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公司在科技园区挂牌剪彩那日起,发展齿轮便以精密节奏转动。从首台机械外骨骼装备在无尘车间缓缓下线,到系统传输的图纸化作实体,再到与深城大学联合成立的研发实验室亮起彻夜长明的灯光,每一个环节都如同精密仪器中的零件般严丝合缝。如今生产线上机械臂正以毫秒级精度运作,车间内新装备如春笋般不断涌现,是时候启动宣传攻势了,只有成功收割蓝星民众的情绪值,才能解锁系统中的下一项尖端科技,为征服科技巅峰储备能量。
“用真实事件改编的框架,加入黑科技元素,既能展现外骨骼的实战价值,又能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
陈宇伸手从抽屉里拿出那份由系统生成的“影视化适配方案”。方案里详细标注了机械外骨骼在不同场景下的镜头呈现方式,从地震废墟中的负重前行到与武装分子的近身搏斗,每一个画面都精准对应着产品的核心卖点。
他拿起笔,在剧本大纲的空白处补充细节:“2020年 6月 18日,滇缅边境的雨季刚过,地壳运动引发的 8.0级地震在凌晨 3点突袭。震中位于滇省临沧市边境乡镇,震源深度仅 10公里,属于浅源强震。短短 30秒内,成片的傣家竹楼像被无形巨手揉碎的纸片,澜沧江支流的河堤崩塌形成堰塞湖,通往外界的唯一公路被滑坡体彻底阻断。”
写到这里,陈宇忽然停下笔。他意识到剧本需要更专业的地质数据支撑,便立刻打开系统面板:“调取滇缅边境 2010-2020年的地震监测数据,生成 8.0级地震的破坏模拟报告。”
“叮!已生成模拟数据:8.0级地震将导致半径 50公里内房屋倒塌率达 78%,引发至少 23处滑坡和 11处泥石流,震后 72小时内可能发生 5级以上余震 3-5次。”系统的机械音刚落,一份详细的三维模拟图便展现在眼前,红色的震波扩散范围与蓝色的堰塞湖形成鲜明对比,让陈宇对灾难场景的刻画有了更精准的把握。
第二天一早,陈宇召集了公司的核心创作团队。编剧组组长是位头发花白的老编剧,曾创作过数部主旋律灾难片,看到陈宇的剧本大纲时,他忍不住皱起眉头:“小陈总,这个题材太敏感了。剧本涉及边境武装越境、军队……稍有不慎就会触碰红线。”
“李老师,我们可以做艺术化处理。”陈宇早有准备,拿出系统提供的“审核规避指南”,“将缅北武装设定为‘跨境犯罪集团’,淡化具体地域指向;军队行动聚焦救援而非跨境作战,所有冲突场景都限定在我国境内。重点突出‘科技救援’和‘守护家园’两个核心主题。”
他走到会议室的白板前,用马克笔勾勒出故事的主线脉络:“第一幕,地震突发,边境乡镇失联,展现灾难的残酷与救援的紧迫性。这里需要用 15分钟铺垫背景,通过卫星云图、受灾群众的手机录像(虚构)、应急指挥中心的实时通报,营造出‘信息孤岛’的绝望感。”
“第二幕,南部战区接到命令,派遣‘利刃’特种部队携带星辰智能的机械外骨骼紧急驰援。这里要详细描写外骨骼的空投过程,用 c-17运输机在 5000米高空投放,配备减速伞和定位系统的装备箱像精准的雨点落在预定区域。特战队员穿戴外骨骼在废墟中开辟通道,AI智能识别模块首次扫描到被困群众的生命信号,这是第一个情绪值爆发点。”
李编剧在笔记本上快速记录,时不时抬头提出疑问:“机械外骨骼的展示会不会太刻意?观众可能会觉得是硬广。”
“不会,因为我们让技术服务于剧情。”陈宇自信地回答,“比如在搜索被困者时,外骨骼的红外探测能穿透三层楼板;搬运预制板时,500kg的负重能力直接决定能否救出压在下面的小女孩;抗电磁干扰功能则在余震导致信号中断时,保证队员间的通讯畅通。每一次技术展现都和救援成败息息相关。”
