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丽芳入职凯沃斯的时间正式敲定在七月初。随着学生生涯的彻底落幕,一种混合着兴奋、期待与告别情绪的微妙氛围弥漫在“江畔豪庭”的小家里。她开始有条不紊地整理学生时代的书籍和笔记,为新购置的职业装腾出衣柜空间,甚至研究起从“江畔豪庭”到凯沃斯广州分公司的通勤路线,那份即将成为“林经理”的新鲜感让她步履轻盈,眼神明亮。
然而,对于江涛而言,这个六月却伴随着另一种更复杂的思绪。林丽芳的起飞意味着这个夏天,她将正式踏入职场,成为朝九晚五(甚至可能更晚)的上班族。而他,作为一名尚未完成学业的大二学生,面临着一个现实问题:暑假的安排。
家里早已来过几次电话,询问他放假回家的日期。以往,他会毫不犹豫地收拾行李。但今年,他握着话筒,看着在客厅里对着小镜子练习职业微笑的林丽芳,那句“我过几天就回去”却怎么也说不出口。
一种强烈的不舍和依赖感牢牢地攫住了他。这不仅仅是热恋期的黏腻,更是一种对即将改变的生活节奏的本能抗拒。他习惯了每天下课回来能看到她亮着灯的窗口,习惯了夜晚书桌旁她安静阅读或伏案写作的侧影,习惯了两人挤在沙发上看碟片、讨论各自见闻的温馨,习惯了在每一个夜晚,拥着她温暖的身体,感受着那份令人心安的踏实感沉沉睡去。
他无法想象,当林丽芳开始工作后,这个家会变得多么空旷。下班高峰期的拥堵、可能的加班、初入职场的疲惫……这一切都可能吞噬掉他们原本朝夕相处的时光。他甚至不敢深想,如果自己回了老家,长达两个月的分离会是什么滋味——尤其是在她已经展开人生新篇章的起点时刻。
“丽芳,”晚饭后,他终于开口,语气带着一种少有的犹豫和不易察觉的恳求,“今年暑假……我不想回去了。”
林丽芳正在洗碗的手顿了顿,有些惊讶地转过头:“不回去?那爸妈那边……”
“我跟他们说学校这边有重要的实践项目,走不开。”江涛早已想好了理由,这个借口在学校里很常见。他走近厨房,倚在门框上,目光追随着她忙碌的身影,声音低沉下来,带着一种近乎孩子气的、纯粹的依恋:“我……舍不得你。一想到你要开始上班了,我一个人回去,心里就空落落的。而且……”他停顿了一下,似乎在寻找更贴切的表达,最终选择了最直接也最触及内心的那一个,“晚上……没有你在身边,我睡不着。”
林丽芳的心瞬间被这句话击中,变得无比柔软。她擦干手,转过身,看到江涛眼中的那份毫不掩饰的依赖和不舍。那眼神清澈见底,完全褪去了平日里的冷静与睿智,只剩下一个不想离开心爱之人的大男孩的赤诚。她想起了湘西家中父母的默许与认可,想起了房产证上并排的名字,想起了他承诺要追上自己脚步的坚定眼神。
她走上前,伸手轻轻抚平他微微蹙起的眉头,声音温柔似水:“傻瓜,我也舍不得你啊。可是……你留下来,白天我要上班,你一个人在家,会不会很无聊?而且,暑假那么长。”
“不会无聊!”江涛立刻抓住她的手,语气急切而肯定,“我可以更专注地看书,研究我的项目。学校里也有机房,我随时可以去。最重要的是……”他将她的手按在自己心口,让她感受那有力的跳动,“晚上能看见你,能抱着你入睡,这比什么都重要。丽芳,答应我,好吗?”
他没有说出任何露骨的要求,但那句“抱着你入睡”所蕴含的亲昵和依赖,以及他对夜晚陪伴的强烈渴望,林丽芳早已心领神会。她明白,这份依恋不仅仅是生理上的亲近,更是他情感上最深的寄托和安全感来源。在父母已经默认他们如同夫妻般生活的前提下,她也早已习惯了身边有他的温度。
看着他眼中那份近乎祈求的认真,林丽芳心底最后一丝顾虑也消散了。她踮起脚尖,在他唇上轻轻印下一吻,脸颊微红,带着一种属于“家”的安宁:“好。那就不回去。我们一起……过我们的暑假。”
江涛眼中瞬间迸发出巨大的喜悦,紧紧将她拥入怀中,仿佛抱着失而复得的珍宝。这份如愿以偿的安心感,让他心头沉甸甸的压力似乎都轻了几分。
解决了暑假去留的问题,江涛的心思立刻转向了另一件重要的事情——他需要一个更强大的工具。
他手中掌握着一笔无人知晓的巨款:那张定期存单上的350万,以及活期账户里的10万。这10万,是他预留的“活水”。林丽芳的高薪起点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他作为在校生的局限。他渴望成长,渴望突破,渴望尽快证明自己的价值。除了学业和技术项目,他敏锐地意识到,这个时代正在开启一个充满机遇和风险的新领域——股市。
2002年的中国股市,经历了年初的低迷后,正在慢慢回暖,虽然整体还笼罩在2001年大熊市的阴影下,但一些敏锐的投资者已经开始悄然布局。江涛在图书馆查阅了大量金融报刊,运用他强大的逻辑分析能力,试图从纷繁的信息中寻找规律和机会。他深知股市风险巨大,但他也相信凭借自己的分析能力和对信息技术的理解(他特别关注科技股和互联网概念),或许可以一试。他决定,用活期账户里的10万元作为学费,小试牛刀。
而炒股,需要一个稳定的、性能足够的操作终端。学校机房的电脑配置普通,且人多眼杂,时间也不自由。他需要一台属于自己的、放在“江畔豪庭”家里的高性能电脑。
