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没有厌蠢症:忍得住,是因为认知够
村里的小李,以前总爱 “挑别人毛病”。邻居张婶说话没逻辑,他觉得 “这人太蠢,跟她沟通费劲”;同事小王做事慢半拍,他吐槽 “脑子转不过弯,真让人忍不了”。他总抱怨自己忍得辛苦,却没发现,张婶觉得他 “太较真,不好相处”,小王觉得他 “太苛刻,没耐心”,大家都在互相忍耐。
王大伯跟他说:“这世上没人不被别人忍,也没人不忍别人。你忍不了,不是别人太蠢,是你功夫没到家,认知不够,跟人家差距太小,本质上还是一路人。等你站得高了,看得远了,就不会揪着别人的小毛病不放了。”
后来小李专注提升自己,种大棚、学电商,日子越过越红火。他见的人多了,认知也高了,再看张婶的朴实、小王的踏实,反而觉得各有长处。他不再抱怨别人 “蠢”,相处起来也顺畅多了。小李说:“以前总觉得忍得辛苦,现在才知道,忍得住是因为认知够。不纠结别人的短板,才能把精力放在自己身上,走得更远。”
2、带点 “匪气”:敢闯敢斗,才好破局
村里的赵叔,身上就带着股 “匪气”。年轻时地里缺水,别人都等着下雨,他带着锄头去几里外的河边挖渠,硬生生把水引到了自家地里;后来想种反季蔬菜,没人敢尝试,他顶着 “瞎折腾” 的骂名,找技术、找销路,硬是把反季蔬菜种成了村里的招牌。
他从不躺平,总想着 “怎么改变现状”,跟天斗、跟地斗、跟困难斗,浑身透着股积极进取的狠劲。村里不少年轻人佩服他,跟着他学技术、闯路子,成了他的追随者。赵叔说:“这‘匪气’不是耍横,是不服输的劲。知道自己想要啥,就敢往前冲,带着股攻击性去争取,总比守着老日子强。”
反观村里的李四,遇事总退缩,别人种啥他种啥,别人干啥他干啥,没点闯劲,日子过得平平淡淡。他说:“赵叔那股劲我学不来,我就想安稳过日子。” 可安稳的日子,往往在时代变化中慢慢被落下。赵叔的 “匪气”,其实是逆袭的底气,敢闯敢斗,才能在困局中撕开一道口子。
3、常锻炼身体:身强,才能扛住福
村里的张婶,前几年总爱 “熬身体”。为了多赚点钱,她天不亮就去地里干活,中午啃口干粮接着干,晚上还熬夜做手工,日子久了,身体垮了 —— 腰直不起来,还总头晕,稍微干点重活就喘得不行。
后来镇上有个老板想跟她合作开农产品加工厂,说 “你懂种植,我出钱,利润分你三成”。这是个翻身的好机会,可张婶身体扛不住,只能眼睁睁看着机会溜走。看着别人靠加工厂赚了钱,张婶后悔不已。
王大伯跟她说:“身弱不担财啊!人到了一定年纪就知道,人生拼到最后,拼的是健康。你身体不好,能量低,就算机会砸到你手里,你也抓不住;就算赚了钱,也没福气享。把身体调理好,才是人生上升的开始。”
张婶听了,开始每天早起散步,晚上跟村里的人打太极,农闲时还去爬山。过了大半年,她的腰不疼了,头晕也好了,干起活来也有劲儿了。后来又有个老板找她合作种果树,张婶精力十足地接了下来,没过几年就赚了不少钱,在村里盖了新房。她说:“以前总觉得干活最重要,现在才知道,身体好才是根本。身强体健,才能扛住往后的福分。”
4、守住底线:不被挑战,才好筛选人
村里的小芳,以前总爱 “委屈自己”。同事借她的钱不还,她不好意思要;邻居占她的宅基地,她想着 “低头不见抬头见”,忍了下来;甚至有人故意违背她的做事原则,她也怕得罪人,不敢反驳。结果,大家觉得她 “好欺负”,越来越多人挑战她的底线,她的日子过得憋屈又被动。
老支书跟她说:“底层人抱团取暖,觉得底线不重要,可你想跨越阶层,就得把自己活成千军万马。你的行事规则、道德标准要清晰,谁挑战你的底线,就坚决反击,这样才能筛选出对自己有利的人,淘汰那些想占便宜的人。”
小芳听了,开始守住自己的底线。同事借钱不还,她直接上门要;邻居占她的宅基地,她找村里的干部调解,寸步不让;有人违背她的原则,她果断拒绝,不再委屈自己。慢慢的,没人再敢随便挑战她的底线,身边留下的都是尊重她、真心待她的人。她的生意也越来越顺,还跟几个靠谱的人达成了长期合作。小芳说:“守住底线不是小气,是保护自己。规则清晰了,才能吸引到同频的人,少些没必要的纠缠。”
5、对自己狠:逼自己一把,才能翻身
村里的小王,以前总爱 “贪图享受”。赚点钱就买新衣服、吃好的,从没想过提升自己;有学习新技术的机会,他觉得 “太累了,不想学”;有创业的想法,又怕吃苦,迟迟不敢行动。结果,同龄人都赚了钱,他还在原地打转。
后来他见村里的小张对自己 “狠得变态”—— 穿最朴素的衣服,吃最简单的饭,把钱都花在学技术、跑市场上;为了谈成合作,他放下面子,一次次上门请教,哪怕被拒绝也不放弃。小张靠着这股狠劲,种大棚、开网店,日子过得风生水起。
小王受了刺激,也开始对自己狠起来。戒掉了贪图享受的毛病,把钱都投入到提升自己上;农闲时就去学电商运营,哪怕熬夜也坚持;遇到机会,不管多困难都往上冲。慢慢的,他的大棚种得越来越好,网店也开了起来,赚的钱越来越多。小王说:“对自己狠一点,不是自虐,是不想再困在底层。放下面子和尊严,不择手段地提升自己,才能改变现状。”
6、心不软:决裂过往,才能破层
村里的李四,就是因为心软,一辈子没跳出底层。邻居找他借钱,他明明手头紧,也不忍心拒绝,结果借出去的钱大多要不回来;亲戚让他帮忙打理农活,他哪怕自己的活没干完,也会先去帮忙,结果自己的庄稼长得稀稀拉拉;有人劝他种反季蔬菜,他怕 “失败了让人笑话”,心软犹豫,错失了机会。
