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7月的西安,午后阳光正烈,北方交大的校园里却不见半分慵懒。考试结束的松弛感还未完全消散,归乡的急切已悄然弥漫在每一条林荫道上。302宿舍的玻璃窗敞开着,风里裹着香樟的气息,也卷着兄弟们打包行李时的笑语,把这盛夏的离别染得暖融融的。
秦宇轩刚帮马志强把最后一兜临潼石榴塞进帆布行李箱,就听见门口传来阿布的吆喝声:“轩子!快帮我看看,这腊牛肉还能塞哪儿?”转头一看,阿布正抱着个用油纸包得严严实实的长条包裹,身后还跟着两个鼓鼓囊囊的网兜,一个装着狗头枣,一个堆着德懋恭的水晶饼,连他常背的军绿色挎包里,都露出半截印着“黄桂稠酒”的包装纸——显然是偷偷多买了两瓶。
“你这是把西安的特产店搬空了?”秦宇轩笑着走过去,帮他把腊牛肉往行李箱侧面的缝隙里塞,手指触到油纸,还能感觉到里面肉块的紧实。阿布挠了挠头,眼里满是得意:“我妈早就在信里问了,说新疆少见这些;隔壁王奶奶上次写信念叨想吃陕西点心,水晶饼必须带两盒。”说着,他又从床底拖出个小木箱,打开一看,里面竟藏着两罐猕猴桃干,“这是昨天在回民街淘的新晒货,酸甜得很,给家里孩子尝尝鲜。”
秦宇轩帮他把木箱摞在行李箱上,用麻绳十字交叉捆牢,怕路上磨坏,特意找了块旧毛巾垫在中间。正忙活时,李想提着印着“西安特产”的纸袋子走进来,里面装着两袋柿饼和一小包渭北大红袍花椒:“我爸爱用花椒炖肉,这比咱们那儿的香多了。”张海峰也从抽屉里拿出纸包,里面是托老乡买的陕北小米:“我妈说熬粥就得用这种,养胃。”几人你一言我一语,宿舍里满是对家人的惦念,连空气里都飘着期待的甜味。
出发去火车站那天,天刚蒙蒙亮,秦宇轩就陪着阿布出门。阿布的行李太重,两个大行李箱加一个网兜,走两步就得歇一歇。秦宇轩干脆把最重的网兜扛在肩上,又帮他拖一个行李箱,脚步稳稳的。路上遇到不少同校学生,大家都提着大包小包,脸上带着归乡的雀跃,有人认出秦宇轩,笑着打招呼:“秦宇轩,送同学呢?”他点头应下,转头见阿布踮脚望远处,念叨着:“可别晚点,我还想早点吃我妈做的手抓饭。”
到了西安火车站,候车大厅人声鼎沸。秦宇轩帮阿布找好座位,又去开水房接了杯热水:“行李多,上车找列车员搭把手,别慌。”阿布接过水杯,忽然红了脸:“轩子,这学期多亏你,我数学挂科,是你陪我熬了好几个晚上补课。”秦宇轩拍他胳膊:“都是兄弟,说这干啥。到家给宿舍写封信报平安。”
广播里响起检票通知,秦宇轩帮阿布拎起行李箱送他到检票口。看着阿布费力拖着行李,一步三回头地往里走,秦宇轩挥手目送,直到那身影消失在人群里,才转身往回走。路上碰到等公交的李想和张海峰,李想笑着说:“轩子,我们这趟车快开了,你回兴县收麦别太累。”张海峰也接话:“开学还一起占图书馆座位!”秦宇轩一一应下,望着公交车消失在街角,心里泛起淡淡的不舍。
回到宿舍,屋里已空了大半。马志强的书桌收拾得干干净净,只留一张写着“开学见”的纸条;阿布床铺上,还放着没带走的半盒火柴;李想的书架上,整齐摆着两人合买的《机械设计基础》,阳光洒在书页上,留下长长的影子。秦宇轩坐在桌前,翻开抽屉里的蓝色布包——里面是这一年多的账目记录,密密麻麻的纸条上,记满了“徐记家常菜”的分成明细。
算到最后,他心里一震:1978年4月,也就是大一上学期第二个月,他接手“徐记家常菜”第一个店的改造,如今一年零三个月过去,三个店的分成加起来竟有五千三百多块!要知道,普通工人月薪不过三四十块,这相当于一个工人近十二年的收入。他想起每次对账,徐老板总笑着把钱递过来:“轩子,这钱你该拿!当初第一个店快黄了,是你说要把陕菜做精,搞‘提前预定’拉回客人;开二店、三店,从选址到装修,哪样不是你拿主意?没有你,我这生意早垮了。”
可徐老板妻子的态度,秦宇轩看得明明白白。有次送新菜品清单,他在门外听见夫妻俩吵架。徐妻声音尖利:“他一个学生,就来转两圈、写几张纸,凭啥拿这么多?咱们起早贪黑,还不如个外人!”徐老板的声音满是无奈:“你懂啥?轩子的脑子值钱!上次三店被抢生意,是他想出‘家庭套餐送酸梅汤’,才把客人抢回来的。没他,三个店都得完蛋!”
