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初年,关外辽河一带有个靠山屯,屯子东头有口老井,井口丈许,以青石垒砌,深不见底。屯里人世代饮用此井水,清冽甘甜,从不干涸。老井旁有棵老槐树,虬枝盘结,郁郁葱葱,夏日里屯里人都爱在树下纳凉闲话。
这年开春,屯里开始不太平起来。
先是井水莫名泛起一股腥气,打上来的水浑浊不堪,水面还浮着些黏腻的黑沫。紧接着,屯里接连有牲畜失踪。张老栓家一头半大的猪崽,头天晚上还好端端在圈里,第二天一早只剩下一地猪毛和几滴黑血。李二婶家看门的黄狗,平日里凶得很,那晚叫得凄厉,等二婶掌灯出来,只见院门大开,黄狗已不见踪影,地上却有几片碗口大的鳞甲。
屯里人心里发毛,几个胆大的后生夜里拎着土枪埋伏在井边,想看看究竟是什么东西作祟。三更时分,井里突然传来一阵哗啦水响,接着一股黑风从井口冒出,带着刺鼻的腥膻,风中隐约有两个灯笼大的绿光闪烁。后生们吓得魂飞魄散,对着黑风放了几枪,那黑风却发出一声似牛非牛的沉闷吼叫,卷着沙石扑来,将几人掀翻在地。等他们连滚带爬跑回屯里,才发现其中一人脸上身上被刮出无数道细碎的血痕,像是被什么粗糙的东西蹭过。
第二天,屯里人就不敢再去井边打水了。老井成了禁地,连那棵老槐树也仿佛罩上了一层阴霾,白日里都少有人敢靠近。
屯里最年长的赵太公捻着胡须,忧心忡忡地说:“怕是井里来了‘仙家’,还不是善茬儿,看这做派,像是‘胡家’里的败类,或是‘常家’里入了邪道的。”
关外之地,自古信奉狐仙(胡家)、黄仙(黄鼠狼)、长仙(蛇,亦称常家)等保家仙。屯里人一听,更是人心惶惶。杀猪宰羊,备了香烛供品,由赵太公领着到井边祭祀祷告,祈求仙家息怒,莫要祸害乡邻。
供品摆上,香烛点燃,赵太公刚念叨完,那井口竟咕嘟咕嘟冒起泡来,如同煮沸。一个阴冷尖细的声音从井底传出,带着回响,听得人汗毛倒竖:“鸡羊血肉,不过塞牙缝尔。若要井水复清,屯子安宁,须每三日送一童男童女至井边,自有享用。若不从……”
话音未落,井中猛地射出一道黑水,击中旁边老槐树的一根粗枝,那树枝瞬间枯萎焦黑,仿佛被烈火灼烧过。
屯里人吓得面无人色,哭喊着逃回屯子。这如何使得?谁家孩子不是心头肉?可不从,那井里的邪物显然不会善罢甘休。整个靠山屯被绝望和恐惧笼罩。
正惶急无措时,屯外来了个游方的老道。这道士看着年纪不小,须发皆白,却面色红润,眼神清亮。身穿一件洗得发白的旧道袍,背着个破褡裢,手里拿着一杆幡子,写着“疑难杂事,分忧解惑”八个字。
几个愁眉不展的老者正蹲在屯口叹气,老道走上前,打了个稽首:“福生无量天尊。诸位老丈,贫道吕岩,云游至此,见屯子上空隐有妖氛盘踞,人心惶惶,不知发生了何事?”
赵太公如同见了救命稻草,连忙将井中邪物作祟、索要童男童女之事一五一十道来。
吕老道听罢,眉头微皱,掐指一算,沉吟道:“非是正仙,乃山野精怪,借古井阴穴修炼,渐成气候,贪念滋生,竟欲血食生人,其罪当诛。诸位莫慌,且带贫道去那井边一观。”
众人将信将疑,领着吕老道来到老井附近。离着还有百十步,吕老道便停下脚步,抽了抽鼻子,叹道:“好重的腥骚怨气!”他从褡裢里摸出个小巧的罗盘,只见指针滴溜溜乱转,指定井口方向颤动不止。
吕老道围着老井远远踱了一圈,又看了看那棵半枯的老槐树,面色凝重:“此獠非比寻常,已能借地脉阴煞,若不早除,恐成一方大患。”
赵太公急切问道:“仙长,可有法子降它?”