这个周末,林丽芳去参加一个研究生同学的告别聚会。江涛独自一人,揣着活期银行卡,坐车来到了广州规模最大的电脑城——天河电脑城。
这里完全是另一个世界。人声鼎沸,空气中弥漫着电子元件特有的气味。巨大的广告牌上印着各种电脑品牌和诱人的配置。热情的导购员在过道上招揽着顾客。江涛没有理会那些拉客的,目标明确地直奔几家口碑较好、以组装机闻名的旗舰店。
他像一条游入深海的鱼,在琳琅满目的cpU(那时还是奔腾4和Amd Athlon xp的天下)、内存条(ddR时代初期)、硬盘(容量还以Gb计,7200转是主流)、显卡(NVIdIA GeForce4 tI系列和AtI Radeon 9700是高端象征)之间穿梭。他用流利的专业术语与店主交流,报出自己的需求:主要用途是编程、数据分析(他隐晦地提到需要运行大型金融模型和交易软件)、以及运行一些图形处理软件(为后续可能的项目做铺垫)。他对游戏性能要求不高,但强调稳定性和多任务处理能力。
精明的店主很快意识到这是个懂行的年轻人,而且预算相对充足(江涛暗示可以接受主流高端配置)。经过一番讨论和配置单的调整,最后敲定了一台性能在当时堪称主流水准之上的组装机:
cpU: Intel pentium 4 2.0Ghz (Northwood核心,当时的主流强劲选择)
主板: 华硕p4b533(稳定可靠的一线品牌)
内存: 金士顿 ddR 400mhz 512mb * 2 = 1Gb(2002年,1G内存已经是非常奢侈的配置)
硬盘: 希捷酷鱼 7200转 80Gb
显卡: AtI Radeon 7500(满足日常图形和初级设计需求)
显示器: 飞利浦17寸纯平cRt(当时的成熟主流)
机箱电源: 爱国者机箱 + 航嘉冷静王300w电源(保证稳定供电)
光驱: 三星52x cd-Rom
键盘鼠标: 罗技光电套装
整台机器下来,花了近一万二千元。这在当时绝对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足够买一台不错的品牌机。但江涛看中的是更高的性能和可升级性。他爽快地刷卡付账。看着那沉甸甸的主机箱、硕大的cRt显示器和一堆配件被搬上出租车,他心中涌起一种掌握“利器”的兴奋感。
回到“江畔豪庭”,他像一个得胜归来的战士,将这套崭新的“战甲”搬进了书房——那个原本属于林丽芳,但现在更像两人共享的学习空间。他麻利地拆箱、组装、连接线缆。随着熟悉的windows xp启动音乐响起,屏幕亮起蓝光,一台性能强劲的“工作站”在这小小的书房里诞生了。
江涛安装了必备的编程环境、专业的金融数据分析软件和刚申请到的证券交易客户端。当交易软件的登录界面出现在屏幕上时,他深吸一口气,输入了自己的资金账号(那10万已经转入)。账户余额显示:100,000.00元。
看着这串数字,他的眼神变得锐利而专注。这不再仅仅是钱,这是他踏入未知领域、验证自己判断力的资本,更是他追赶林丽芳职业脚步、寻求另一种可能性的秘密引擎。
傍晚,林丽芳带着聚会后的微醺和欢愉回到家,一进门就发现了书房的“新成员”。
“咦?这是……”她惊讶地看着那台崭新的、机箱里还透着蓝光的电脑和巨大的显示器。
“哦,”江涛从厨房探出头,手里还拿着锅铲,语气尽量显得随意,“今天去电脑城买的。我那台笔记本性能有点跟不上了,做项目跑得慢。正好暑假要专心搞点东西,就配了台台式机,性能好点。”
他避重就轻,只强调了学习和项目的需求。
林丽芳走近摸了摸那冰冷的机箱外壳,又看了看那个在2002年显得格外宽大的17寸屏幕:“看着好专业的样子!很贵吧?”
“还好,够用就行。”江涛含糊地应了一句,岔开话题,“饿了吧?饭快好了,洗手准备吃饭。”
林丽芳不疑有他。在她看来,江涛沉迷于技术研究、追求更好的设备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她甚至为他这份专注感到高兴。她完全没注意到,在江涛看似平静的外表下,一颗关于学习、成长、以及隐秘投资试验的心,正伴随着这台新电脑的嗡鸣声,高速运转起来。
晚餐时,林丽芳兴致勃勃地分享着聚会的趣闻和对新工作的憧憬。江涛微笑着倾听,不时附和几句,眼神温柔。但只有他自己知道,当夜幕降临,他将独自坐在那台新电脑前,面对的将不再是熟悉的代码世界,而是一片充满未知与挑战的K线图海洋。他选择暂时隐瞒这份“试水”,并非不信任,而是出于一种强烈的自尊和不想让她过早担心的心理——他要用行动证明自己,而非言语。
未来的路,在各自的领域里铺展。林丽芳走向明亮的写字楼,江涛则在书房的屏幕前开辟着另一片无声的战场。他们的目标,在同一个远方交汇。
喜欢师弟爱上师姐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师弟爱上师姐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