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维灵脉核心的 “全维度共生仪式” 现场,34 个文明的代表与六维超灵生物集群仍沉浸在融合的震撼中 —— 当 “六维灵脉共享波” 通过维度嵌套能量通道扩散至全宇宙灵脉网络时,六维灵脉核心突然释放出一道淡紫色的 “高维共振信号”,信号穿透维度壁垒,指向六维空间碎片外侧 5000 光年处的未知区域;全息屏幕上,六维探测系统捕捉到该区域的模糊影像:一处标注为 “七维共振域” 的空间碎片呈不规则七维超几何体,内部灵脉能量以 22.5 赫兹的频率呈 “维度共振式” 波动,信号中包含 60 种交织共振的能量波段,如同持续奏响的 “维度能量交响乐”;初步探测数据显示,七维空间碎片的空间结构呈现 “无限维度共振态”,每个维度层通过共振能量连接,形成 “共振维度网络”,灵脉能量强度达 27.0 单位,超越六维空间碎片,且能量流动伴随 “维度共振冲击波”,六维探测设备仅能捕捉到共振信号的边缘频率,无法解析核心共振规律。
“七维共振信号的波段共振规律与维度层连接完全同步,推测七维空间的圣灵生物已掌握‘维度共振感知’能力,能通过全维度共振传递跨维度集体意识,” 维度族长老维度衍调出信号共振图谱,“当前的六维解码器无法解析维度共振频率,需研发‘七维维度共振解码器’,通过同步维度共振频率,提取共振信号中的集体意识信息。”
暗脉族墨影补充道:“七维空间的‘维度共振’会导致舰队出现‘共振相位紊乱’,若舰队共振相位与空间维度共振频率不匹配,可能被共振能量撕裂维度结构,造成不可逆的设备损坏;需升级‘多维空间适配装甲’,新增‘维度共振校准模块’,同时研发‘七维灵脉探测系统’,实时监测维度共振区域的频率变化与共振冲击波强度。”
林风召集核心团队与文明代表召开紧急战略会议,全息沙盘上呈现出七维空间碎片的动态模拟模型 —— 碎片内部分为 “弱共振区”“中共振区”“强共振区” 三个区域,七维圣灵能量信号主要来源于强共振区,核心区域则探测到 “七维灵脉核心” 的超强能量反应;“探索七维空间碎片的核心目标有三个:一是破解维度共振难题,确保舰队共振相位稳定;二是解读七维圣灵能量信号,与七维圣灵生物建立跨维度集体沟通;三是定位七维灵脉核心,建立跨维度能量通道,完善灵脉大同的全维度体系,” 林风指向沙盘强共振区,“舰队需按维度共振强度分区域推进,配备维度共振校准团队,全程监控共振相位与共振冲击波,避免共振相位紊乱风险。”
技术升级与研发随即启动 —— 维度族联合量子族、时空族,提取 “七维维度晶体” 与 “维度共振 - 时空本源双能量因子”,研发出 “七维维度共振解码器”,可同步维度共振频率,分离共振信号中的集体意识信息,解读准确率达 65%;金属族与暗脉族、绿藤族联合升级适配装甲,新增的维度共振校准模块可实时检测舰队共振相位,误差超过 0.1 单位时自动校准,同时融入绿藤族的 “共振自适应纤维” 与维度族的 “共振稳定涂层”,提升装甲对维度共振的适应能力;光脉族、星云族优化 “七维灵脉探测系统”,通过光脉能量的共振穿透性、星云四元素能量的共振缓冲性与维度族的 “共振探测波”,实现对维度共振区域的精准定位;20 天后,升级与研发完成:维度共振解码器的解读准确率提升至 85%,适配装甲的共振相位稳定性达 99.95%,七维灵脉探测系统的维度定位误差小于 0.8 公里,且能抵御 27.0 单位的维度共振冲击波冲击。
