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宫的紫宸殿内,檀香与墨香交织,十二根盘龙柱在烛火下投下深邃的阴影。天宇端坐于龙椅之上,案前铺着两幅巨大的舆图——北侧那幅已用朱砂笔填满,关中、中原、幽燕等地尽被圈入,标注着“已收复”;南侧那幅则散落着十几个割据势力的标记,楚、吴、越、蜀等地名旁,密密麻麻写着兵力、粮草的估算数字。
“启元元年已过半年,北方初定,”天宇的指尖从幽州划到青州,声音沉稳如钟,“今日召集诸位,一是复盘北统之功,二是共商南下之策。先说说北方的家底,有多少底气,才能走多远的路。”
一、北统复盘:从废墟到粮仓的蜕变
丞相萧何捧着厚厚的账册,躬身出列:“陛下,北统三年,成效有三。其一,农桑复兴——关中、中原复耕土地八百万亩,去年秋收粟米一千二百万石,足够二十万大军五年之用;桑田新增五十万亩,蚕茧年产八十万石,织坊已能供应全国半数绸缎。”
他翻开账册,指着其中一页:“其二,府库充盈——盐铁专营年收入五百万贯,互市税收一百二十万贯,加上各州郡贡赋,现库存铜钱三千万贯,黄金五万斤,足以支撑一场大战。”
“其三,民心安定。”萧何的声音带着欣慰,“各地流民归乡者达三十万户,乡饮酒礼、太学讲学渐次恢复,百姓歌谣传唱‘启元新政,衣食不愁’,这是最坚实的根基。”
太尉韩信接过话头,甲胄碰撞发出清脆声响:“军事方面,北方已编练常备军二十五万,其中骑兵五万,皆配备环首刀与强弩;水师在黄河沿线建成五座船坞,大小战船三百艘,虽不及南方水师娴熟,却也能保障粮草运输。”
他指向舆图上的雁门关、函谷关:“边防稳固——北境匈奴按和约退兵三百里,派驻的五万边军从未懈怠;关内各关隘皆已加固,囤积粮草足够坚守一年。”
但韩信话锋一转:“短板亦有二——南方多水网,我军骑兵优势难显;士兵多为北方人,不习水战,恐需时日训练。”
天宇点头,指尖点在南方舆图的长江流域:“知彼知己,方能百战不殆。北方的家底,够我们迈出南下的第一步,但步子要稳,不能急。”
二、南方研判:割据势力的虚实与软肋
谋士陈平展开南方势力分布图,用毛笔在上面圈点:“南方现存五大势力:西楚霸王项羽据江东,拥兵十万,水师精锐,是最大强敌;吴王刘濞占吴越,兵力五万,富甲一方,却胸无大志;蜀王公孙述守巴蜀,地势险要,兵力七万,闭关自守;南越王赵佗据岭南,兵力三万,远离中原,只求自保;还有荆州的临江王共敖,兵力四万,摇摆不定,是可争取的对象。”
他逐一分析:“项羽虽强,却刚愎自用,屠戮过重,楚地百姓多有怨言;刘濞坐拥盐铁之利,却耽于享乐,军队战斗力堪忧;公孙述偏安巴蜀,粮道易被切断;赵佗与中原联系甚少,不足为惧;共敖夹在楚、蜀之间,若许以好处,或可归附。”
“最关键的是长江天险。”陈平加重语气,“南方水师经营数十年,战船高大,熟悉水情,我军若要强渡,需先在淮河、汉水训练水师,打造楼船,否则难有胜算。”
将领中,樊哙按捺不住,粗声道:“陈平先生太保守!末将愿率五万骑兵,从陆路直插荆州,先拿共敖开刀,再顺江而下取江东!”
