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ren那晚的宣泄,如同给林晓锈蚀的内心上了一次润滑油。她并未感到彻底的解脱,但那份清晰的、属于自我的边界感重新建立了起来。回到瑞科,面对程煜,她不再感到那种被全方位碾压的窒息,反而多了一种奇异的平静——一种“我知道你强大,但我亦有我的城池”的笃定。
程煜似乎也察觉到了她这种微妙的变化。他没有提及那晚酒吧的偶遇(如果那真的是偶遇),工作上的互动依旧保持着上司与下属的严谨距离。但他看她的眼神,少了几分之前那种纯粹的审视与评估,多了一丝探究,仿佛在重新解读一本他以为已经读透,却发现仍有隐藏章节的书。
这天,程煜将林晓叫进办公室,布置了一项看似与“声觉未来”博览会并无直接关联的任务。
“集团旗下有个高端子品牌‘谧境’,主打疗愈型智能家居,近期市场反馈平平。”程煜将一份品牌报告推到她面前,“他们的新品‘心韵’音响,技术上没有问题,但缺乏打动人的‘灵魂’。我需要你以外部顾问的视角,给他们下一阶段的营销策划,提供一些‘不一样’的思路。”
林晓微微一怔。“谧境”品牌与“声觉未来”领域不同,让她跨界提供创意,这很突然。是试探?还是他看到了她身上某种连她自己都未明确意识到的特质?
她没有多问,接过报告:“好的,程总。我需要一些时间研究。”
“一周。”程煜给出时限,目光落在她脸上,“我相信你的‘独特视角’。”
他又用了这个词。林晓心中了然,这绝不仅仅是关于一个音响的营销方案。
接下任务,林晓投入了对“谧境”品牌和“心韵”产品的深入研究。她发现,问题确实如程煜所说,技术参数漂亮,理念(自然疗愈、科技关怀)听起来也很美,但所有的营销语言都停留在空洞的概念层面,无法与用户产生真正的情感联结。
她想起了那晚作为Siren时,音乐如何直接作用于听众的情绪,也想起了“声觉未来”试图构建的“情感共振”。或许,问题的核心是相通的——如何将冰冷的技术,转化为有温度的体验。
她闭目沉思,指尖无意识地在桌面上敲击着一段节奏。那是她最近构思的、尚未完成的Siren曲目中的一小节,带着些许不安的悸动与最终寻求安宁的走向。
忽然,一个念头如同电光火石般闪过。
她立刻打开电脑,没有撰写传统的营销方案,而是构建了一个全新的概念框架——“情绪声景日记”。她提议,将“心韵”音响不再定位为播放器,而是一个能够学习、记录并主动回应用户情绪状态的“伴侣”。通过简单的语音交互或生理数据(与可穿戴设备联动),记录用户在不同时刻(清晨疲惫、午后焦虑、深夜孤独)的状态,并利用算法生成或匹配独特的、非旋律性的“情绪声景”(如模拟细雨敲窗、深海频率、篝火噼啪等),形成一份独特的“听觉日记”。让用户感受到被理解、被陪伴,而不仅仅是被取悦。
这个想法大胆且颠覆,完全跳出了智能家居营销的传统框架。它将产品的价值从功能层面提升到了情感陪伴的心理层面。
一周后,林晓将这份充满创意的方案提交给程煜。
程煜仔细地翻阅着,脸上没有任何表情。良久,他放下文件,抬眼看她:“很冒险。技术上需要深度优化,市场接受度未知。”
“是的。”林晓承认,“但‘谧境’需要的是突破,而不是优化。如果成功,它将成为这个品类中无法被替代的存在。”
程煜沉默地看着她,目光锐利,仿佛要穿透她的表皮,看到这想法究竟源自她作为林晓的专业素养,还是源自那个在暗夜中编织声音魔法的Siren。
“这个‘情绪声景’的灵感来源是什么?”他忽然问,问题精准地指向核心。
林晓心脏微微一缩,面上却维持着镇定:“来源于对用户深层心理需求的洞察,以及……一些跨学科的知识涉猎,比如音乐心理学和环境心理学。”她给出了一个合理且专业的解释,巧妙地避开了Siren的存在。
程煜的指尖在方案上点了点,不置可否。“我会把方案转给‘谧境’团队评估。”他顿了顿,补充道,“无论他们是否采纳,这个思路本身,有价值。”
他没有明确的赞许,但这句“有价值”,已经是他极高的肯定。
林晓松了口气,同时心底那根弦依旧紧绷。她知道,程煜绝不会轻易相信她那套官方说辞。他就像站在一座由无数面镜子组成的回廊里,每一次她展现出一点“异常”的光芒,都会在镜廊中反复折射,被他从各个角度观察、分析。
她递交的不仅仅是一份营销方案,更像是向镜廊深处又投入了一颗闪烁的宝石,引来了更多探究的目光。
离开办公室,林晓感觉像是完成了一场高强度的心理博弈。
几天后,“谧境”品牌的首席营销官亲自给林晓打来电话,语气兴奋地表示,团队对她的方案惊为天人,经过激烈讨论,决定大胆采纳核心概念,并邀请她作为特别顾问,深度参与项目的后续开发。
消息传开,林晓在集团内的声望再次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用“创意天才”、“眼光独到”来形容她。
只有林晓自己知道,这份“天才”和“独到”,有多少是源自于那个她必须隐藏的、夜晚的世界。
程煜对她,似乎更加“放任”了。他交给她更多需要跨界思考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任务,仿佛在有意无意地引导她,将那些属于Siren的灵感和敏锐,一点点、小心翼翼地释放到白天的职场中,融入“林晓”这个身份里。
这种引导,既是赏识,也是一种更高级的、缓慢的融合与……同化。
林晓行走在这条由程煜无形中铺设的镜廊里,看着四面八方向自己投来的、或欣赏或探究的目光,以及镜中那个逐渐变得强大、却也与Siren界限日益模糊的“林晓”影像。
她感到自己正在被重塑,被一股强大而温柔的力量,推向一个既定的方向。
她享受着这种成长与认可,却也警惕着迷失的风险。
镜廊迷影,真真假假,她必须时刻清醒,记住哪一个是真实的自己,哪一个是……他想要看到的倒影。
第七十五集 结束
下一集预告:
“谧境”项目让林晓接触到集团更核心的业务,也引来了新的关注。一位背景深厚的董事似乎对她青眼有加,这是机遇还是新的陷阱?程煜的“镜廊”引导是否别有目的?Siren的灵感与林晓的职业边界日益模糊,这会带来怎样的风险?镜廊深深,迷影重重,下一步是否会踏入无法回头的区域?
喜欢下班后,我判若两人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下班后,我判若两人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