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荷塘已撑起满塘绿伞,粉白的荷花从荷叶间探出头,风一吹,荷香裹着蝉鸣漫过村头——村口新立的“荷风传家”石碑前,几个背着书包的孩子正围着蓝语棠,听她讲莲蓬籽里藏着的传承故事。蓝语棠手里捧着刚采的莲蓬,剥出一颗籽递给最小的孩子:“这颗籽要先晒、再藏、等春天种进泥里,就像咱们的手艺,要一代代教、一代代学,才能长长久久。”
“语棠,快回展厅!北京来的非遗考察团到了,还带了各地非遗传承人送的礼物!”聂明玦骑着电动车匆匆赶来,车筐里装着一摞包装精美的盒子,有苏绣的荷纹手帕,有青瓷的荷形茶盏,还有剪纸的四季荷图,“他们说想把‘荷风传家’的模式推广到全国,让每个地方都能有自己的‘荷塘故事’!”
展厅里,“万家荷风”主题展正在布置。蓝念安正将各地传承人送的礼物一一陈列:苏绣手帕上的荷花针脚细密,仿佛能看见水珠滚动;青瓷茶盏的荷瓣造型温润,握在手里像托着一朵真荷;剪纸的四季荷图色彩鲜亮,贴在墙上便成了灵动的风景。“咱们还要设一个‘手作体验区’,”蓝念安指着展厅角落,“让来的人能亲手编一段芦苇绳,雕一朵小木荷,这样才能把‘荷风’真正装进心里。”
陈爷爷和阿强正在雕“万家荷脉”大型木雕,这块长三米的槐木上,除了荷塘四季景致,还多了各地的特色元素:江南的乌篷船停在荷边,陕北的窑洞映在荷后,岭南的芭蕉伴在荷侧,而贯穿其间的荷脉纹,像一条纽带,把不同地域的“荷风”都连在了一起。“这木雕要告诉大家,‘荷风’不是咱们这一处的,是所有人的,”陈爷爷拿着刻刀,细细雕琢乌篷船的船桨,“每个地方都能把自己的生活放进手艺里,这样‘荷脉’才能延绵到万家。”
李老先生坐在纺车旁,膝上放着来自各地的纤维:江南的蚕丝、新疆的棉线、云南的麻线,混着本地的芦苇纤维,正被他织成一条“万家荷风”长巾。“太祖母当年只懂编芦苇,现在咱们能把各地的好东西都融进来,”李老先生的手指在纤维间翻飞,不同材质的纤维在他手里渐渐织出交错的荷纹,“手艺不是死的,是活的,要跟着人走,跟着生活走,才能传到万家。”
村里的张婶带着几个妇女来学织长巾,她手里的棉线总也织不匀,李老先生笑着指点:“你织过土布,就按织土布的劲来,把棉线的软和芦苇的韧合在一起,就像把咱村的生活和别处的生活合在一起。”张婶点点头,重新拿起纤维,这一次,棉线和芦苇纤维果然织得顺了。
午后,北京非遗考察团的专家们走进展厅,当看到“万家荷脉”木雕时,有人忍不住伸手触摸:“这木雕里藏着‘和’的道理啊——不同的景,不同的手艺,却能融在一起,这就是‘荷风’能传下去的原因。”蓝承宇指着木雕上的荷脉纹:“您说得对,这荷脉就像人心,只要愿意连,就能把万家的‘风’都连起来,让每个人都能在手艺里,找到自己的生活。”
考察团还带来了一个好消息:国家非遗中心想在荷塘设立“全国非遗传承实践基地”,让各地传承人都来这里交流学习,把“荷风传家”的经验带到更多地方。“我们还想办一个‘万家荷风’线上平台,”专家说,“让大家能在网上学编芦苇、学雕木头,还能分享自己的‘荷塘故事’,这样‘荷风’就能吹进更多家庭。”
接下来的日子,大家都在为“万家荷风”主题展和基地挂牌忙碌:蓝承宇整理各地非遗资料,把苏绣、青瓷、剪纸的技艺要点编成手册;蓝念安在展厅里贴满“家庭手作故事”,有祖孙一起编芦苇的照片,有夫妻一起雕木头的视频;陈爷爷和阿强在木雕旁加了一块“空白木牌”,让来的人能写下自己的“荷风心愿”;李老先生织了一批“迷你荷风巾”,准备送给来参展的孩子。
主题展开幕那天,荷塘边挤满了人。有来自各地的非遗传承人,有带着孩子来体验的家庭,还有特意从城里赶来的老人。当蓝承宇和考察团专家一起为“全国非遗传承实践基地”揭牌时,人群里响起了掌声——石碑上的“荷风传家”四个字,在阳光下闪着光,与满塘荷花相映,像一幅鲜活的画。
一个来自江南的苏绣传承人,当场拿起针线,在“空白木牌”上绣了一朵小小的荷花:“我要把这木牌带回去,挂在我的绣坊里,告诉我的徒弟,远方有一片荷塘,藏着最朴素的传承道理。”一个带着孙子来的老人,拉着孙子的手,一起编了一段芦苇绳:“我小时候也编过这个,现在教给你,以后你再教给你的孩子,这就是咱们的‘家传风’。”
夜里,展厅的灯还亮着,荷塘的风从窗外吹进来,带着淡淡的荷香。蓝承宇、蓝念安、蓝语棠,还有陈爷爷、李老先生、阿强,围坐在“万家荷脉”木雕旁,看着满墙的“荷风心愿”,看着展架上的各地非遗作品,心里满是温暖。
“爹爹,你说以后,会不会有很多家庭,都有自己的‘荷风’?”蓝语棠靠在蓝承宇怀里,小声问。
蓝承宇指着墙上的“家庭手作故事”:“你看,已经有了。这不是咱们一个人的事,是所有人的事——只要有一个家庭愿意编芦苇,有一个孩子愿意学雕木头,‘荷风’就能传下去,就能吹进万家。”
李老先生拿起一块“迷你荷风巾”,轻轻盖在蓝语棠的手上:“太祖母当年编芦苇垫,只是想让村里的孩子不冷;现在咱们的‘荷风’能传这么远,是因为每个人都想把‘暖’传下去。这‘暖’,就是最好的‘脉’。”
月光透过窗户,洒在“万家荷脉”木雕上,木面上的万家景致,在月光里仿佛活了过来。蓝承宇知道,这不是结束,是“荷风传家”新的旅程——基地挂牌是新的起点,线上平台是新的桥梁,而这片荷塘,这些手艺,这些故事,会在时光里,继续延绵,继续传扬,让“荷风”吹进万家,让“荷脉”连起人心。
“明年春天,咱们要在基地里种上各地的荷花品种,”蓝语棠看着窗外的荷塘,眼里闪着光,“还要请各地的传承人来教手艺,让大家都能在这里,找到自己的‘荷塘’。”
“好,”蓝承宇点点头,“以后每一年,每一代,咱们都要这样,把‘荷风’传给更多人,把‘荷脉’连得更长,让每个家庭都能有自己的‘手作故事’,让‘荷风传家’,变成‘万家传风’。”
喜欢云深剑影,夷陵笛潮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云深剑影,夷陵笛潮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