“不可。”韩信摇头,“南方多山地水网,骑兵难以展开。去年我军在淮河试练,十名骑兵就有三人坠马,水土不服者过半,强行进军只会损兵折将。”
三、南下策略:稳扎稳打的蚕食之策
殿内争论渐起,文臣主张“先安内,后攘外”,武将则盼着“一鼓作气,直捣黄龙”。天宇静静听着,指尖在南方舆图上画了个圈:“南下分三步走,三年内完成。”
“第一步,固本培元。”他看向萧何,“未来一年,北方继续兴修水利,扩大织坊,确保粮草、布匹供应无虞;在淮河沿岸建三座水师营,招募南方降卒教练水战,打造楼船百艘。”
“第二步,争取盟友。”天宇转向陈平,“派使者联络临江王共敖,许以‘荆州王’封号,赠粮十万石,劝其归附;同时离间项羽与刘濞,可放出流言,说刘濞私通我朝,让他们互相猜忌。”
“第三步,蚕食边缘。”他的指尖落在巴蜀与岭南,“一年后,先取巴蜀——公孙述闭关自守,可派偏师从祁山道突袭,切断其粮道,迫其投降;再招抚南越,赵佗若降,可保其王位不变,只需称臣纳贡。”
“最后对付项羽与刘濞?”韩信眼中闪过精光。
“正是。”天宇点头,“剪除羽翼后,集中主力攻楚。先以水师控制淮河,再以步骑沿汉水南下,水陆夹击,不愁江东不破。”
四、细节敲定:从粮草到军心的周全
“粮草如何调度?”萧何最关心后勤。
“在南阳、颍川设两大粮仓,囤积粮草五百万石,作为南下基地。”天宇道,“再备足船只,确保粮道畅通——南方水网既是阻碍,也是运粮的捷径。”
“士兵水土不服怎么办?”樊哙问道,他麾下不少士兵去年在南方染了疟疾。
“让医官营提前准备青蒿、常山等药材,每个营配备三名懂南方病症的医者。”天宇看向军医令,“在淮河训练时,就让士兵适应潮湿气候,不可大意。”
“水师将领人选?”韩信追问,这是南下的关键。
“调黄河水师统领周勃,再加派熟悉南方水情的降将英布辅助。”天宇道,“英布曾在楚地水师任职,知彼知己。”
殿内讨论持续到深夜,烛火燃了又换,舆图上的标记越来越细——哪里设营、哪里囤粮、何时练兵、何时遣使,都一一列明。末了,天宇拿起案上的玉印,在南下方略上重重一盖,朱红的印泥在烛光下泛着沉稳的光。
“南下之事,关乎天下一统,”他环视群臣,“需步步为营,不可贪功冒进。北方是根基,根基不稳,地动山摇。”
五、夜谈定计:帝王与谋臣的深虑
散朝后,天宇留韩信、陈平在偏殿议事。窗外月光如水,洒在三人身上。
“陛下,项羽勇猛,恐不会坐视我们剪除羽翼。”韩信忧心道。
“他会急,但这正是我们要的。”天宇笑道,“项羽性烈,若我们先取巴蜀,他必出兵攻荆州,届时共敖走投无路,只能归附我们,反倒省了功夫。”
陈平抚须赞叹:“陛下这是‘引蛇出洞’之计。项羽一动,江东空虚,我们正好趁机训练水师,此消彼长,胜算更大。”
“最要紧的是民心。”天宇望着窗外的万家灯火,“北方百姓刚过上安稳日子,若南下战事太久,必然生怨。所以每一步都要快准狠,打一场赢一场,让百姓看到一统的希望,才会支持我们。”
韩信与陈平对视一眼,皆露出敬佩之色。他们终于明白,陛下的南下之策,不仅是军事布局,更是民心的凝聚——天下人盼了太久的太平,这才是最锋利的武器。
夜渐深,偏殿的烛火依旧明亮。舆图上的南方,那些割据势力的标记在烛光下仿佛活了过来,带着刀光剑影,也藏着黎民的期盼。天宇知道,南下之路注定荆棘丛生,但只要北境稳固、策略得当,那幅完整的天下舆图,终将在启元年间,铺展在这片饱经沧桑的土地上。
《秦末龙旗》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315中文网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315中文网!
喜欢秦末龙旗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秦末龙旗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