王大伯跟他说:“心软的人,成不了大事。身在底层,就得多点狠劲,跟身边的安逸环境、低层次认知彻底决裂。你心软,就容易在感情中丢原则,在同化中不思进取,永远跳不出底层的圈子。”
村里的赵婶就不一样,她心硬,做事有原则。邻居借钱,她会问清用途,不靠谱的就果断拒绝;亲戚找她帮忙,她先把自己的活干完;别人说反季蔬菜风险大,她不犹豫,说干就干。结果,她没被别人拖累,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成功跳出了底层的圈子。赵婶说:“心软是病,得治。身在底层,心不硬就容易被牵绊,只有狠下心决裂过往,才能往上走。”
7、很少反驳:不争对错,才省精力
村里的小李,以前总爱 “抬杠”。别人说 “种玉米赚钱”,他反驳 “玉米价格波动大,不如种蔬菜”;别人说 “开网店靠谱”,他吐槽 “竞争太激烈,根本赚不到钱”。他总爱跟人争对错,赢了觉得 “有面子”,输了就不甘心,结果得罪了不少人,还浪费了大量精力。
老支书跟他说:“反驳是成本最高、见效最低的社交方式。你的道理说服不了别人,只会让人家觉得道不同不相为谋。无关紧要的事,争对错没用,赢了没好处,输了更掉价,不如省点精力做自己的事。”
小李听了,慢慢改掉了抬杠的毛病。别人再发表不同意见,他不再反驳,要么笑着听,要么点点头,把精力都放在种大棚、学电商上。慢慢的,他的人缘好了,做事也更专注了,日子过得越来越顺。小李说:“以前总爱争对错,觉得自己有理,现在才知道,不争对错是一种智慧。省下来的精力,能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比啥都强。”
8、把时间当高利贷:榨干价值,才能逆袭
村里的小芳,以前总爱 “浪费时间”。早上睡到日上三竿,起来刷半小时短视频;中午吃完饭,跟邻居唠嗑一小时;晚上没事,在同学群里吹水到半夜。结果,一天下来没干多少正事,日子过得浑浑噩噩,想做的事总没时间做。
后来她听了城里表姐的话,把时间当高利贷在用,精确到分钟。早上六点起床,洗漱完去地里干活;中午吃完饭,花半小时学电商知识;晚上不再刷短视频、吹水,而是整理订单、打包货物。她切断了所有白嫖的关系,不帮亲戚砍价,不陪同事闲聊,把所有时间都用在提升自己、赚钱上。
慢慢的,她的大棚打理得井井有条,网店订单越来越多,赚的钱也越来越多。小芳说:“上天给每个人的时间都一样,能逆袭的人,都是把时间榨干的人。不浪费一分钟在没用的人和事上,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做出无限的价值,拉开和别人的差距。”
9、有利他思维:互相成就,才走得远
村里的赵叔,以前总爱 “单打独斗”。种蔬菜,他从不跟别人分享种植技术;开网店,他也不跟别人交流运营经验。他觉得 “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结果自己的技术越来越落后,网店也没什么新起色,日子过得平平淡淡。
后来他听了镇上老板的话,学会了利他。别人请教种植技术,他耐心指导;同行交流运营经验,他毫无保留分享。没想到,他帮了别人,别人也会反过来帮他 —— 有人给他介绍新的收购商,有人跟他分享新的种植品种,他的生意越做越大。
赵叔说:“这世界是张网,单打独斗走不远。利他不是吃亏,是互相成就。你有技术,就分享给需要的人;你有资源,就对接给有需求的人。利益交换才能让关系坚如磐石,互相帮衬才能走得更远。” 现在的赵叔,不仅自己赚了钱,还带动村里不少人一起致富,成了村里的带头人。
10、疯狂执行:先做后调,才不辜负机会
村里的小李,以前总爱 “犹豫拖延”。看到别人种反季蔬菜赚钱,他想 “再等等,看看行情”;看到别人开网店红火,他想 “再准备准备,学会了再做”。结果,等他想行动的时候,机会早就被别人占了,他只能眼睁睁看着别人赚钱。
王大伯跟他说:“机会不等人,犹豫和准备只会错失良机。真正能逆袭的人,都是疯狂执行的人,面对机会毫不犹豫扑上去,边做边调整,有枣没枣打两杆子;面对问题,没条件就创造条件,盯着目标死磕。”
小李听了,开始学着疯狂执行。想种反季蔬菜,他当天就去买种子、找技术;想开网店,他立马注册账号、拍照片、传商品。一开始确实遇到不少问题,他边做边改,慢慢摸索出了门道。没过多久,他的反季蔬菜种成了,网店也开起来了,赚了不少钱。小李说:“以前总觉得要准备充分才行动,现在才知道,疯狂执行才是王道。先做起来,再慢慢调整,才能抓住机会,和别人拉开距离。”
《人性的那些事儿》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315中文网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315中文网!
喜欢人性的那些事儿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人性的那些事儿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