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殿外,李潜深呼一口气,面对这位开国帝王,他说不紧张那是假的,但他武功已至道境,加上平日里养气功夫极深,硬生生将骨子里的那份卑怯压下。
殿外的晨光比方才更盛,洒在他略显苍白的脸上,添了几分暖意。
引路的侍卫早已候在一旁,见他出来,躬身行礼:“李公子,请随奴才来。”
李潜颔首跟上,脚步依旧沉稳。穿过几道宫廊,远离了奉天殿的威严压迫,周遭的气息也渐渐柔和下来,
文华殿的偏院小巧雅致,青竹环绕,院中有石桌石凳,厢房内被褥早已铺置整齐,暖意融融。
“李公子,此处便是您歇息的地方,奴才就在院外值守,若有吩咐,只需传唤一声便可。”侍卫恭敬退下,轻轻合上了院门。
院内瞬间安静下来,只剩风吹竹叶的轻响。
李潜走到桌边,倒了一杯温热的茶水,浅饮一口,暖意顺着喉间蔓延至四肢百骸。
连日来的奔波、厮杀与紧绷,在这一刻终于卸下几分,周身的疲惫如同潮水般涌来,眼底也泛起一丝倦意。
他没有再多想朝堂纷争与盐帮纷争,只褪去外衫,躺卧在床榻之上。
被褥柔软,带着淡淡的阳光气息,连日来的惊悸与劳顿在此刻尽数消融。不多时,便传来均匀的呼吸声,他终是卸下一身防备,沉沉睡去,唯有眉峰处,仍微微蹙着,似有未散的心事,藏在梦境之外。
文华殿偏院的竹影被晨光剪得细碎,风穿竹梢,落得满院清响。
朱允炆一身月白锦袍,未带过多随从,只携一名内侍悄然立于院门外,远远便望见侍卫垂首立于廊下,知晓李潜尚在歇息,脚步便放得更轻,连呼吸都刻意放缓。
“李公子睡了多久?”他低声问向侍卫,语气温和,无半分太子的矜贵倨傲。
“回殿下,李公子自辰时入房,已睡近一个时辰了。”侍卫躬身回话,声音压得极低。
朱允炆微微颔首,目光掠过窗棂,隐约能望见床榻上熟睡的身影。他摆了摆手,示意内侍与侍卫退至远处,自己则寻了院角的石凳坐下,静候一旁。
虽不明白朱元璋为何如此看重此人,但朱允炆还是听话照做,他本性善良,所以这一切看起来格外自然。
其实李潜早在朱允炆踏入文华殿时便已经苏醒,只是他不知如何去面对这位太子殿下,倘若对方知道他与江飞的关系,并让他去对付江飞,他该如何应对?
但见对方并无离去的打算,李潜只好起身整理衣襟,轻步拉开房门。
院角石凳上,朱允炆正垂眸望着阶前的青苔,月白锦袍衬得他眉眼愈发温润,听见动静,转头看来,眼中瞬间漾开笑意,起身迎了上来:“李公子醒了?”
“殿下久等,草民失礼了。”李潜躬身行礼,语气恭敬却不局促。
朱允炆连忙扶起他,摆了摆手笑道:“无妨无妨,我也是刚到。听闻你连日奔波,又受了伤,本就该多歇息。”
他引着李潜走到石桌旁坐下,内侍适时奉上新沏的茶水,茶香袅袅,冲淡了几分朝堂的肃杀。
“多谢殿下关怀,草民的伤势已无大碍。”李潜端起茶盏,浅饮一口,目光落在朱允炆温和的眉眼上,终究还是开口问道:“殿下为草民求情,草民感激不尽,只是不知……殿下为何要这般做?”
朱允炆轻笑一声,语气诚恳道:“我虽久居东宫,却也听闻过你的才名,南榜案中,你的文章字字恳切,虽未入榜,却早已在北方士子间传为佳话。后来听闻你蒙冤入狱,又遭盐帮追杀,我虽不谙江湖事,却也知你绝非奸邪之辈。皇爷爷向来明察秋毫,只是一时被流言蒙蔽,我不过是尽己所能,为殿下辩白几句罢了。”
他话锋一转,神色添了几分郑重道:“况且,皇爷爷素来看重有识之士,你既身怀绝技,又有状元之才,正是朝廷亟需的栋梁。昨日皇爷爷与我谈及你,已然松了口,今日召你入宫,便是有旨意要颁。”
李潜心中一动,正欲追问,院门外忽然传来内侍的唱喏声:“陛下有旨,宣李潜接旨——”
二人连忙起身,躬身立于院中。传旨太监手持明黄圣旨,缓步走入,高声宣读:“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北方士子李潜,才思敏捷,文韬武略,虽遭奸人构陷,却能坚守本心,更于盐帮乱局中全身而退,尽显风骨。今特封李潜为东宫伴读,伴太子左右,研习经史,参议政务,待日后历练有成,再另作委任。钦此!”
“臣李潜,谢陛下隆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李潜跪地接旨,双手接过圣旨,明黄的绸缎触手生温,却似有千钧重量,压得他心头微微一沉,东宫伴读,看似殊荣,实则是朱元璋将他绑在太子身边的枷锁,既是重用,亦是制衡。
传旨太监宣旨完毕,笑着对李潜道:“李大人年少有为,真是可喜可贺。”又对着朱允炆躬身行礼,才转身退去。
朱允炆上前扶起李潜,脸上满是欣喜道:“李兄,往后你我便是君臣,亦是同窗,还请李兄多多指教。”
“殿下折煞下官了,”李潜躬身回礼,语气依旧沉稳:“往后定当尽心辅佐殿下,不敢有半分懈怠。”
二人又寒暄了几句,朱允炆知晓李潜刚醒,便起身告辞道:“李兄刚醒,想必还有倦意,我便不打扰了。改日再约李兄一同研习经史。”
“恭送殿下。”李潜送至院门口,望着朱允炆的身影消失在竹廊尽头,才转身回房,将圣旨平铺在桌上,目光沉沉。
应天城外的驿站中,沈诗诗正倚在窗前,望着远方皇城的方向,眉宇间满是焦灼。自李潜入宫后,她便坐立难安,虽知有朱元璋的旨意,李潜不会有性命之忧,可那巍峨皇城终究是龙潭虎穴,容不得半分差池。
“郡主,陛下有旨,宣您即刻入宫觐见。”驿站外忽然传来侍卫的通报声,打断了沈诗诗的思绪。
她心头一震,眼中闪过一丝疑惑,却也不敢耽搁,整理了一下白衣裙摆,沉声道:“知道了,引路吧。”
一路入宫,宫墙高耸,侍卫林立,沈诗诗虽自幼在天山长大,骨子里的清冷与骄傲未减分毫,脊背挺得笔直,眉眼间虽有疏离,却无半分局促。
再次踏入奉天殿,殿内的文武官员已然退去,只剩朱元璋负手立于龙椅前,望着殿外的天际,身形在烛火下显得有些孤峭。
《剑胆侠义录》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315中文网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315中文网!
喜欢剑胆侠义录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剑胆侠义录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