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8月初的西安,清晨的风总算驱散了些许燥热。秦宇轩和徐建国推着满载灶台、案板的三轮车,往友谊西路的新店赶——租约签了半月,今天必须把店面拾掇好,争取早日正式开张。
“你婶子天不亮就从老家动身了,孩子托给爹妈照看,老两口说不用操心。”徐建国蹬着车,话音里藏着期待。秦宇轩在车后扶稳案板,应道:“有婶子帮衬,老店能轻省些,咱们也能全心扑在新店上。”
到了新店,墙面刷得白净,八张方桌沿墙摆开,靠窗的位置还留了条过道方便学生进出。秦宇轩刚把“老徐家热凉饸饹(西工大店)”的木牌挂出去,徐建国的妻子王秀兰就挎着布包来了,手里拎着捆新鲜的香菜:“老家的事安顿妥了,以后我就在老店盯岗,小杨手脚麻利,跟他搭伙正好。”
不多时,徐建国的堂弟徐建民骑着自行车赶来,车把上挂着个布包:“哥,跟生产队谈妥了!每月交10块钱,队里允许我出来帮忙,家里的地有邻居代种,不耽误农活儿。”徐建国拍了拍他的肩膀:“辛苦你跑这趟,以后咱们兄弟仨轮着守新店。”
秦宇轩趁机拿出账本,翻开提前算好的明细:“徐叔,建民哥,咱们先算笔实在账。这店面月租30块,一碗饸饹卖一毛五,成本七分——荞麦面五分、调料一分、柴火一分,一碗净赚八分。要是每天卖800碗,一天能赚64块,一个月就是1920块。”
他顿了顿,接着说:“人工方面,建民哥每月开40块,再雇个帮厨30块,加上给生产队的10块、房租30块,每月固定支出110块。这样算下来,一个月纯利能有1810块,比老店单干强三倍还多。”
徐建国盯着账本上的数字,手指在“800碗”上敲了敲:“800碗能做到吗?”“肯定能。”秦宇轩指着店外,“西工大光学生就有几千人,加上周边居民,咱们错开饭点加派人手,出餐再快些,保准能达到。”
当天试营业,秦宇轩特意让徐建国多和了50斤荞麦面。刚到正午,下课的学生就涌了进来,小杨也从老店赶来帮忙,王秀兰负责收账,徐建民跟着学煮饸饹,秦宇轩则在出餐口统筹,喊号、递餐有条不紊。
傍晚收摊,秦宇轩趴在桌上清点:“今天卖了620碗,总收入93块,成本43块4,纯赚49块6。”徐建国叼着烟袋笑了:“照这势头,过两天熟客多了,800碗稳了!”徐建民也兴奋道:“比在生产队一年挣的还多,这活儿干得值!”
王秀兰端来绿豆汤,笑着说:“轩儿这账算得透亮,咱们干着也有奔头。以后我每天多备些黄瓜丝、豆芽,让学生们吃得更爽口。”秦宇轩点头:“明天再添个卤蛋选项,一块钱三个,既能多赚点,也能留住回头客。”
夜里,新店的灯光映着几人的笑脸。从一碗饸饹的薄利,到每日800碗的目标,再到给生产队交10块钱换自由的变通,日子就像这刚出锅的热饸饹,冒着热气,藏着实诚的赚头。秦宇轩想起家里的缝纫机该派上用场了,四姐的录取通知也该在路上了——1978年的夏天,每一分算计、每一份努力,都在朝着暖烘烘的好日子攒劲。
喜欢寒门的仕途传奇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寒门的仕途传奇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