秦宇轩当时没进去,悄悄放下清单就走了。他知道徐老板清楚他的价值,可枕边人的抱怨终究是根刺。其实他早有打算:手里有五千多块钱,又有一年多的经营经验,真要闹僵,大可以自己做点小生意,或是专心搞学习。更何况家里还有三个姐姐撑着,她们在兴县县城开的缝纫店,这些年做得有声有色,也让他多了份底气。
想起三个姐姐,秦宇轩的嘴角不自觉扬起。大姐心灵手巧,踩缝纫机的手艺在县城里小有名气,无论是中式的对襟褂子,还是时兴的西式衬衫,经她手做出来的,针脚平整、版型周正;二姐擅长打理生意,嘴甜会说话,总能摸清街坊邻居的需求,进货时专挑质量好、花色俏的布料,店里的布架上,蓝的卡、的确良、灯芯绒摆得满满当当,引得姑娘媳妇们常来光顾;三姐细心踏实,负责算账和打理店铺卫生,把小店收拾得窗明几净,账本记得清清楚楚,连一分一毛的出入都不含糊。
去年寒假回家,他还去店里帮过忙,见店里挤满了做衣服的顾客,有的是来定做过年的新衣,有的是买布回去自己做,三个姐姐分工明确,忙而不乱。大姐一边踩着缝纫机,一边笑着跟他说:“轩子,现在政策好,大家都想穿得体面点,咱们店的生意比去年好多了,年底还攒下不少钱呢。”看着姐姐们脸上的笑容,秦宇轩当时就觉得,家里的日子越来越有奔头了。
四个姐姐里,四姐秦远晴和他一样在西安读书,就读于陕西师范大学。师范院校放假时间和他们相近,算算日子,四姐肯定已经动身回兴县了,等他到家时,四姐一定早就坐在家里的炕头,等着和他聊校园里的新鲜事了。他从行李箱里拿出给家人带的东西:两盒水晶饼是给母亲的,一包花椒给父亲,特意挑了几匹颜色鲜亮的碎花布——是给三个姐姐的缝纫店带的,西安的布料花色比县城多,说不定能帮店里添些新款式;还有一本崭新的《现代汉语词典》,是给四姐秦远晴买的,知道她学师范专业,备课、查资料都用得上,四姐见了肯定高兴。
夕阳渐渐西沉,把宿舍地板染成暖黄色。秦宇轩把账目收好,锁上宿舍门,往校门口走去。路上学生越来越少,只有几声蝉鸣提醒着盛夏未过。这一年多的收获远不止金钱:专业课成绩稳居班级前列,在“徐记”的历练让他摸清了生意门道,更和302宿舍的兄弟们结下了深厚情谊。而家人的支撑,尤其是三个姐姐把缝纫店经营得红红火火,还有四姐在家中等着他,更让他心里踏实,无论未来选择继续和徐老板合作,还是自己另谋出路,都有了退路和底气。
走到校门口,秦宇轩抬头望了望北方交大的校门,默默道了句“暑假快乐,开学再见”。随后,他拎着行李,脚步坚定地朝汽车站走去——兴县的麦子该熟了,他要回家帮父亲收麦,去姐姐们的缝纫店搭把手,和四姐热热闹闹地聊个够,也趁着这个暑假,好好规划下一步的路。
喜欢寒门的仕途传奇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寒门的仕途传奇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