吕老道微微一笑:“法子是有,需得准备些东西。劳烦各位,备下黑狗血一盆、三年以上的大公鸡血一壶、新打的井水——须是西头那口甜水井的、柳枝条七根、还有朱砂、黄纸若干。再寻些糯米来。”
屯里人立刻分头去准备。东西很快备齐,吕老道让人将黑狗血和公鸡血混了,以柳条蘸了,在井口外围画了一个巨大的圈子,又在圈子上贴了七张用朱砂画了符咒的黄纸。他让所有乡民退到圈外远处,自己则站在圈内,面对古井,闭目凝神,口中念念有词。
约莫一炷香后,井中突然传来一声怒哼,那阴冷尖细的声音再次响起:“哪来的野道士,敢来扰你仙家清修?还不速速滚开!”
吕老道双眼一睁,精光四射,喝道:“孽畜!不在深山好生修行,反在此窃据地穴,荼毒生灵,索要血食,天理不容!今日贫道便要替天行道!”
井中邪物勃然大怒:“牛鼻子老道,找死!”话音未落,井口黑气喷涌,腥风大作,吹得符纸猎猎作响。那黑气在空中一凝,竟化作一条模糊的巨蟒形状,头生肉角,目泛绿光,张开血盆大口,带着刺鼻腥风,直扑吕老道。
吕老道不慌不忙,脚踏七星步,手中掐诀,对着那扑来的黑气蟒影喝道:“破!”
贴在圈子上的七张符纸无火自燃,发出耀眼的金光,连成一道光墙。黑气蟒影撞在光墙上,发出一声痛苦的嘶鸣,黑气溃散大半,狼狈地缩回井口。
“好个老道!有点门道!”井中声音又惊又怒,“看你挡得了几时!”
井水开始剧烈翻腾,如同沸腾。咕嘟声中,接连窜出三股黑气,落地一滚,化为三个披甲执锐的黑脸大汉,只是面目狰狞,眼泛绿光,行动间带着嘶嘶声,朝着吕老道扑来。这竟是那邪物用自身妖气幻化的分身。
吕老道冷哼一声:“米粒之珠,也放光华?”他从褡裢中抓出一把糯米,口中念咒,挥手撒出。那糯米打在黑甲大汉身上,竟如铁珠一般,噗噗作响,冒出股股黑烟。三个大汉身形顿时滞涩涣散,发出痛苦的嚎叫。
吕老道趁机一个箭步上前,并指如剑,疾点三个大汉额心。指尖过处,朱砂绘制的辟邪符纹一闪而逝。三个大汉惨叫一声,砰然炸开,重新化为污臭的黑气,消散无踪。
“贼道!毁我分身!我与你不死不休!”井中邪物显然受了反噬,声音带着痛楚和疯狂。整个井台开始震动,老槐树剧烈摇晃,枯枝纷纷落下。更浓更黑的气息从井中冒出,遮天蔽日,连天色都暗了下来。黑气中,那对灯笼大的绿眼再次浮现,充满了暴戾与怨毒。
吕老道面色也严肃起来,知道这邪物要拼命了。他退后几步,从褡裢中取出那壶西头井打的清水,含了一口,对着空中喷去,右手凌空画符。水雾弥漫,竟在空中形成一个淡淡的水色八卦图影,暂时抵住了弥漫的黑气。
“各位乡亲,快将备好的柳条抽打井口周围地面,大声呼喝!”吕老道朝圈外喊道。
乡民们原本吓得腿软,见吕老道神通,又闻此言,赵太公率先反应过来,捡起柳条就抽打地面,嘴里喊着:“打!打!打杀邪祟!”其他后生也跟着学样,纷纷拿起柳条抽地,大声呼喝助威。
柳条乃至阳至辟邪之物,众人齐声呼喝则能汇聚阳气。虽不能直接伤及邪物,却也扰得它妖气不稳,难以全力施为。
井中邪物烦躁怒吼。吕老道觑得机会,猛地将剩余清水泼向井口,水中早已化入朱砂符箓。清水遇黑气,如滚汤泼雪,嗤嗤作响,黑气顿时消散大片。
那邪物本体似乎受创,发出一声惊天动地的痛嚎。井水猛地炸开,一个庞大的黑影终于从井中彻底窜出!
