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阳光穿过稀疏的槐树叶,在西安城墙的青砖上投下斑驳的光影。苏合香牵着苏念唐的手站在永宁门瓮城之下,指尖掠过城墙缝隙里生出的枯草,耳畔仿佛还能听见盛唐时商贩的吆喝与驼铃的清响。萧策走在母女二人身侧,玄色风衣的衣角被秋风掀起,他抬手拂去苏合香发间沾着的落叶,目光落在远处仿唐建筑的飞檐上,眼神里藏着跨越千年的复杂情绪——这里曾是他浴血守护的长安城,如今却成了后人凭吊的故都遗址。
“娘,你说当年咱们在朱雀大街上制香时,是不是就在这附近?”苏念唐仰起头,额前的碎发被风吹得微动。她刚满十八岁,眉眼间既有苏合香的温婉,又带着属于少年人的鲜活,此刻手中正握着一本泛黄的《长安香事图谱》,那是苏合香当年在盛唐时手绘的制香笔记,如今已成为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苏合香笑着点头,指尖轻轻点在女儿手中的图谱上:“是啊,当年的合香居就开在朱雀大街东段,离波斯胡商聚集的西市不远。那时你阿爹每次巡街归来,总会带一块胡商做的沙糖糕,说要给我当制香时的点心。”她说着看向萧策,眼底泛起温柔的笑意。
萧策闻言,嘴角也勾起一抹浅笑:“还记得有一次,我带回来的沙糖糕被阿罗憾的鹦鹉啄了个洞,你还嗔怪我连只鸟都管不住。”
“那明明是阿罗憾没把鸟关好!”苏合香轻轻捶了他一下,引得苏念唐咯咯直笑。一家三口的笑声在瓮城间回荡,与远处游客的喧闹交织在一起,恍惚间竟让人分不清今夕何夕。
沿着城墙根往里走,便是西安博物院的唐代遗址展区。玻璃展柜里陈列着出土的唐代陶制香具,有莲花纹香插、三足香鼎,还有小巧的银质香盒。苏念唐凑在展柜前,眼神专注地看着一只残破的青瓷香薰,那香薰的腹部有一道细微的裂痕,边缘还残留着淡淡的香灰痕迹。
“这只香薰的造型,和娘复原的‘长安十二香’里‘郁金香’的专用香器很像。”苏念唐指着香薰腹部的缠枝莲纹,语气里满是惊叹,“只是它的釉色更偏青灰,不像咱们复原的那只那样莹润。”
苏合香走到女儿身边,轻声解释:“唐代早期的青瓷釉色大多偏青灰,到了盛唐中期,越窑的青瓷才逐渐变得莹润如玉。这只香薰应该是玄宗初年的物件,你看它腹部的缠枝莲纹,线条还带着几分初唐的古朴,没有后来那么繁复。”她一边说,一边从随身的包里取出一个小巧的锦盒,打开后里面是一枚仿制的唐代银质香铲,“当年我在长安复原‘郁金香’时,用的香铲和这只香薰的年代相近,铲头的弧度能刚好刮取香粉,不浪费一点原料。”
萧策站在一旁,目光落在展区墙壁上的唐代长安城地图上。地图上用红线标注着当年叛军进攻长安的路线,他的手指沿着红线缓缓移动,声音低沉:“安史之乱时,叛军就是从东边的通化门攻入长安的。当时我率军在通化门死守了三天三夜,城墙上的箭羽插得像芦苇丛一样,脚下的血水顺着城墙缝隙往下流,染红了护城河的水。”他顿了顿,转头看向苏念唐,眼神变得柔和,“那时候我总想着,一定要守住这座城,守住你娘,守住咱们的合香居。没想到千年之后,咱们能带着你站在这里,看着这座城以另一种方式延续下去。”
苏念唐听到这话,眼眶微微发红。她从小就听父母讲盛唐的故事,听他们说如何在战乱中守护彼此,如何跨越时空重逢。以前她总觉得那些故事像传奇,可此刻站在唐代遗址上,听着父亲的讲述,看着展柜里的文物,她忽然觉得那些遥远的岁月变得真切起来。她抬手抚摸着玻璃展柜,仿佛能透过冰冷的玻璃,触摸到千年前的温度。
“阿爹,当年你在战场上,娘给你做的‘行军香’真的能驱蚊防虫,还能指引方向吗?”苏念唐想起图谱里记载的“行军香”配方,好奇地问道。
萧策点头,语气里满是对苏合香的敬佩:“那香的功效远不止这些。有一次我们在山林里行军,遭遇大雾,能见度不足五步,好多士兵都慌了神。我按照你娘说的,点燃‘行军香’,那香气能穿透浓雾,沿着咱们要走的路线扩散,我们跟着香气走,竟然没走偏一步。还有一次,军营里闹蚊虫,好多士兵都被叮咬得睡不着觉,点燃‘行军香’后,蚊虫立马就少了,士兵们也能好好休息,第二天才有精神打仗。”
