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请柬”、“礼服”与“眼睛”皆已就位,任务的最终推演便聚焦于最后一个,也是最不可控的环节——环境。在“磐石基地”的顶层战略简报室内,一场关于“天气”的最终研判正在进行。只是这里讨论的“天气”,并非风霜雨雪,而是那片名为“幽时之茧”的绝域内部,如同活物呼吸般律动不休的时空结构本身。
简报室中央的全息星图已被切换成一幅动态的、充满压迫感的能量流形图。那并非稳定的星云或清晰的脉络,而更像是一锅沸腾的、色彩诡谲的浓汤,无数代表能量湍流、时间褶皱、空间裂隙的亮线与暗斑在其中生灭、纠缠、冲撞。这便是根据以往零星情报和理论模型,模拟出的“幽时之茧”内部“气候”图景。
“我们所有的准备,都是基于一个相对‘平静’的环境假设。”负责环境分析的资深研究员赵启明,一位鬓角已染霜雪但眼神依旧锐利的空间物理学家,用激光笔指向那不断变幻的图景,声音沉稳中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凝重。“但根据我们捕获的残响中携带的环境信息碎片,以及‘冰河’对宏观能量潮汐的逆向推演,可以确信,‘茧’内的‘天气’是极端的、非线性的,并且很可能是…具有某种感知性的。”
第一类变量:能量潮汐——时空的“呼吸”与“风暴”。
“最基本的‘天气’现象,是能量潮汐。”赵启明放大图像的一部分,那里如同有紫色的“洋流”与赤红的“风暴团”在相互撕扯。“它们并非均匀分布的能量,更像是时空结构本身舒张与收缩产生的‘压强差’。常规意义上的‘安全路径’可能在一瞬间被高能风暴淹没,而看似毁灭性的乱流区,也可能突然出现短暂的‘窗口期’。”
他调出一段模拟动画,展示一艘虚拟探测器在潮汐中艰难穿行,时而借助一股逆向潮汐加速,时而又被侧向的乱流猛地甩出预定轨道,最终被一道毫无征兆出现的“能量断层”彻底吞噬。
“应对此种变量,‘夜鸦’战甲的导航系统必须从‘路径规划’模式切换为‘冲浪者’模式。”一直沉默的“冰河”接口道,其虚拟形象在一旁的光屏上投射出复杂的数据流。“它需要实时解算周围能量场的梯度变化,不是寻找静态的‘路’,而是捕捉动态的‘势’,利用潮汐的力量,如同冲浪者驾驭海浪,顺势而为。任何试图硬闯或固定路线的行为,都会导致能量过载或被瞬间抛离。”
林处从战术安全角度补充,语气冷硬:“这意味着,我们无法为‘默客’预设一条确切的潜入路线。他必须具备极高的临场判断力和风险承受能力,在瞬息万变的环境中,做出近乎本能的航线调整。这其中的不确定性,远超任何常规军事行动。”
第二类变量:时间褶皱——历史的“回响”与“陷阱”。
更令人心悸的是时间层面的紊乱。赵启明将图像切换到时间轴监测视图,那上面的线条并非平滑向前,而是呈现出无数螺旋、分叉乃至打结的诡异形态。
“‘幽时之茧’内部,线性时间律并非常态。那里遍布着‘时间褶皱’。”他指向一个如同漩涡般的节点,“这些褶皱,可能是某个强烈事件留下的‘历史回响’,不断重复播放着过去的片段;也可能是时间流速异常的区域,外界一瞬,内部可能已过千年,或者反之;更危险的,是那些‘时间断层’,踏入其中,可能意味着被随机抛向某个不确定的过去或未来片段,甚至…直接从这个时间线上被‘抹除’。”
《庄子·秋水》有言:“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无法和夏天的虫子谈论冰雪,是因为它们被季节所限制。)此刻,执行任务的“默客”,正面临着超越其固有时间认知的终极考验。
