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这里,李向阳立马从木盆里捞起两条最大的鱼,利索地用棕叶穿了腮,拎到了李向东面前。
“哥,今天在两河口打的鱼,你和嫂子做着吃!”
李向东的反应和父亲如出一辙,也愣在了当场。
他看着递到眼前的鱼,又抬眼看向弟弟,脸上满是难以置信的神情。
他从头到脚,又打量了一番李向阳,沉默了好几秒钟,像是在确认眼前这个人的身份。
最终,他点了点头,伸手接了过去。
一旁的嫂子张自勤,脸上也闪过一丝惊讶和复杂。
她看着丈夫手里的鱼,又看了眼蹲在水盆边低头洗鱼的小叔子,最后轻轻碰了碰丈夫的胳膊,转身走向了分到的西屋。
李向东再看了一眼弟弟,才跟着妻子离开。
屋檐下,李茂春停下了编织着的草鞋,咂巴了几口烟袋。
灶房里,传来母亲张天会烧水的声响和姜汤的辛香。
小云蹲在木盆边,好奇地看着二哥处理鱼,大眼睛里满是崇拜和对今晚鱼肉的期待。
院坝里短暂的互动,亲人之间无声的审视、迟疑的接纳、微妙的松动……
这一切,都在无声地浸润着他重生的灵魂。
李向阳知道,改变家人的看法,比在洪水中救人更难。
但他也清楚,这不仅需要行动,也需要时间!
这一次,他不仅要救下亲人的性命,更要赢回这份失而复得的亲情。
喝过母亲熬制的姜汤,不多时,李向阳就把鱼收拾完了。
除了送出去的八条大鱼,剩下大点的还有十条,他只洗了两条白鲢和一条草鱼——这两种鱼活力不行,尤其是白鲢,出水即死。
还有七条鲤鱼和十几斤大点的鲫鱼,则暂时养了起来。
见雨已经停了,天色还早,他往背篓里垫了块塑料布,随后装上渔网,再次朝两河口走去。
屋檐下,李茂春停下了编草鞋的手,嘴唇动了动。
他本想喝问一句“天都快黑了还瞎跑啥”,但看着儿子挺直的背影,他磕了磕烟袋,把话又咽了回去。
当李向阳再次出现在两河口时,不知道换了几波“看水”的人,目光齐刷刷地聚焦在他身上。
惊讶是显而易见的。
因为这大半天,河边都流传着他的“传说”。
但与下午纯粹鄙夷、避之不及的目光不同,这一次,眼神里掺杂了更多复杂的东西。
李向阳根本没留意那些微妙的变化。
他眼里只有那浑浊奔涌的水流,以及鱼群聚集的回水湾。
事实证明,他的判断没错。
洪水稍退,水流更稳了些,下午被搅动的鱼群似乎重新聚集。
一网下去,手绳上再次传来了剧烈的挣扎和撞击感。
“起!”
随着他沉稳有力的收拉,渔网破水而出!
网兜里是三条活蹦乱跳的大草鱼,每条都有四五斤重。
周围再次响起一片惊叹声。
接下来的每一网,几乎都没有落空!
多的时候,一网能兜上来好几条大鱼——草鱼、白鲢、鲤鱼,把他的手都拉得生疼。
少的时候,也能打上来几条鲫鱼、青稍,或者几条背部带刺的黄辣丁。
照例,每一网都会带上来一些小杂鱼:
白条、马口,甚至还有溪石斑,被眼巴巴守在一旁的孩子们一轮又一轮哄抢,成了大家的欢乐源泉。
甚至有一网,还拉上来一个意外之喜——一只足有三斤来重的老鳖(甲鱼)!
它在网里徒劳地使劲扒拉着,脖子伸出去一乍多长,引得岸上的孩子们一阵兴奋的尖叫。
李向阳有条不紊地处理着收获。
草鱼和白鲢他用柳枝利落地穿了鳃,鲤鱼和鲫鱼则小心地放入垫了塑料布、盛着些浑浊河水的背篓里暂时养着。
快天黑的时候,脚下已经堆了十几条大鱼,草鱼白鲢混杂,加起来有六七十斤!
背篓里更是挤得满满当当——二十几条鲤鱼和三十多斤大板鲫,在浑黄的水里费力的张着嘴巴。
一个熟悉的身影沿着河堤走了过来,是母亲张天会!
她背上也背着一个常用的背篓——因为有大哥这个篾匠,家里的竹制品,是一点都不缺。
显然,家里听到了他又在河边“大发神威”的消息,怕他拿不下,母亲亲自来接了。
“老二啊!你咋弄了这么多鱼!”看着儿子脚边的一大堆渔获,张天会又高兴又心疼,赶紧放下背篓来帮忙。
母子俩顾不上多话,把穿在树枝上的鱼取下,扔进张天会带来的大背篓中。
那只老鳖被单独用草绳捆了,被李向阳提在了手里。
沉重的背篓压在母亲瘦削的肩上,看得李向阳一阵心酸。
想把鱼分过来一些,母亲却执意不让,他只好一手老鳖一手渔网,紧紧跟在母亲身后。
回家的路上,张天会突然开口,声音中满是担忧,“老二,这么多鱼,咋办啊?家里也养不下几条,天热,臭了就糟蹋了!”
“妈,你嫑(bao,不要的意思)愁!”
安慰了母亲一句,李向阳说出了自己的盘算:
“咱村里肯定没人舍得花钱买鱼,送人的话……也没必要。咱自己家,今晚好好吃一顿!剩下的……”
他顿了顿,接着说道,“那些白鲢和草鱼回去就收拾出来,抹上盐,搓一层辣面子,做成腊鱼,挂灶房梁上熏着,慢慢吃!”
“那些鲤鱼和大鲫鱼——我估计今晚没雨了,放在咱们房子东边阳沟(土房子的排水沟)坑里养着,明儿早我沿河往上走,过月河桥,到镇子上卖了去!”
“卖了?”张天会的脚步顿了一下,语气满是不安,“这……这能行吗?会不会被人抓了,说是投机倒把?”
“妈,你放心!政策早放开了!你没看镇上供销社门口,那么多卖鸡蛋卖菜的!”
感受到母亲的紧张,李向阳多解释了一句,“这叫搞活经济,上头允许的!自己打的鱼,凭力气换钱,天经地义!”
虽然张天会心里还是有些打鼓,但见儿子如此肯定,又想到村里确实有些变化,心中的焦虑稍稍平复了一些。
她没再说话,默默紧了紧肩上的背篓。
李向阳也没有再说话,因为此时,他已经在心里谋划起了更长久的赚钱办法。
喜欢重生1982:我的黄金渔猎时代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重生1982:我的黄金渔猎时代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