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殿内的空气尚未从武将们展示伤疤的震撼中平息,檀香的烟气在梁柱间缓缓流动,像一条条无声的蛇,缠绕着每个人的呼吸,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凝重。那些狰狞的伤疤仿佛还烙印在每个人的视网膜上,像一幅幅血色的画,让文官们的脸色都有些复杂。有的羞愧地垂下眼帘,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官袍的衣角;有的则紧抿着嘴唇,眼中闪烁着不甘的光芒;还有的偷偷用眼角的余光打量着四周,暗自盘算着如何扳回一城,夺回话语权。
礼部尚书王珪紧紧攥着手中的象牙笏板,那温润的象牙在他掌心被捏出了深深的指痕,指节因为用力而泛白,像一截截干枯的树枝。他看着武将们身上那些触目惊心的伤疤,脸色发白,嘴唇微微颤抖,喉结上下滚动,显然也被那惨烈的景象所触动。但多年的文官傲骨和对权力的执念,像两根坚硬的骨头,卡在他的喉咙里,让他不愿就此退让。他深吸一口气,胸口鼓起又缓缓落下,努力平复着心绪,向前迈了一步,锦缎官袍的下摆随着动作轻轻摆动,在金砖上扫过一道细微的痕迹,打破了殿内的沉寂。
“军器当由朝廷掌控,岂能容布衣私藏?” 王珪的声音虽然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像风中摇曳的烛火,但依旧保持着文官的矜持和威严,每个字都吐得清晰有力。他的目光像一把梳子,扫过那些露出伤疤的武将,最后落在李世民身上,郑重地躬身行礼,腰弯得如同一张弓,衣袍的褶皱堆叠在一起,像一朵盛开的灰色花朵。
“陛下,自古以来,军器便是国之重器,关系到社稷安危,如同陛下的佩剑,必须由朝廷统一掌管,方可确保无虞。” 王珪的语气恳切,眼神中充满了忧国忧民的神色,仿佛在为大唐的未来担忧,“李杰不过一介布衣,虽有巧思,造出火药,可终究身份低微,如同路边的野草,难承重任。他若真心救国,为何不将火药配方呈交兵部?让朝廷统一管理,批量生产,如同将散沙聚成顽石,岂不更能发挥其效用?莫非这配方之中,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
这番话像一颗石子投入水中,瞬间在文官中激起了层层涟漪。户部侍郎立刻出列附和,他身材微胖,脸上堆着的精明笑容此刻被一脸严肃取代,像换了一张面具。“王尚书所言极是!兵部有专门的军器监,工匠数百,皆是世代传承的巧匠,经验丰富得能挤出油来,哪点比不上新械坊那些临时招募的工匠?他们大多是些农民、铁匠,连字都认不全!”
他顿了顿,眼神中闪过一丝算计,像只偷油的老鼠:“再说,新械坊耗费国资巨大,上个月的账目显示,光是购买硝石就花了三千贯,由兵部接管后,户部也能更好地监管账目,像给粮仓加把锁,避免浪费,将每一文钱都用在刀刃上,这对国库也是好事啊。”
文官们纷纷点头,像是找到了新的突破口,之前被武将们压制的气焰重新高涨起来,像被点燃的干柴。
“是啊,军器怎可由布衣掌控?这不合规矩!祖宗的礼法不能破!” 一位白胡子老臣激动地说道,手里的笏板都在颤抖。
“交给军器监才是正理,既能量产,又能保密,免得被别有用心之人利用。” 另一位文官接过话茬,语气斩钉截铁。
“李杰不肯交出配方,确实可疑,说不定真有私心,想借着火药谋取私利,甚至……” 有人话说到一半,故意停顿,眼神中闪过一丝阴狠,引人遐想。
朝堂上的风向似乎又要转向,文官们你一言我一语,声音越来越大,像一群嗡嗡作响的蜜蜂,试图用言语淹没武将们的声音。他们搬出祖宗规矩、朝廷体制,像挥舞着两把大锤,将矛头再次指向李杰,试图从制度层面否定他掌控火药的合理性。
李世民坐在龙椅上,手指轻轻敲击着扶手,发出 “笃笃” 的声响,像在计算着什么。他面无表情,眼神深邃,让人猜不透他的心思。他知道王珪等人说得并非全无道理,军器由朝廷掌控确实是惯例,如同水往低处流一样自然。可他更清楚,火药并非普通军器,其配方的保密性至关重要,而且李杰在火药研发上的能力,远非军器监那些墨守成规的工匠可比,他们只会按照祖传的图谱打造,稍有改动就束手无策。
秦叔宝皱着眉头,花白的眉毛拧成了一个疙瘩,刚想开口反驳,却被尉迟恭用眼神制止了。尉迟恭微微摇头,眼神中闪过一丝冷静,他知道,此刻不宜冲动,需要找到合适的时机,一击即中,让文官们无力反驳。
欲知下文如何,请先关注收藏点赞!谢谢!
喜欢从胡椒到蒸汽机的大唐传奇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从胡椒到蒸汽机的大唐传奇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