青鸾闭合双眼,以灵性感知触碰着全息图上那些扭曲的时间节点,脸上掠过一丝不适。“我能‘感觉’到那里的时间…是‘疼痛’的,是‘破碎’的。某些褶皱中,充斥着强烈的、未曾消散的情感——绝望、狂喜、永恒的困惑。这些情绪本身,会扭曲感知,干扰判断。”她睁开眼,看向“默客”,“你的精神锚定至关重要。必须牢牢记住‘现在’的坐标,记住你来自何处,为何而来。任何对过往的回溯或对未来的窥探,都可能让你迷失在时间的迷宫中,成为又一个永恒的‘回响’。”
第三类变量,也是最莫测的:结构性异动——“茧”的“情绪”。
最后,赵启明指向全息图整体,语气变得更加不确定:“还有一类现象,我们称之为‘结构性异动’。它不像潮汐那样有迹可循,也不像褶皱那样相对局部。它更像是…整个‘幽时之茧’作为一个庞大生命体(或系统),产生的某种‘整体性反应’。”
图像上模拟出一种如同脉搏般的、缓慢而有力的波动,所过之处,能量潮汐的pattern(模式)改变,时间褶皱的位置偏移,甚至空间的拓扑结构都发生短暂的重塑。
“我们怀疑,这种‘异动’可能与‘茧’内核心存在的状态有关,或者,是对外部刺激(比如‘默客’的进入)的反应。”赵启明坦言,“如果是后者,那就意味着我们的行动本身,就在持续改变着‘天气’。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会‘思考’,会‘调整’,甚至可能带有‘敌意’的环境。”
钧座终于开口,声音如同磐石,压下室内因这最后变量而升起的些许不安:“也就是说,我们不仅要适应‘天气’,还要准备应对‘天气’因我们而产生的变化。任务的难度,从‘潜行’提升到了‘互动’,甚至可能是…‘博弈’。”
一直静立于旁,如同雕塑般吸收所有信息的“默客”,此刻向前迈了一步。他的目光扫过那令人晕眩的全息图,最终落在钧座身上。
“我明白了。”他的声音依旧平稳,但深处仿佛有暗流涌动,“没有固定的路线,没有稳定的环境。潮汐是路,褶皱是景,而异动…是主人态度的体现。”
他微微停顿,仿佛在消化这个终极的变量,然后继续说道:“我会成为环境的一部分,感受它的‘呼吸’,规避它的‘怒火’,在它的规则内寻找路径。如果它真的‘注视’着我…那我便与它对视。”
这番话,并非狂妄,而是一种彻底接纳不确定性的觉悟。他将自己视为一颗投入沸腾之海的石子,不再奢求风平浪静,只准备在无尽的波澜中,寻找那一丝抵达彼岸的可能。
简报的最后,赵启明总结道:“我们无法预测具体的‘天气’,只能为您提供‘天气图’和应对不同现象的‘行为指南’。真正的航行,需要您在风暴中自行把握方向。”
全息图黯淡下去,但那幅沸腾、混乱、充满未知的图景,已深深烙印在每个人的脑海中。
“天气”,这个在寻常任务中或许只是备注栏里一行小字的因素,在此刻,已升格为决定生死、主宰成败的、活着的、充满恶意的神明。而“默客”,即将只身闯入它的国度。
(结尾)
当装备与意志皆达巅峰,“天气”便成为最终也是最大的变数。这并非自然的无常,而是时空结构本身的癫狂呼吸,是历史回响与未来碎片交织的致命迷宫,更是一个庞大存在可能投下的、带有意志的阴影。所有精密的计划,在如此变量面前,都显得脆弱而刻板。任务的本质,由此从按图索骥的“潜入”,蜕变为与整个环境进行实时博弈的“共舞”。“默客”携带着文明的期盼,如同一叶孤舟,即将驶入这片拥有自我意识的风暴海洋,他的每一步,都将是与混沌的对话,与未知的对赌。最终是乘风破浪,还是被怒涛吞噬,答案不在计划之内,只在接下来的每一步抉择之中。
喜欢沪上奕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沪上奕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