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四四年八月二十二日,凌晨四时,邯郸城。
细雨绵绵,夜色深沉。林文澜站在指挥所了望口前,凝视着城外日军阵地上闪烁的灯火。连日的激战让这位特级上将显得疲惫不堪,但眼神依然锐利如鹰。
\"总座,各阵地报告,日军夜间活动异常频繁。\"周志宏递上一叠电报,\"特别是城东方向,发现大量日军工兵在向前线运送某种特殊装备。\"
林文澜眉头紧锁:\"特殊装备?说具体点。\"
\"前线士兵报告,日军在部署大量短管发射器,不像常规火炮。另外,所有日军士兵都配发了防毒面具。\"
\"防毒面具?\"林文澜猛地转身,\"立即传令全军,做好防毒气准备!所有防毒面具立即分发到每个士兵手中!\"
命令刚刚下达,凌晨四时三十分,日军的炮击开始了。但这一次的炮击与往日不同,炮弹爆炸声沉闷,炸开后释放出黄绿色的烟雾。
\"毒气!是毒气!全体佩戴防毒面具!\"阵地上响起凄厉的警报声。
黄绿色的烟雾随风扩散,很快笼罩了整个城东阵地。许多来不及佩戴防毒面具的士兵顿时剧烈咳嗽,眼睛刺痛,皮肤开始起泡溃烂。
\"是芥子气!快用碱水冲洗!\"医护兵在毒雾中奔走呼喊。
但防毒面具数量严重不足,很多士兵只能用浸湿的布条捂住口鼻。在第三道防线上,第10师第28团二连阵地上,士兵们眼睁睁看着毒气顺着战壕蔓延。
\"用火!毒气比空气重,点火可以形成上升气流!\"一个有经验的老兵大声喊道。
士兵们急忙点燃一切可以燃烧的物品,试图用火焰驱散毒气。但这只能暂时缓解,更多的毒气仍在不断涌来。
上午五时,在毒气掩护下,日军发起了总攻。大批戴着防毒面具的日军士兵如鬼魅般从毒雾中冲出,向中国军队阵地扑来。
\"射击!快射击!\"军官们声嘶力竭地呼喊。
但很多士兵因为毒气的影响,视力模糊,呼吸困难,射击精度大打折扣。日军很快突破了多处阵地。
\"报告军座!第28团阵地失守!团长殉国!\"
\"第29团三营全体中毒,失去战斗力!\"
黄伯韬在指挥所内焦急万分:\"命令预备队立即投入战斗!一定要把阵地夺回来!\"
第11师师长孙立人少将亲自率领师属警卫营发起反击。士兵们用湿布蒙住口鼻,挺着刺刀冲进毒雾中。
\"为了死去的弟兄,杀啊!\"孙立人一马当先,手中的冲锋枪喷吐着火舌。
激烈的白刃战在毒雾中展开。双方士兵在能见度极低的情况下殊死搏杀,不断有人倒下,但更多的人前仆后继。
上午七时,中国军队终于夺回了部分阵地,但付出了惨重代价。
\"报告军座,孙师长中弹负伤,但仍在一线指挥。第11师伤亡超过八百人。\"
黄伯韬面色铁青:\"命令部队轮换防毒面具,中毒伤员立即后送。\"
与此同时,在城北阵地,日军也使用了毒气弹。第1军军长陈刚在观察所内目睹了这一切。
\"总座,日军使用了糜烂性毒气,我军伤亡惨重。请求允许部分部队暂时后撤。\"
林文澜在指挥部内来回踱步,最终下定决心:\"命令前沿部队有序后撤至第二道防线。同时,把所有防毒面具优先配发给一线部队。\"
上午八时,中国军队开始有计划地后撤。但在毒气影响下,撤退行动异常艰难。许多伤员因为行动不便,永远留在了阵地上。
在城东一个撤退点,医护兵王明德正在组织伤员转移。突然,一阵毒气飘来,他毫不犹豫地摘下自己的防毒面具,给一个重伤员戴上。
\"王医官!你自己怎么办?\"士兵惊呼。
\"别管我!快带伤员撤离!\"王明德用力推了士兵一把,自己却因为吸入毒气而剧烈咳嗽起来。
当最后一批伤员安全撤离时,王明德已经倒在地上,皮肤大面积溃烂,但他脸上却带着欣慰的笑容。
上午九时,日军占领了城东第一道防线。但毒气也开始影响日军自己的行动,进攻速度明显放缓。
利用这个喘息之机,林文澜重新调整了部署。
\"命令工兵部队立即在第二道防线后方构筑反坦克壕。炮兵做好反准备射击,打击日军后续部队。\"