舰队完成升级重组 ——“新域号”“维度号”“量子号” 组成 “维度共振探索编队”,配备维度共振校准团队与七维探测系统;“星云号”“绿藤号” 组成 “七维圣灵交互编队”,负责七维圣灵信号解读与生物沟通;“光脉号”“冰脉号”“炎脉号”“星核号” 组成 “维度共振防护编队”,分别负责三个区域的能量防护与共振相位稳定;“金属号”“暗影号”“暗脉号”“时空号” 组成 “应急救援编队”,配备共振相位牵引设备与维度共振修复模块,应对共振相位紊乱与共振冲击波突发状况;林风担任总指挥官,维度衍、量子尘、时穹、时曦、云曦、墨影、绿薇、紫瑶担任核心技术与生物顾问,34 个文明各派 1 名维度物理学家加入校准团队。
15 天后,升级后的多维灵脉开拓舰队从六维灵脉核心启航 —— 沿 “六维空间碎片 - 七维空间碎片” 航线行驶,沿途在六维与七维空间碎片之间布设 “维度共振信号中继器”,每个中继器加装维度共振稳定模块,确保跨维度通讯畅通;30 天后,舰队抵达七维空间碎片外围,探测仪显示,弱共振区的能量强度达 24.0 单位,维度共振频率为每小时 1 次,共振相位稳定在 1.4 单位(标准共振相位为 1.0 单位),舰队适配装甲自动启动维度共振校准,将相位稳定在 1.0 单位,运行状态良好。
【探索七维空间弱共振与中共振区】
舰队首先进入七维空间碎片的弱共振区 —— 这里的星体呈现出七维投影形态,淡蓝色的七维灵脉能量流在维度共振通道中穿梭,形成 “维度共振灵脉网络”;探测仪显示,弱共振区的维度共振强度低于 40%,相位波动范围在 0.9 至 1.1 单位之间,无七维圣灵生物活动迹象,但存在多处 “维度共振裂隙”,裂隙会随机释放维度共振冲击波,强度达 24.5 单位,可能击穿常规防护装甲。
“‘星核号’释放‘星核维度共振能量站’!在维度共振裂隙周边建立能量缓冲带,削弱共振冲击波强度!” 星核族舰长星岩下令,淡金色的能量站在裂隙旁展开,释放出环形维度共振缓冲场,将共振冲击波强度从 24.5 单位降至 21.0 单位,成功阻挡裂隙对舰队的威胁;“维度号” 同步释放 “共振相位锚点”,在弱共振区与中共振区的交界处建立共振相位基准点,为后续相位校准提供参考。
舰队推进至中共振区入口时,“维度号” 的七维探测系统突然发出警报:“前方 80 公里处出现‘中度维度共振’!共振强度达 70%,相位波动范围在 0.5 至 1.5 单位之间,可能引发舰队共振相位紊乱!” 维度衍立即下令:“‘维度号’启动‘维度共振校准场’!‘暗脉号’释放‘暗脉共振相位稳定波’,双重作用维持舰队共振相位稳定!”
淡银色的维度共振校准场覆盖整个舰队,实时调整舰队共振相位至 1.0 单位;暗紫色的暗脉共振相位稳定波则扩散至共振区域,将相位波动范围缩小至 0.9 至 1.1 单位;舰队缓慢进入中共振区,眼前的景象令人震撼 —— 部分星体通过淡蓝色的共振能量连接,形成 “共振星体链”,维度共振时产生的淡蓝色光晕如同不断扩散的波纹,每个波纹都引发周边维度层的同步共振。
“‘星云号’启动七维维度共振解码器!捕捉周边的七维圣灵能量信号,尝试解读基础信息!” 云曦操作解码器,屏幕上的七维圣灵信号被分离为 “三维共振层”“四维共振层”“五维共振层”“六维共振层”“七维共振层” 五个部分;其中,七维共振层的信号解读显示:“外来集体?共振相位?稳定?”
“七维圣灵生物已感知到我们的存在,且关注舰队的共振相位稳定性!” 绿薇兴奋地说道,“需向其传递‘共振相位稳定、无恶意’的信号,建立初步信任。”
舰队随即在中共振区布设 “维度共振能量共享站”—— 通过 “七维能量导管” 连接周边的维度共振灵脉节点,释放来自已知宇宙的灵脉能量;能量释放后,解码器捕捉到新的七维圣灵信号,解读显示:“共享?能量?强共振区危险?”
