会议室里面的他,我轻轻的叹了一下,多么年轻啊。他多么年轻啊!他多么帅气啊。我来晚了。我现在看到的这个年轻军人,才24岁。风华正茂啊!我如果在1984年,正当我开始构思长篇小说《乌江绝恋》的时候,来到遵义城,走进遵义会议会址纪念馆这个楼宇这个会议室里面,和这个24岁的年轻军人相遇,我那个时候也就24岁左右,多么好啊。现在是2017年,我即将进入老年,是个油腻大叔了,而眼前的这个年轻军人,当初从北京城来到遵义城采风,为他创作的交响乐《红军突破乌江天险》寻找灵感,正是朝气蓬勃向上,野心勃勃向上,一心想成名成家的年轻人,一心想成为另一个冼星海音乐家,一心要创作出伟大的音乐作品轰动北京城,他啊,他的青春永驻。他永远不老。
他走出二楼会议室,他刚走到在会议室门口边,他不经意间,他的目光与站着在门口附近的我的目光相遇,我的心脏惊跳了一下,他的眼光闪亮了一下,他若有所思,他又好像没有看见我这个人,他走到护栏边。他又举起相机,拍了几张照片。我看见他迈着轻快的脚步,走下楼梯,我赶紧走到护栏边,我的眼光一直跟随他的身影,我看见他走出会议纪念馆,他走出门口,他的身影消失了。
喜欢乌江绝恋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乌江绝恋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