上午十时,日军在毒气消散后,重新组织进攻。但这一次,他们遇到了更加顽强的抵抗。
在第29团阵地上,团长李振威发现日军坦克在通过一片洼地时速度较慢。他立即组织反坦克小组埋伏在洼地两侧。
\"等坦克陷入泥泞再打!\"李振威沉着下令。
果然,一辆九七式中型坦克在通过洼地时陷入泥潭。埋伏在两侧的火箭筒手立即开火,两枚火箭弹同时命中坦克侧面。
\"打得好!\"阵地上响起欢呼声。
日军坦克见状,不得不改变进攻路线,这为中国军队调整防御赢得了宝贵时间。
中午十二时,战况暂时陷入僵持。日军占领了外围阵地,但未能突破主要防线。
林文澜利用这个时机,亲自来到前线视察。
在城东第二道防线上,他看到士兵们虽然疲惫不堪,但士气依然高昂。许多士兵的皮肤上还带着毒气造成的灼伤,但没有人抱怨。
\"总座,这里太危险,您还是回去吧。\"黄伯韬劝道。
林文澜摇摇头,走到一个正在包扎伤口的士兵面前:\"怎么样?还能坚持吗?\"
士兵努力挺直身体:\"报告总座,一点小伤,不碍事!\"
\"好样的!\"林文澜拍拍他的肩膀,\"告诉弟兄们,再坚持一下,援军很快就到。\"
实际上,林文澜心里清楚,援军至少要两天后才能到达。这两天,将决定邯郸的命运。
下午二时,日军改变了战术。他们不再大规模使用毒气,而是改用烟幕弹掩护步兵进攻。
\"注意!日军借助烟幕接近阵地!\"
经验丰富的老兵立即识破了日军的意图。他们组织神枪手专门打击日军的军官和机枪手。
在第30团阵地上,神枪手赵大海凭借精准的枪法,连续击毙了六名日军军官,有效地迟滞了日军的进攻。
但日军的兵力优势依然明显。下午三时,日军在多处阵地取得突破。
最危急的时刻发生在城东第三道防线。日军一个大队的兵力突入阵地,与守军展开激烈肉搏。
\"上刺刀!\"第31团团长王振国大声命令,\"就是把全团打光,也要守住阵地!\"
士兵们挺着刺刀,与冲上阵地的日军展开白刃战。刺刀的碰撞声、呐喊声、惨叫声响成一片。
在这场血腥的肉搏战中,王振国身先士卒,连续刺倒了三名日军士兵,但自己也身中数刀。当援军赶到时,他仍然拄着步枪站立着,怒目圆睁,已经壮烈殉国。
下午五时,在付出惨重代价后,日军的进攻再次被打退。但中国军队的防线也已经千疮百孔。
\"报告总座,今日作战,我军伤亡约四千人,其中三分之一是毒气造成的。目前可用兵力已经不足两万。\"
林文澜沉默良久,缓缓说道:\"命令部队连夜修复工事。同时,组织城内百姓协助运输弹药和救护伤员。\"
夜晚,邯郸城内,所有能动员的力量都投入到了防御工作中。老人和妇女帮助制作沙包,孩子们为士兵送水送饭,就连寺庙的僧人也组织起来帮助搬运伤员。
在城北一座临时救护所里,医生们正在全力抢救中毒伤员。由于缺乏特效药,他们只能用碱水为伤员清洗,但效果有限。
\"医生,求求你,先救他们吧...\"一个双目失明的士兵摸索着说,\"我...我已经不行了...\"
主治医生李教授强忍泪水:\"坚持住,兄弟!我们一定会治好你的!\"
但伤员还是在一片痛苦中停止了呼吸。这样的场景,在救护所里不断上演。
深夜,林文澜接到重庆来电。蒋介石对邯郸战况表示严重关切,承诺将尽快调派援军和防化装备。
\"告诉委座,\"林文澜对通讯兵说,\"第十战区全体官兵,誓与邯郸共存亡。\"
八月二十三日凌晨,新一轮的战斗即将开始。没有人知道邯郸还能坚持多久,但每个人都知道,只要还有一个人在,就绝不会让日军轻易得逞。
这座千年古城,正在用鲜血书写着中华民族不屈的史诗。
喜欢烽烟奉军:从排长到特级上将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烽烟奉军:从排长到特级上将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