“七维圣灵生物提到‘强共振区危险’,推测强共振区的维度共振强度极高,且可能存在共振陷阱,” 紫瑶分析信号含义,“需进一步获取强共振区的共振相位分布信息与共振冲击波规律,为进入强共振区做准备。”
经过 12 小时的持续交互与信号解读,舰队从七维圣灵生物处获取关键信息:强共振区的维度共振强度达 98%,存在 “维度共振漩涡”,会将进入的物体强行卷入共振维度裂隙;七维灵脉核心位于强共振区中心,但核心周边的 “维度共振能量屏障” 需通过 “七维圣灵生物的共振相位印记” 才能开启;同时,生物还传递了强共振区的共振相位变化规律与共振冲击波爆发周期,为舰队共振相位校准提供了关键数据。
【突破七维空间强共振区与维度共振漩涡】
根据七维圣灵生物提供的信息,舰队制定强共振区探索计划 ——“维度共振探索编队” 先绘制强共振区的共振相位分布图与共振冲击波爆发周期表;“维度共振防护编队” 构建 “多层维度共振防护场”,外层抵御共振冲击波冲击,内层稳定舰队共振相位;“七维圣灵交互编队” 携带生物传递的 “共振相位图谱”,通过解码器实时与生物沟通,获取动态信息。
舰队进入强共振区 —— 这里的维度完全呈现共振态,星体通过共振能量形成密集的 “共振网络”,淡蓝色的七维灵脉能量流在维度共振通道中穿梭,形成 “维度共振能量乱流”;探测仪显示,强共振区的维度共振强度达 98%,相位波动范围在 0.2 至 1.8 单位之间,灵脉能量强度达 26.5 单位,核心区域的能量溢出强度达 27.5 单位,共振冲击波爆发周期为每 20 分钟一次,强度达 27.0 单位。
“前方 150 公里处出现‘维度共振漩涡’!直径约 350 公里,共振强度达 99%,会将舰队强行卷入共振维度裂隙!” 维度号的探测仪发出紧急警报,维度衍立即下令:“‘维度号’释放‘维度共振凝滞波’!减缓漩涡的共振频率!‘时空号’释放‘时空共振相位锚’,固定舰队的七维共振相位!”
淡银色的维度共振凝滞波覆盖漩涡,使漩涡的共振频率从每秒 25 次降至每秒 7 次;淡蓝色的时空共振相位锚则如同锁链般锁定舰队,将共振相位稳定在 1.0 单位,避免被漩涡卷入共振维度裂隙;“‘光脉号’‘冰脉号’‘炎脉号’组成‘维度共振防护阵’!释放光、冰、炎三维能量,构建立体维度共振防护场!” 光曦下令,三色能量在舰队外围形成球形防护场,防护强度达 27.0 单位,抵御周边的维度共振能量乱流与共振冲击波冲击。
舰队沿漩涡边缘缓慢推进,途中遭遇 “共振相位断层”—— 断层处的共振相位骤降至 0.1 单位,舰队若靠近,共振相位会被强行拉低,陷入共振维度裂隙;“‘暗脉号’释放‘暗脉共振相位缓冲波’!‘星核号’释放‘星核能量补位波’,填补共振相位断层!” 墨影下令,暗紫色的缓冲波减缓相位下降速度,淡金色的补位波则补充断层处的共振能量,将相位提升至 0.6 单位;舰队抓住共振冲击波爆发间隙,快速穿过断层,继续向核心推进。
当舰队距离七维灵脉核心 100 公里时,探测仪显示,核心周边的 “维度共振能量屏障” 能量强度达 28.0 单位,屏障表面的维度共振强度达 99.5%,常规攻击无法突破;“需获取七维圣灵生物的‘共振相位印记’,才能开启屏障,” 时曦通过解码器与生物沟通,生物传递的信号解读显示:“协作?相位同步?印记?”