会议持续了整整一天,剧本的骨架逐渐丰满。当讨论到反派势力的设定时,陈宇特意强调:“这批武装分子不能是脸谱化的坏人。他们熟悉地形,装备有 AK-47、RpG等武器,甚至可能有便携式电磁干扰器,这正好能反衬出我们外骨骼抗干扰技术的优势。他们挟持人质不是单纯为了作恶,而是想利用人质跟夏国谈判,这种‘有明确目的的恶’更具真实感。”
散会后,陈宇留下了特效总监:“外骨骼的战斗场景要做到‘硬科幻’质感。比如特战队员用外骨骼的肩部发射器释放震撼弹,关节处的液压装置在躲避 RpG时做出超人类反应,头盔显示器实时分析弹道轨迹……这些细节都要参考真实的军事战术,不能凭空想象。”
特效总监指尖在平板电脑上飞速滑动
\"这次采用全实体拍摄方案。\"
他的声音里带着难以掩饰的兴奋,平板电脑的冷光映照着他眼底的狂热。画面中的机甲缓缓展开,露出内部精密的机械结构。
\"公司最新研发的机械外骨骼,搭载了轻量化道具武器系统。\"
他调出详细的数据面板,各项参数在屏幕上飞速跳动。
\"我们优化了后坐力反馈模块,配合高精度击发声效模拟器,能让每一次扣动扳机都如同真实战场。\"
说到这里,他的指尖在屏幕上轻轻一按,虚拟场景中的机甲突然开火。虽然只是数字模拟,但那瞬间的火光和冲击力依然让人感受到扑面而来的压迫感。
\"子弹擦过耳边的灼烧感,金属碎片飞溅的刺痛,我们要让观众在银幕前真切感受到战场的残酷与热血。\"他的眼神中充满了对技术的自信和对艺术的执着,仿佛已经看到了观众在影院中屏息凝神的震撼表情。
“预算方面不用担心。”陈宇补充道,“我会从科技公司调拨专项资金用于特效制作,务必做到让观众相信这就是未来科技的样子。”
接下来的一周,剧本创作进入高速推进期。陈宇几乎每天都泡在编剧组,和大家一起打磨台词、设计情节。当写到地震后的第一个夜晚时,他特意加入了这样一段描写:
“特战队长赵刚穿戴外骨骼站在堰塞湖旁,头盔的夜视功能让他能清晰看到对岸山坡上闪烁的零星火光。突然,外骨骼的 AI系统发出警报:‘检测到 300米外有异常热源移动,数量约 15人,携带疑似枪械及爆炸物体。’赵刚立刻切换到通讯频道:‘各组注意,发现可疑目标,保持静默。’他半蹲身体,外骨骼的液压装置自动调整重心,让他像猎豹一样悄无声息地潜入树林。”
这段文字既展现了外骨骼的探测功能,又为后续冲突埋下伏笔,得到了整个编剧组的认可。李编剧感慨道:“小陈总,你这哪是在写剧本,简直是在进行一场军事推演。”
陈宇笑了笑,心里清楚这得益于系统提供的“特种部队战术手册”。他忽然想起什么,对李编剧说:“明天我们去滇省边境实地采风吧,让大家感受一下当地的地形和人文环境。特别是那些傣家竹楼的结构,在地震中倒塌的方式和钢筋混凝土建筑完全不同,这些细节能让电影更真实。”
出发前,谢清媛带来了一个好消息:“国家应急管理部看完我们的剧本大纲后,表示愿意提供真实的地震救援案例作为参考,甚至可以协调现役军人参与部分场景的拍摄。”
“这太好了!”陈宇激动地站起身,“有官方背书,不仅能提升电影的权威性,还能让更多人看到国产科技装备的实力。”
喜欢科幻电影不好拍?我直接上真家伙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科幻电影不好拍?我直接上真家伙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