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龙”qIA核心的工程样片,在经过了内部一系列严苛的可靠性与稳定性测试后,终于迎来了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实战”演示。这一次,演示的对象不再是潜在的“灯塔客户”,而是“奇点科技”内部所有核心骨干,以及通过严格筛选、受邀前来的少数几位与“奇点”理念高度契合、且在特定领域拥有深厚影响力的行业专家和资深技术博主。
演示地点设在了公司核心研发区一间经过特殊屏蔽处理的实验室。气氛庄重而肃穆,没有华丽的舞台和炫目的灯光,只有冰冷的机柜、闪烁的指示灯和巨大的数据监控屏幕。
林小一亲自担任讲解。他没有使用任何煽动性的语言,只是平静地站在屏幕前,如同一位严谨的科学家。
“各位,今天我们不做任何展望,不谈任何理念。”林小一的开场白直截了当,“我们只用数据说话。”
他身后的大屏幕上,分成了左右两个区域。左边是搭载了“环宇科技”最新款、号称性能最强的边缘AI推理芯片“泰坦NEo”的测试平台;右边,则是搭载了“烛龙”qIA核心工程样片的“奇点”测试平台。
“第一个测试项:超大规模稀疏矩阵求解。”林小一话音刚落,两边平台同时启动。屏幕上,代表着计算负载的进度条开始飞速前进。
几乎在瞬间,结果就显现出来。
“泰坦NEo”平台:耗时 3.72 秒。
“烛龙”平台:耗时 0.98 秒!
下方同时显示出了功耗数据:“烛龙”平台的功耗,仅有“泰坦NEo”的百分之六十五!
会场里响起了一阵压抑的低呼。几位受邀专家的眼神瞬间变得锐利起来,身体不由自主地前倾。
“第二个测试项:动态环境下的多目标实时轨迹预测与优化。”
这是一个更接近实际应用的场景,模拟的是自动驾驶或无人机集群需要应对的复杂情况。屏幕上,无数代表运动物体的光点随机移动,两个平台需要实时预测它们未来的轨迹,并规划出最优路径。
“泰坦NEo”平台的表现依旧稳健,预测准确率保持在92%左右,规划路径合理。
而“烛龙”平台……它展现出的预测轨迹更加平滑,对突发变向的响应速度更快,甚至在几个极端案例中,提前预判了某些看似不可能的规避路线!最终统计显示,其预测准确率达到了96.8%,规划路径的综合效率(结合时间与能耗)提升了15%!
“这……这怎么可能?”一位以苛刻着称的技术博主忍不住失声,“这种级别的优化,需要对系统动态有近乎‘直觉’的把握……”
林小一没有解释,只是切换到了下一个测试项:“第三个测试项:特定模式下的加密数据流实时分析与威胁识别。”
这一次,“烛龙”平台展现出的优势更加夸张。在面对一种经过特殊混淆、传统算法极难识别的加密攻击流量时,“泰坦NEo”平台的识别率只有可怜的32%,而“烛龙”平台的识别率竟然达到了89%!其识别速度更是快了近十倍!
演示一项接一项地进行着。在涉及复杂优化、模式识别、概率推理等“烛龙”架构擅长的领域,其表现全面碾压了作为对照组的、市面上最强的竞争对手芯片!性能提升从百分之几十到数倍不等,而功耗始终维持在更低或相当的水平。
数据,冰冷而客观的数据,如同最有力的拳头,一次又一次地冲击着在场每一个人的认知。
当所有演示项目结束,实验室里陷入了长时间的寂静。所有人都被屏幕上那一组组悬殊的对比数据震撼得说不出话来。
这不仅仅是超越了,这几乎是在某些特定维度上,重新定义了“性能”的边界!
“诸位,”林小一打破了沉默,他的声音依旧平静,却带着一种毋庸置疑的力量,“这就是‘烛龙’,这就是基于量子启发架构(qIA)带来的可能性。它并非万能,在传统的、高度结构化的通用计算任务上,它可能优势不明显。但在处理现实的、充满不确定性和复杂关联的智能问题时,它代表着一种全新的范式。”
他目光扫过全场:“‘奇点’要做的,不是追随巨人的脚步,而是在他们未曾留意,或者无力涉足的领域,开辟新的战场。‘烛龙’,就是我们的先锋。”
掌声,迟来的、热烈的、发自内心的掌声,终于爆发出来!那几位受邀的专家激动地围上前,追问着技术细节。他们知道,今天所见,绝非营销噱头,而是实实在在的技术革命前夜!
“烛龙”用无可辩驳的数据,证明了它的价值,也向所有坚守者证明了,他们选择的道路,充满荆棘,却也通往星辰大海。
喜欢重生八岁,我是高考神童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重生八岁,我是高考神童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