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之后的别国,一个文臣,只凭一纸韬略、一腔担当,就能令险局翻盘、令摇摇欲坠的国运再度稳固。
这种能力,换作任何一位帝王看到,都不可能无动于衷。
殿中的空气因为他的这一声轻哼而变得凝滞。
卫青、霍去病相互对视,眼底满是对于谦的敬佩——
“没有身经百战,却能洞穿战局本质;没有驰骋沙场,却能指挥沉稳如山。”
“如此才能,放在任何时代,都属“天降之人”。
卫青点头,语气沉稳:“此人于兵法之悟,恐怕已入化境。”
“他若在大汉,只怕能为边陲挡下无数灾祸。”
霍去病眉梢微挑,语气里带着一种年轻将星对强者的自然尊重:
“智勇并存,胆识过人。若他真置身军旅,怕是无人能挡。”
刘彻听着两位爱将的评价,眉心却越锁越紧。
那丝隐藏在神情之中的不满与酸意,被天幕的光辉映得更加明显。
堂堂大汉天子,立于万国之上,武功赫赫,却不得不承认一句——
别人朝代的文臣,竟也能强到让他心中泛酸。
刘彻微微咂嘴,像是在压抑什么。
他的眼睛微眯,神情复杂到难以言喻,好似有千言万语萦绕心底,却终究化作一句带着冷意的自语:
“怎么天下的奇才……一个个都不在朕身边?”
这句话落下时,并非抱怨群臣无能,也不是对大明之胜的妒意,而是一种帝王孤独下的本能反应。
若有如此奇人辅佐,他汉武帝刘彻的版图,该会被拓展到何等境地?
若有如此胆略,他北击匈奴的战事,又会少多少牺牲?
若有此等担当,即使他刘彻伟业未竟,亦能放心托付社稷。
可惜——
每个时代的英雄,都生在自己的命运里。
天幕之前,他只能承认:
“正是如此!”
“有卫、霍二位镇守疆场,朕的武将已是绰绰有余。”
“而此人在经略天下、筹划治政的才识上,更胜过单纯成为一名名将。
若能委其以宰辅之职,再配合诸位将烈,开疆破敌,我大汉自当兵锋无阻,势如破竹!”
连汉武帝刘彻尚能发出如此感慨,更不用提刘邦、曹操、李世民等历代因遇见奇才便倾心折服的一代枭雄。
众人无不由衷赞叹明朝命途之盛,同时满怀敬意地望向那位智略兼备、堪称英才的于谦。
无论如何,大伙皆心照不宣地达成一致想法。
此战,于谦锋芒毕露,必将在朝堂跻身重臣之列,自此带领天下步入欣荣昌盛。
……
夜幕中的视频渐渐淡去,激昂澎湃的乐声也随之收敛,缓缓滑入柔和而略带淡淡哀意的旋律。
朱祁钰并非庸才,在赢得胜利后,当即对于谦予以厚赏,特封其为太保。
甚至还起了替他儿子加授爵位的念头。
众臣纷纷点头,脸上尽是安慰欣然。
朱棣亦赞不绝口。
“此子品格不俗,太保之职或许对他略显拘束。”
“但若骤然赐予过厚,免不得惹来旁人妒心,不若暂且按下,改日循序补偿,亦为上策。”
……
明宣宗时期!
殿中金炉轻烟袅袅,缭绕在雕龙画凤的梁间。
好似也在无声诉说着帝室此刻的温情。
朱瞻基喜意难掩,他的眼角因为激动而微微湿润。
像是压在心头的某块石头忽然落地。
他抬手,拍了拍他的肩膀。
那力道并非君王对臣子的象征性拥抱,而是血脉之间难掩的真切情意。
他的手掌落在朱祁钰的后脑。
像在抚慰多年未被看见的委屈。
“很好。”
声音里带着难得的温软:“先前是我错怪你了。”
朱瞻基抬起下巴,略带几分羞赧地叹了口气。
“虽你在文学上稍弱,可帝王之道,自非纸笔所能尽载。”
“能识人任事,这才是立国统天的本色。”
他眼神炽热,像是在重审这个自己曾忽视的儿子。
“倒也不负先生慧眼,确实,确实!”
话声落下,殿中所有宫人心神为之一震。
——这是宣宗朱瞻基。
一个历来以沉稳着称的帝王。
此刻竟也按捺不住喜意,完全忘却君王威仪,像极了一位终于看到自家孩子长大的父亲。
而在不远处,小朱祁镇怔怔站着。
那双本该像玉石一样清澈的眼睛,此刻却被浓烈的困惑和逐渐发酵的失落染成阴翳。
他的目光始终黏在父皇的动作上,仿佛不愿相信眼前画面真实存在。
往昔最疼爱他的父皇——
每个清晨会让他坐在膝上教导;
每次他顽皮犯错也只会温声劝导;
那个父皇,此刻却满怀宠爱地拥着那位曾一直处于阴影、几乎不曾入朝堂眼的“小弟”。
对他——对小朱祁镇,却全然视若无物。
那种忽然被抽走位置的恐慌,让他全身僵硬得像石像。
心底某块柔软之处被硬生生撕裂,疼痛无比,却又不知该向谁呐喊。
就在此时,天幕继续映照。
柔和的旁白声如流水一般,轻轻流入众人耳中,却又似针尖刺在某些人的心口。
朱祁钰所授之赏虽丰,但朝野上下皆心知肚明——
这番奖赏恰到好处,既彰显帝恩,又不失分寸,无过无偏。
如此关键时日,群臣谨言慎行,对此自然无人提出异议。
然而——
——于谦却断然退辞赏赐!
画面骤变。
视频中的于谦站得笔直,他的背影像一柄冲天铁剑,无风自动。
那张沉静的脸庞毫无喜色,反而带着几分冷肃。
他拱手,嗓音清朗且不容置疑。
“敌军逼近皇城,本就是朝臣之耻。臣若因此邀功受赏,既有违心,也辱及朝廷清风。”
他昂然抬首,肃声再道:
“敌至国门,本应自惭形秽。身居高位之人,又怎敢因战功而受封?”
此言落下,如重钟敲击大殿。
群臣皆噤声,呼吸仿佛被冻结。
朱祁钰脸上的激动与光彩瞬间被羞愧替代,隐隐泛红的面庞如同被当众揭了短。
他的喉头滚动,却说不出一句反驳——
因这话,是事实。
事实永远最锋利。
喜欢大唐:李承乾撞柱,血溅太极殿!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大唐:李承乾撞柱,血溅太极殿!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