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声桓接到凌风的嘉奖令和指令后,心中大喜,连忙按照凌风的要求,开始整顿武昌的局势。他首先下令将擒获的左梦庚和马士英派来的钦差押往黑石城,交由凌风处置;然后配合赶来的行政干员,推行新政,安抚百姓;同时,积极配合韩冲,开始整编左军。
左军的士兵们,大多是穷苦出身,之前在左良玉麾下,受尽了欺压,粮饷经常被克扣,生活困苦。现在归附黑石城后,不仅能拿到足额的粮饷,还能得到妥善的安置,不愿从军的还能拿到路费返乡,心中都非常感激,纷纷表示愿意听从黑石城的指挥,好好训练,为黑石城效力。
整编工作进展得非常顺利,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从左军的数十万大军中,挑选出了五万精锐,改编成了两支大军,分别由金声桓和李定国统领,按照黑石军的标准进行严格训练。其余不愿从军的士兵,都拿到了粮饷和路费,开开心心地返乡了。
与此同时,民政干员们也在湖广地区大力推行新政,减免赋税,兴修水利,屯田垦荒,整顿吏治,打击恶霸劣绅。湖广地区的百姓们,终于摆脱了战乱和苛捐杂税的困扰,过上了安稳的日子,对黑石城的认同感越来越强。
武昌的稳定和发展,进一步巩固了黑石城的战略地位,也让江南的士林和百姓们看到了黑石城的实力和诚意。许多原本观望的势力,开始暗中与黑石城接触,表达了归附的意愿。
然而,凌风并没有放松警惕。他知道,清军和张献忠绝不会坐视黑石城壮大,必然会采取行动。多铎率领的清军已经开始加大对山东的攻势,淄川一线的战事再次变得激烈起来;而张献忠也在四川蠢蠢欲动,派人联络湖广的一些土司,企图牵制黑石城的兵力。
面对来自北方和西方的威胁,以及江南南明的防备,凌风站在黑石城的都督府内,凝视着墙上的天下舆图,陷入了沉思。是趁热打铁,率领大军东下,逼迫南京投降?还是先集中力量,北上抵御清军,解决北方的威胁?或者是西进四川,消灭张献忠,巩固湖广的后方?
新的抉择,摆在了凌风的面前。而这一次,他手中的筹码,前所未有的雄厚。但每一个选择,都关系到黑石城的未来,关系到天下的格局,容不得半点马虎。
韩冲率领的大军已经抵达武昌,正在协助金声桓巩固防务;陈大疤的水师也已经进驻武昌江面,严密监视着南京和四川的动向;行政干员们在湖广地区的新政推行得有声有色,百姓们安居乐业。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但一场更大的风暴,也正在悄然酝酿。
凌风在黑石城都督府的舆图前驻足良久,北拒清军、南窥江南、西防献忠的战略布局已在心中成型。他签发的一道道指令如同精准的榫卯,迅速嵌入天下棋局的关键节点——韩冲率领的整编部队携带着足量的粮饷与军械,沿淮河顺流而下,直奔武昌;民政官员们打包好户籍册、田契模板与农具种子,分批启程前往湖广;陈大疤的水师则调整锚位,战船列阵于安庆江面,既为武昌提供侧翼掩护,也对南京形成无声威慑。而此时的武昌城,刚经历过旗帜更迭的激荡,正站在秩序重建与危机四伏的十字路口,金声桓握着凌风授予的将印,感受到的既是信任,更是如山的重压,整军与防敌,两件大事已迫在眉睫。
武昌城头的黑色大旗已经飘扬了半月,风一吹,旗面上“黑石城都督府征南将军金”的字样便猎猎作响,与城下熙攘的人群、叮当的工匠敲打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一幅新旧交替的图景。昔日左良玉麾下的军营,如今已换了模样,原本破败的营栅被重新加固,歪歪斜斜的帐篷换成了整齐的营房,操场上新画的队列线笔直如尺,空气中少了往日的酒气与赌咒声,多了几分铁血肃杀的秩序感。
城西大校场是此番整编的核心之地,占地百亩,地面被夯实得坚硬平整,边缘插着密密麻麻的标杆,划分出不同的区域。这天清晨,寒风卷着尘土掠过校场,台下黑压压的原左军士卒站得不算整齐,却也不敢随意喧哗。他们大多衣衫褴褛,有的露着脚后跟,有的腰间还别着半块干硬的窝头,眼神里混杂着迷茫、惶恐,还有一丝藏不住的期盼。这些人大多是被逼无奈才投了左军,常年被克扣粮饷,打仗靠哄,吃饭靠抢,早就受够了颠沛流离的日子。
高台上,金声桓一身玄色铁甲,外罩猩红斗篷,腰间挎着凌风赏赐的镔铁刀,刀鞘上镶嵌的铜钉在晨光中闪着冷光。他身材高大,往台上一站,自有一股久经沙场的威严。身旁的韩冲则穿着一身黑石军标准的青色劲装,腰束宽皮带,背后斜挎着一把燧发枪,面容冷峻,目光如鹰隼般扫过台下,落在那些缩着脖子、眼神闪烁的士卒身上。韩冲带来的五百名黑石军老兵,分成两队,站在高台两侧,他们盔明甲亮,手持燧发枪,枪托抵在地上,动作整齐划一,如同两堵钢铁城墙,无声地散发着令人心悸的压迫感。
“弟兄们!”金声桓运足中气,声音如同惊雷般在寒风中炸开,穿透了校场的寂静,“从今日起,你们头顶的天变了!左军的旗号没了,往后,咱们是黑石城的兵,是凌都督的兵!”
台下顿时起了一阵细微的骚动,有人下意识地抬头看了看城头的黑旗,有人低头窃窃私语,还有人攥紧了手里的破旧兵器。金声桓目光一扫,骚动立刻平息下去,他继续说道:“我知道你们心里犯嘀咕,怕换了旗号还是吃不饱饭,怕规矩多了受约束。我金声桓在这里给你们拍胸脯保证,凌都督的规矩,第一条就是‘赏罚分明’!”
他抬手一指台下的军需官队列,那里堆放着一排排银锭和一袋袋粮食,阳光洒在银锭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让不少士卒眼睛都直了。“愿意留下的,从今日起,饷银按月足额发放,每月二两银子,一日三餐管饱,顿顿有米有肉!有家眷的,登记造册,都督府会给你们分田、分农具,让家眷有地种、有房住!”
喜欢穿越古代灾荒求生记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穿越古代灾荒求生记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