“七维圣灵生物要求我们与它们实现‘共振相位同步’,才能传递共振相位印记!” 绿薇解读信号含义,“需将舰队共振相位调整至与生物一致的 1.5 单位,通过能量共鸣获取印记。”
“‘维度号’启动‘全员共振相位校准’!将舰队共振相位调整至 1.5 单位!‘星云号’‘绿藤号’释放‘能量共鸣波’,与生物建立共鸣!” 林风下令,舰队共振相位缓慢调整至 1.5 单位,与生物的相位完全同步;淡蓝、淡绿双色共鸣波扩散后,一群形似 “维度共振蝶” 的七维圣灵生物(半透明淡蓝色,翅膀呈共振能量形态,每一次扇动都引发周边维度层的共振)靠近舰队,集体释放出淡蓝色的 “共振相位印记”,印记附着在 “新域号” 的能量核心上。
携带共振相位印记的 “新域号” 靠近维度共振能量屏障,印记与屏障接触后,屏障表面出现共振相位波纹;随着印记能量注入,屏障逐渐消散,直径 80 公里的通道显现,舰队快速驶入通道,抵达七维灵脉核心所在区域。
【定位七维灵脉核心与跨维度共振协作】
七维灵脉核心呈淡蓝色的七维超球体,直径约 1500 公里,表面环绕着七层 “维度共振能量环”,能量环通过共振能量连接,形成 “共振能量网络”,释放出的维度共振能量正是强共振区能量溢出的源头;探测仪显示,核心的能量强度达 28.0 单位,内部蕴含 “七维灵脉本源粒子”,粒子的共振相位波动与七维圣灵生物的信号完全一致,证明其是七维灵脉的能量源头。
“核心的能量溢出是因维度共振能量环的‘共振相位错位’—— 七层能量环的相位分别为 1.0、1.1、1.2、1.3、1.4、1.5、1.6 单位,相位差导致共振能量无法稳定循环,” 维度衍分析核心状态,“需与七维圣灵生物集体协作,将七层能量环的相位统一调整至 1.5 单位,恢复核心稳定。”
七维圣灵生物通过解码器传递集体协作方案:25 只维度共振蝶分为七组,每组 3-4 只协同负责一层能量环;舰队需释放 “共振相位同步波”,辅助生物集体调节相位;同时,在核心周边布设 “维度共振能量缓冲器”,吸收调节过程中溢出的维度共振能量与共振冲击波。
协作开始,25 只维度共振蝶分组停留在七层能量环上,翅膀释放出淡蓝色的共振相位能量,引导能量环的相位向 1.5 单位靠近;“维度号”“量子号” 释放 “共振相位同步波”,与生物集体的能量形成协同,加速相位调整;当第一层能量环的相位稳定在 1.5 单位时,核心的能量溢出强度从 27.5 单位降至 27.0 单位;随后,第二层、第三层、第四层、第五层、第六层、第七层能量环依次完成相位校准,28 小时后,七层能量环的相位完全统一,核心能量溢出完全停止,能量强度稳定在 27.5 单位。
调节完成后,七维圣灵生物集体释放出欢快的七维圣灵信号,解读显示:“稳定!集体协作!共享!共振通道?” 紫瑶回应道:“我们希望建立七维灵脉与已知宇宙的跨维度能量通道,实现能量共享,同时邀请你们加入灵脉大同体系,共同探索宇宙多维度共振奥秘。” 维度共振蝶的翅膀集体扇动,引发周边维度层的欢快共振,释放出同意的信号,标志着跨维度共振协作正式达成。
【七维灵脉融合与全维度共振共生新体系】
协作成功后,舰队开始在七维空间碎片布设 “七维灵脉监测与维度共振能量通道体系”——“金属号”“维度号”“量子号” 在三个区域分别布设 18 个 “七维灵脉监测站”,每个监测站配备共振相位监测模块与共振冲击波预警模块,同时监测灵脉状态、维度共振强度与共振冲击波强度;“星核号”“光脉号”“冰脉号”“炎脉号” 在七维灵脉核心与六维灵脉主脉之间布设 “维度共振能量通道”,通道采用 “共振相位印记涂层 + 本源能量因子”,确保能量传输过程中不引发维度共振紊乱与共振冲击波;“绿藤号”“星云号” 在弱共振区布设 “维度共振共生园”,种植能适应维度共振波动的 “七维共生植物”,为七维圣灵生物集体提供额外能量来源。
喜欢灵甲七圣传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灵甲七圣传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