苏合香补充道:“‘行军香’里加了艾草、菖蒲和雄黄,这些原料在唐代不仅用于制香,还能驱虫辟邪。我还在里面加了少量的沉香,让香气更醇厚,能在空气中留存更久。后来我把这个配方记录在图谱里,就是想让后人知道,咱们的传统香文化不仅能用于生活,还能在关键时刻发挥作用。”
说话间,三人走到了遗址展区的中心位置——一处唐代民居的遗址。遗址里还保留着当年的地基和灶台,灶台旁边有一个小小的土坑,考古专家推测那是当年用来存放香料的地方。苏念唐蹲在土坑旁,仔细观察着坑壁上的痕迹,忽然发现坑壁上有一些细微的纹路,像是用手指刻上去的。
“娘,你看这里!”苏念唐兴奋地招手,“这坑壁上的纹路,是不是和咱们制香时用来搅拌香泥的工具留下的痕迹很像?”
苏合香蹲下身,借着展区的灯光仔细查看。那些纹路确实很像搅拌香泥时留下的,而且坑壁上还残留着淡淡的香气,虽然已经很微弱,但熟悉香料的人还是能分辨出那是沉香和檀香的混合香气。
“没错,这应该是当年民居的主人用来存放香泥的地方。”苏合香的语气里满是激动,“你看这些纹路,间距均匀,深度一致,说明当年搅拌香泥的人手法很娴熟。而且这香气里还带着一点蜂蜜的甜香,应该是在香泥里加了蜂蜜来增加黏性,这和咱们复原‘长安十二香’时用的方法一样。”
苏念唐听到这话,心里忽然涌起一股莫名的感动。她拿出随身携带的笔记本,小心翼翼地把坑壁上的纹路画下来,又在笔记本上写下刚才母亲说的话。她忽然明白,所谓的传承,不仅仅是传承配方和技艺,更是传承千年前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的追求。
“娘,我之前总觉得制香就是把各种原料混合在一起,做出好闻的香气就可以了。”苏念唐抬起头,眼神里满是坚定,“可今天站在这里,我才明白,每一种香料背后都有故事,每一种香方都藏着古人的智慧。就像这遗址里的香泥坑,虽然已经过了千年,但我们还是能通过它,感受到当年制香人的用心。”
苏合香看着女儿认真的模样,眼眶微微湿润。她伸手抚摸着女儿的头,轻声说:“念唐,娘很高兴你能明白这些。当年我在盛唐复原‘长安十二香’,不仅仅是为了完成自己的心愿,更是为了不让这些珍贵的香文化失传。现在,我把这个担子交给你,希望你能带着这份热爱,把咱们的传统香文化传承下去,让更多人知道,中华香文化不仅有千年的历史,还有无限的未来。”
萧策也走到女儿身边,把手放在她的肩膀上,语气郑重:“念唐,你要记住,传承不是一成不变的。当年你娘在盛唐时,也会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香方,让香料更好地服务于生活。现在到了你这一代,也要学会创新,让传统香文化融入现代生活,这样才能让它真正活起来。”
苏念唐重重地点头,把笔记本紧紧抱在怀里。阳光透过展区的玻璃顶,洒在她的身上,仿佛给她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芒。她看着眼前的唐代遗址,看着身边的父母,心里忽然充满了力量。她知道,自己未来的路还很长,但她会带着父母的期望,带着对传统香文化的热爱,一步一步坚定地走下去。
三人在遗址展区待了很久,直到夕阳西下,才恋恋不舍地离开。走出博物院时,晚霞染红了半边天空,远处的大雁塔在晚霞中显得格外庄严。苏念唐牵着父母的手,走在洒满晚霞的街道上,忽然想起刚才在遗址里闻到的那股淡淡的香气。她知道,那是千年前的香魂,是中华香文化的根脉,而这份根脉,将会在她的手中,继续传承下去,开出新的花朵。
《长安香事:调香师的盛唐浮沉》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315中文网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315中文网!
喜欢长安香事:调香师的盛唐浮沉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长安香事:调香师的盛唐浮沉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