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鸽”那份浸透着绝望的财务账本,像一块冰冷的巨石压在黛·拉图尔的心头。在空袭警报虚惊一场后的几天里,领事馆表面恢复了往日的秩序,但黛却能察觉到那层秩序之下愈发绷紧的弦。日军在虹口的军事存在已近乎公开的武装游行,街头巷尾的流言如同瘟疫般扩散,恐慌在湿冷的空气中无声发酵。在这种山雨欲来的压抑中,“白鸽”的危机不能再拖延。然而,直接的经济援助无异于自投罗网,她必须找到一条更隐蔽、更根本的途径,来理解并可能化解这场危机。
账本中反复出现的缩写代号,尤其是那笔标注“URGENt”且关联“SEcURItY?”的、向“m.b.”的现金预支,引起了黛的特别注意。“SEcURItY?”这个问号,充满了不确定性,可能指抵押品,也可能指人身安全。无论是哪种,都指向了某种潜在的、需要武力或威慑力介入的威胁。这条线索,将她探究的目光,再次引向了上海滩那片深不见底的阴影领域——黑市,特别是军火黑市。
此时的上海黑市军火贸易,因欧洲局势紧张和东亚迫在眉睫的战争威胁而异常活跃。从欧战遗留的勒贝尔步枪到最新式的美国汤姆逊冲锋枪,从小巧的“掌心雷”到粗笨的重机枪,各种武器通过走私船、腐败的海关以及错综复杂的帮派网络,流入这个巨大的需求漩涡。购买者五花八门:有寻求自保的富商,有武装私党的闻人,有各派系的情报人员,甚至可能包括为即将爆发的冲突做准备的各方正规军外围人员。这是一个刀头舔血、信义廉耻荡然无存的领域,其参与者多是亡命之徒,但也往往掌握着这座城市最黑暗的秘密通道。
通过一条极其隐秘的、辗转了三次的中间人渠道,黛在一个细雨蒙蒙的夜晚,来到了位于闸北边缘、靠近苏州河一处废弃仓库区的小酒馆“破晓之光”。这里弥漫着劣质伏特加、酸菜和烟草的混合气味,顾客多是面色阴郁的斯拉夫人和东欧人。她要见的人,是绰号“沙皇”的伊万·彼得洛维奇,一个前沙皇军官,如今在上海滩小有名气的军火掮客。伊万年约五十,身材高大壮硕,头发灰白杂乱,但一双蓝眼睛却像西伯利亚的冻土,冷静而锐利。他穿着一件沾着油渍的旧军大衣,指关节粗大,说话带着浓重的俄语口音,但言辞间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精明。
“听说你在找‘硬货’?量不大,但要快,要稳?”伊万开门见山,给黛倒了一杯浑浊的伏特加,自己则猛灌了一口。
黛没有碰那杯酒,直视着他的眼睛:“我需要信息,多于需要货物本身。关于最近市场上,有没有特别的需求,或者……讨债的活儿?与一个可能代号‘m.b.’的人或组织有关。”
伊万咧开嘴,露出一口被烟草熏黄的牙齿,笑声沙哑:“小姐,在这里,信息比子弹还贵。而且,打听别人讨债,可是容易惹火上身。”他身体前倾,带着一股压迫感,“你得让我看到你的诚意,还有……你承受风险的能力。”
黛从手袋中取出一枚小巧的、没有任何标记的金条,推到伊万面前:“这是咨询费。我只想知道,‘m.b.’这个名字,在您的圈子里,代表着麻烦,还是机会?”她没有直接提“白鸽”或财务问题,而是从威胁源入手。
伊万掂量了一下金条,塞进大衣内袋,眼神稍微缓和:“‘m.b.’?马克斯·伯恩?那个德国佬?哼,一个放高利贷的秃鹫,专门盯着那些走投无路又有点价值的人咬。最近确实听说他手头紧,催债催得厉害,好像有几个‘体面人’被他逼得快要跳黄浦江了。”他顿了顿,意味深长地看着黛,“至于武器……他手下确实养着几条恶狗,用的家伙不算顶好,但够凶。怎么,小姐的朋友欠了伯恩先生的债?”
伊万提供的信息虽碎片化,却极具价值,黛迅速从多个角度进行研判:
·情报确认视角:“m.b.”很可能就是马克斯·伯恩,一个德国背景的高利贷者。这证实了“白鸽”财务危机的真实性和严重性,其安全确实受到了专业暴力催债的威胁。
·威胁评估视角:伯恩被形容为“秃鹫”,手下有武装人员。这表明“白鸽”面临的不是普通债务纠纷,而是有组织的、可能使用极端手段的威胁,处境极其危险。
·战略关联视角:一个德国高利贷者在此刻异常活跃,是否仅是巧合?与德国政府或情报机构在华活动有无潜在联系?这为“日晖计划”可能涉及的国际势力增添了新的模糊线索。
·行动可行性视角:知道了债主是谁,就有了干预的可能。但如何干预?直接对抗伯恩风险极高,且可能暴露“白鸽”。能否利用伯恩的贪婪或其他弱点?伊万这类军火商,是否也能成为潜在的利用对象或合作者?
逻辑链条逐渐清晰:“白鸽”因不明原因(可能是任务需要、个人挥霍或被设局)陷入财务困境,求助于马克斯·伯恩这类黑市金融秃鹫。高额的利息和紧迫的期限使其难以脱身,而伯恩方面可能察觉或怀疑“白鸽”的不寻常身份,从而加大了催债力度,甚至可能意图通过控制“白鸽”来获取其掌握的情报。军火商伊万的存在,则揭示了这条债务链条背后隐含的暴力属性。
在这个法律失效、弱肉强食的边缘地带,军火成了最终的仲裁者。而高利贷,则是盘踞在绝望者脖颈上的吸血蚂蟥,将人拖入更深的深渊。“白鸽”的遭遇,是理想主义者在残酷现实泥沼中挣扎的缩影。
黛想起《战国策》中“三人成虎”的典故。在这片黑市丛林中,关于“白鸽”身份的流言或许早已悄然传播,马克斯·伯恩的逼债,可能不仅仅是为了钱,更是听到了某些“虎”的风声。这使得情况更加复杂和危急。
与伊万的会面虽然短暂,但信息密度极高。黛的目标明确(查证“m.b.”),伊万的回应直接且富含信息量。没有多余的寒暄和场景描写,所有对话和细节都紧密围绕厘清威胁来源这一核心任务。
进入“破晓之光”时的警惕与不适,与伊万对话时的心理博弈和风险权衡,确认“m.b.”身份时的阶段性成功,随即意识到“白鸽”处境比想象更危险的沉重感,多种情绪交替涌现。
离开那间弥漫着伏特加与绝望气息的小酒馆,细雨打湿了黛的脸颊,带来一丝冰冷的清醒。伊万·彼得洛维奇这条线提供了关键的路标,却也将她引向了一个更凶险的岔路口——马克斯·伯恩,那个放债的“德国秃鹫”。要解救“白鸽”,或至少评估其暴露风险,她已无法再隔岸观火。
夜色中,苏州河的水声呜咽,仿佛无数沉没秘密的叹息。黛知道,她的调查已从外围的信息收集,无可避免地转向了与黑暗势力的正面周旋。下一步,将是真正的虎口拔牙。
喜欢沪上奕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沪上奕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