那是一条巨蟒般的生物,通体覆盖着黑褐色的鳞甲,头生独角,腹部竟有两处凸起,似要生出爪来,一双碧绿巨眼充满怨毒。它半身探出井外,已有两三丈长,带着腥风血雨之势,狠狠撞向吕老道布下的金光圈子。
“轰!”金光剧烈闪烁,七张符纸瞬间燃烧殆尽。圈子被破开了!
巨蟒张开足以吞下牛犊的大口,噬向吕老道。
远处乡民发出一片惊呼,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吕老道却似早有预料,不退反进,厉声喝道:“妖孽,等你多时了!”他猛地扯下身上那件旧道袍,道袍内衬赫然用朱砂画满了繁复的符咒!
他将道袍一展,如同铺开一片赤云,不退反进,竟迎面朝那巨蟒的血盆大口罩去!
巨蟒收势不及,一口将道袍连同吕老道半条胳膊都吞入口中!
然而下一刻,巨蟒猛地僵住,发出痛苦的嘶鸣,庞大身躯剧烈扭动翻滚,砸得地面砰砰作响。它口中、喉咙里竟冒出耀眼的白光和白烟,仿佛吞下了一块烧红的烙铁!
吕老道趁机抽出手臂,一跃而起,落在巨蟒头顶。他咬破中指,以自身精血,在巨蟒额心飞快地画下一个血符。
“天地玄宗,万炁本根……皈依大道,元亨利贞——镇!”
血符发出刺目红光,印入巨蟒颅骨。巨蟒发出一声不甘的绝望哀鸣,周身妖气迅速消散,庞大身躯肉眼可见地缩小,最终化作一条仅有尺许长的黑鳞小蛇,萎顿在地,动弹不得。
吕老道喘了口气,额头微微见汗。他从褡裢里取出一个贴满符纸的陶罐,将那小蛇收入罐中,以朱砂符箓封口。
霎时间,云开雾散,腥气全无。那口老井也不再翻腾,井水竟然肉眼可见地慢慢变得清澈起来。
屯里人看得目瞪口呆,半晌才爆发出震天的欢呼,纷纷涌过来,跪倒一片,叩谢吕老道救命之恩。
吕老道扶起众人,指着那口井道:“此獠乃是一条颇有气候的‘常仙’(蛇仙),可惜不走正途,反堕邪道。贫道已将其修为打回原形,封入这陶罐。此井连通地下阴脉,易招邪祟,不宜再用。”
他让人寻来一块巨石,又画了几道符咒,刻于石上,亲自将巨石压在井口之上,彻底封死了这口老井。
“此后,此井勿动,可保屯子百年安宁。”吕老道叮嘱道。
赵太公千恩万谢,恳请吕老道在屯里多住几日,让乡民略尽地主之谊。吕老道推辞不过,便住了三天。这三天里,他替屯里重新勘定了一口水井的位置,又画了些安家镇宅的符箓分给各家。
三天后,吕老道执意离去。屯里人凑了不少银钱土产相谢,吕老道只取了几个干粮,一壶清水,飘然而去。
自那以后,靠山屯果然恢复了太平。那口被巨石封镇的老井,再无异状,人称“锁龙井”。井旁那棵老槐树,第二年枯木逢春,竟又枝繁叶茂起来。
偶尔有夜深人静时,路过锁龙井的人,似乎还能听到井下极深处,隐约传来几声不甘的嘶嘶声,但很快就湮灭无声了。而吕老道驱邪镇妖的故事,则在辽河两岸流传开来,越传越神,成了当地一则脍炙人口的民间奇谈。
喜欢民间故事集第二季之东北仙家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民间故事集第二季之东北仙家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