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上午,郑开叶穿着熨烫平整的深色西装,白色衬衫,没有打领带,显得沉稳而干练,于强开着那辆熟悉又陌生的红旗车,早早等在了胡同口,周启、何晨光、段烽也均已接到调令,在纪委大楼前与他汇合。
再次看到这几位历经考验、忠心耿耿的旧部,郑开叶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目光扫过四人,周启眼神激动而坚定,于强挺直了腰板,何晨光沉稳如山,段烽战意昂扬。
“都到了?”郑开叶语气平静。
“书记好!”四人齐声应答,声音不大,却带着破釜沉舟的气势。
“走吧。”郑开叶点点头,率先迈步,走向那座象征着纪律与权威的庄重大楼。
新的征途,开始了。
花国纪委、国家监委的办公楼,气氛与省政府截然不同,少了几分喧闹,多了几分肃穆,少了几分烟火气,多了几分无形的压力,每个人行走匆匆,表情严肃,眼神里都带着一种职业性的审慎。
郑开叶的到任,在委内引起了不小的震动,这位年仅三十八岁、刚刚从封疆大吏任上转岗过来的副书记,实在太年轻,太引人注目,他的履历,他的能力,他在d省的“遭遇”,都让他充满了话题性。
委里的主要领导亲自接待了他,召开了简短的见面会,书记梁清寰,眼神锐利如鹰,话语不多,但句句千斤:“开叶同志,欢迎你,纪委工作,性质特殊,责任重大,讲究证据,讲究程序,讲究政策,既要敢于斗争,也要善于斗争,希望你尽快熟悉情况,把你在地方工作的经验和魄力,带到新的岗位上来,领导对你的期望很大,我也看好你,大胆做事。”
郑开叶认真聆听,表态坚决:“请领导和书记放心,我一定尽快转变角色,严守纪律,恪尽职守,在班子的领导下,做好分管工作。”
他被分配分管案件监督管理、信访举报以及联系部分地区和部门的纪检监察工作,这些都是核心业务部门,权力大,责任更重。
工作的交接和熟悉过程是繁重而紧张的,堆积如山的案卷、复杂的线索、敏感的人际关系……一切都需从头学起,从头梳理,郑开叶展现出了他超强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他几乎不眠不休,埋头在文件和案件中,迅速掌握着纪检工作的业务流程和政策法规。
周启被安排在他身边,担任办公室排位最末的副主任,是真正的核心幕僚,他迅速进入状态,协助郑开叶处理文电、协调事务、筛选信息,成了郑开叶在新岗位上的得力助手。
于强正式调入纪委车队,负责郑开叶的专车驾驶和安全,何晨光、段烽也顺利归建,成为郑开叶的随身警卫,这个核心团队,在经历了短暂的分离和磨砺后,以更加凝聚的姿态,重新集结在郑开叶身边。
郑开叶并没有急于烧“三把火”,纪检工作太具有敏感性,贸然行动只会打草惊蛇,甚至陷入被动,他采取的策略是“稳扎稳打,摸清底数,精准发力”。
郑开叶正式在花国纪委、国家监委履职已近一月,这一个月里,他如同最精密的仪器,高速运转,几乎是以一种不眠不休的状态投入到全新的工作中,他分管的案件监督管理、信访举报,是纪检工作的前沿哨所和中枢神经,信息量浩如烟海,线索千头万绪。
外人只看到他每日里不是埋首于堆积如山的卷宗,就是召集相关部门负责人开会、听取汇报,步履匆匆,神色冷峻。却无人知晓,在他冷静的外表下,一场更为宏大和高效的“信息风暴”正在他脑海中同步进行。
重生之后伴随而来的AI大脑,是他最深藏不露的底牌。
这一个月,他没有急于表态,更没有轻易出手查办任何一个具体案件,他的首要任务,是“摸清家底”,将案件监督管理部门数据库中存储的、近五年来所有重要案件线索、初核报告、审查调查卷宗、审理报告乃至最终的处分决定,无论已结未结、涉密与否,全部“扫描”录入,进行深度整合与交叉索引。
同时,信访举报部门接收到的海量信息,经过初步筛选后,那些反映问题具体、涉及对象级别较高或问题性质严重的,其核心要素也被他一一提取,与案管数据库进行碰撞,不仅仅是纪委内部的资料,他还调阅了组织部门掌握的干部档案关键信息、审计署的重大审计报告摘要、以及国家安全部门提供的部分经脱敏处理的可疑经济往来线索。
这是一个常人无法想象的庞大工程,涉及的数据量足以让任何一个顶尖的团队耗时数年也难以完全理清,但在郑开叶的大脑中,这一切正以惊人的速度被消化、整理、串联。
一个个曾经孤立的名字、事件、金额、关系网,开始如同星辰般被点亮,然后被无形的引力线连接,逐渐勾勒出一幅虽不完整却已初具轮廓的“花国权力生态暗面图谱”,哪些地区、哪些领域是腐败高发区;哪些官员看似毫无交集,背后却可能存在隐秘的利益输送链条;哪些举报信看似荒诞不经,其核心指控却与某些悬而未决的案卷中的疑点隐隐吻合;哪些“能吏”的政绩背后,可能隐藏着触目惊心的代价……
一切,都开始变得清晰起来,穿越之后的外挂大脑仿佛找到了最合适的战场。
喜欢重生最强大脑登上权力巅峰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重生最强大脑登上权力巅峰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