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百姓骤然失去重要收入来源,李二怎能不急?
他霍然起身向外走去。
\"朕要亲自去问个明白!\"
\"这事是他惹出来的,今日若不给朕妥善解决,决不轻饶!\"
恼怒归恼怒,李二对李沐终究抱有信任。
长安城,李宅。
自成功招揽李淳风、袁天罡、孙思邈等人才入大唐科学院后,李沐肩上担子轻了不少。
如今他已不必日日守在科学院指导工匠研发。
加之新唐纺织厂步入正轨,女厂长罗贞将事务打理得井井有条,李沐终于得闲。
虽有空暇,他却未耽于享乐。
相反,他正秘密筹划着一个宏大计划。
\"此处,此处,还有这里!\"
\"将这几处郡县连通,关中交通网络的第一阶段便大功告成!\"
\"届时就能肃清关中世家势力,分田于民,让百姓真正安居乐业!\"
李沐神情振奋,在巨幅地图前运筹帷幄。
他谋划的正是覆盖整个关中的水泥路网!
此路网若成,大唐国力将如打通任督二脉的武林高手,从此所向披靡。
当然,这等工程绝非易事。
即便在后世,修建高速公路也需举国之力。
361 李沐将水泥技术推广到新唐商盟已有段时日,眼看着各地水泥厂即将竣工投产,这才有了实施宏大计划的底气。
\"商贾、水泥、劳力......\"
\"万事俱备,关中交通网计划可以启动了!\"
李沐正沉浸在对未来的憧憬中,忽然被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断。抬头望去,只见李二与杜如晦不知何时已站在门前。
\"何谓关中交通网?\"
\"莫非真要在整个关中铺设道路?\"
李沐揉了揉太阳穴,无奈道:\"老李,你怎么又这般神出鬼没?\"
\"这个交通网,就是用水泥路串联整个关中。建成后,长安到关中各地不出半日可达。届时无论是人员往来还是货物运输,都将畅通无阻。\"
关中沃野千里,自古便是 基业。但即便在这片平原上,往返也需三五日之久。这对习惯了现代交通的李沐而言,实在难以忍受。
听到这般构想,李二不禁倒吸一口凉气:\"如此浩大的工程!\"
\"秦筑直道而亡,隋开运河而灭,这...\"
李沐打断道:\"老李多虑了。如今水泥问世,又有商盟支持,岂是当年可比?\"
\"区区关中水泥路,有何不敢为?\"
\"建!必须建!\"
\"不但要铺就关中水泥路网,更要将这坚实道路通向全国!\"
\"如今大唐国运昌隆,正迈入鼎盛之期,岂能缺少这通达四方之路?\"
\"后生尚且不惧,我李某人戎马半生,更当勇往直前!纵耗尽积蓄,此路必成!\"
李二心下一横,决意陪同李沐共赴这场豪赌。
暂缓征战计划,倾举国之力构筑关中交通命脉。
待这灰白大道铺就,八百里秦川连成一体,今日所耗必将百倍回馈。
修桥铺路从来都是利国利民的百年大计。
李二并非不愿,只是顾忌太多。如今被李沐这般相激,反倒激起满腔豪情。
只盼这年轻人真能妥善安排,莫要给大唐带来动荡才好。
见李二这副豁出去的模样,李沐不由抚掌而笑。
\"这才像话!\"
\"路通则财通!\"
\"待关中道路纵横如织,所得报偿必超所费,届时三秦大地皆可如长安般富庶!\"
\"试想关中处处皆是西京盛景,该是何等气象?\"
李沐又细细阐明道路之利,将四通八达带来的民生便利逐一剖析。
此刻的长安城已褪去颓唐之色,街巷间尽是红光满面的百姓,人人眼中都燃着希望的火光。
想到这般景象将遍布关中,李二顿觉胸中热血沸腾。
那梦幻般的未来图景,已令他心驰神往。
\"妙哉!\"
\"路通则财通,诚哉斯言!\"
\"李小友此言甚善,关中之路确该修整!\"
\"只是这绵延千里的水泥路网,需耗费多少物料?征调多少民力?靡费多少银钱?\"
\"朕...我还需与朝中商议,方能最终定夺。\"
按照李二过往经验,如此浩大工程必得举国动员,征发数十万徭役方可成事。
更遑论那水泥原料,尚不知可否足用......
见李二愁眉不展,李沐却笑得愈发畅快。
\"何须朝廷出力?\"
\"徭役民夫?根本不必!\"
\"我李沐既然敢提修路,自有周详安排。令旗一挥,自有无数人甘心效力!\"
李二将信将疑,目光灼灼盯着李沐。
\"莫要夸口!\"
\"不动用朝廷之力,如何成就这般伟业?\"
\"这关中水泥路网,岂是儿戏?\"
他实在想不明白,这连大唐天子都觉棘手的难题,在李沐口中怎就变得轻描淡写?
却见李沐神色一正,毫无戏谑之意。
\"修路而已,何难之有?\"
\"长安新唐大道的工程,不正是个先例?\"
\"出工钱雇工匠,再将路段分包商贾,自有人争相承接。\"
\"甚或...分文不取亦有人愿为!\"
《筑路新策》
桃林县衙内,李沐执着青瓷茶盏,望着堂前卷起的黄沙图沉思。分明是修筑官道这般棘手之事,在他眼中竟如庖丁解牛般条理分明。
\"水泥配方既已散与商贾,何愁物料不足?\"他指尖轻叩案几,\"莫说区区关中道,纵是横贯九州,也不过是调动新唐商盟百余字号的事。\"
对面李二攥着户部呈报的竹简,指节已然发白。\"三百万贯的窟窿,你竟说要商贾填平?\"这位戎马半生的 罕见地失了方寸,\"若真能成,朕...\"
\"您便执 礼?\"李沐忽的抚掌而笑,惊飞檐下栖雀。未待对方反应,他已抽出绢布舆图铺展开来:\"商队绕行骊山多耗五日,经泾阳要换三趟车马——这些可都是实打实的银钱。若许他们二十年的养路钱...\"
窗外传来驮马铃响,正是运送水泥的商队路过。李沐忽想起什么似的补充道:\"至于民夫工钱?那些布行掌柜早说了,采石夯土的事,他们包了。\"
春风卷着碎花瓣扑进窗棂,李二望着图上朱笔勾画的蜿蜒红线,忽然觉得那些代表驿站的黑点,正化作无数金锭在纸上跃动。
有人靠着征收通行费大发横财,成为一方巨富!
只要李沐向商贾们阐明这个计划,定会吸引众多商人争相承包筑路工程!
听完李沐的讲解,李二震惊得说不出话来。
\"还......还能这样?\"
\"将道路修建权交给商人,再收取通行费?\"
\"这这这......\"
李二完全找不到合适的词汇来形容,这种无本万利的妙计简直神乎其神!
若按李沐的设想实施,朝廷不仅无需花费一文钱,还能从中获利!
可以预见,大唐必将日益繁荣,使用水泥道路的行人也会越来越多。前期的通行费用于补偿商人的成本和利润,后期的收益就能全部归入国库。
这等于是为朝廷开辟了一条源源不断的财路。一直为国库发愁的李世民,此刻震惊得无以复加。
李二随即想到,这个模式不仅适用于筑路,还能推广到其他领域。比如建房、开垦荒地等,都可照此办理。后世的房地产就是如此,朝廷无需出资,由开发商建设城市,还能收取巨额土地出让金!即便如此,仍有无数人趋之若鹜。
举一反三的李二如获至宝,激动万分。
\"太妙了!实在太妙了!\"
\"原来国家建设还能这样操作!\"
崭新的天地在他面前展开!
李二连连惊叹,望向李沐的目光愈发炽热。此刻在他心中,李沐简直......
言出必行!李二说拜师就拜师!
什么父子伦常,什么年龄差距,统统不重要!
能者为师!
儿子给父亲当老师又有何妨?传出去反成佳话。以李沐这般神奇的本领,李二觉得这个师父拜得值!
李二整肃衣冠,郑重其事地向李沐拱手行礼。
\"哎!老李,你当真啊?\"
\"快别这样!\"
见李二要行大礼,李沐连忙阻拦。来自后世的他习惯朋友间玩笑,但大唐男儿一诺千金,古人最重礼数,说拜师就绝不含糊。
李二神色肃穆,坚持要完成拜师礼。
\"不可!\"
\"我李某一言九鼎,给你行拜师礼有何不可?\"
李沐坚决不受,两人推让间好一阵热闹。
好不容易平息此事,李沐长舒一口气。
\"呼!\"
\"老李你们就是太较真,开不起玩笑!\"
\"别说这些了,继续商量筑路计划吧!\"
说着,李沐展开绘制的关中地图。看着上面纵横交错的水泥路网,李二顿时两眼放光,兴致勃勃地凑上前。
\"好图!\"
\"这些白线就是你说的路网?\"
\"快让我仔细瞧瞧!\"
地图上,白色线条标注的水泥道路连接着关中各县,甚至还有明确的道路等级划分。
从长安通往函谷关外,延伸至陇右草原的主干道宽阔平坦,而连接普通郡县的支路则相对简陋。
这种道路分级设计令李世民赞不绝口。
君臣二人继续探讨着路网布局,以及可能面临的种种难题。当李世民用手指勾勒完覆盖关中的水泥路网后,他目光灼灼地望向李沐,脸上写满赞叹。
\"妙极!\"
\"这份规划天衣无缝,朕找不出半点纰漏。\"
\"此事便全权交予爱卿了。\"
说罢,李世民郑重其事地卷起这卷描绘大唐未来的图纸,准备带回太极宫细心研读。
\"啪!\"他突然拍额惊觉:\"差点忘了正事!今日朕是来问纺织之事的!\"
\"新唐纺织厂低价倾销布匹,导致以纺织为生的百姓陷入困境,爱卿可有对策?\"
李沐闻言露出诧异神色,仿佛听见什么荒谬之言。
\"陛下莫非糊涂了?\"
\"解决之道方才不是已经说过了吗?\"
李世民一时语塞:\"适才不是在商议修路......\"
话到一半戛然而止,他猛然醒悟:\"原来如此!\"
\"让失业的织户参与修筑道路!关中道路工程正需大量劳力!妇女可操持农事,男子外出务工!\"
\"这环环相扣的布局,莫非也是爱卿早有筹谋?\"
农村妇女本就吃苦耐劳。除却耕收等重活,播种除草等农事尽可胜任。原先受限于纺织家计,如今正可从家务中解放。
喜欢大唐:开局救下李二,曝光我身份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大唐:开局救下李二,曝光我身份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