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巴地区与鄂、渝两省交界,红烧小鱼一直是各类宴席上最常见,也最受大家欢迎和喜爱的一道菜。
尤其随着后期天气转凉,抓鱼不易,要是能稳定获取小鱼干,自然不愁销路。
至于龙王沟深处那支枪,他并不是没有考虑过,只是今年的连雨季节还没结束,路不好走。
金罐滩的位置他虽然知道,但夏秋之交,要在满山葱翠中找一个山洞,几乎不太可能。
晚饭是浆水拌汤。
浆水,是秦巴乃至甘省部分地区家家户户必备的酸菜汤。
用野菜或者萝卜缨子,烫熟发酵几天,便成了带着独特酸香的食材。
浆水拌汤,则是用炝过的浆水做汤底,搅入面疙瘩,煮成稀稠适中的糊汤。
如果再撒点葱花、放点油泼辣子,那味道,更是撩咋了!
对前世在外漂泊打工多年的李向阳来说,这一口带着微酸、清爽开胃的浆水拌汤,一直是他魂牵梦绕、心心念念的味道。
捧着粗瓷大碗,吸溜着滚烫的拌汤,那股熟悉的味道顺着喉咙滑下,温暖着五脏六腑,也冲淡了白日里淤积的疲惫和心头那点微妙的失落。
吃过饭,他掂量了一下今天收获的小杂鱼,约莫有一斤半的样子。
往小鱼里拌了些粗盐,随后将其均匀地铺在锅底,利用灶膛残留的热灰慢慢烘烤。
这样,明早起来就是喷香酥脆的小鱼干了。
做完这些,他匆匆洗了把脸,便躺倒在床上。
西屋那边,大哥李向东还没有休息,正在昏黄的煤油灯下忙碌着——他正在赶制弟弟想要的那个“鱼筛子”。
“睡吧,明天再弄,灯油都快熬干了!”张自勤催促着,声音带着点埋怨。
“快了快了,马上好了。”李向东张口回了一句,手上动作不停。
“哎,你说……老二最近这几天,像是转性了?不出去浪荡了不说,想的干的都是正经事情。”
黑暗中,张自勤翻了个身,沉默了一会儿,又低声说道:“又是打鱼卖钱,又是琢磨‘鱼方子’的……”
“嗯。”李向东应了一声。
“就是不知道……这劲头能坚持几天?”张自勤的声音带着点疑虑。
“那谁知道……”李向东手上的动作似乎顿了一下,声音低沉了些,“不过,难得他想干点正事,我这当哥的,总得支持一把。”
第二天一早,李向阳被窗外清脆的鸟鸣声唤醒。
推门出来,他一眼就看到门口墙上静静地靠着一个物件。
那是一个用竹条和青篾编织成的鱼筛子,约莫一米五六长,一米二宽,两侧还做了高约二十公分防止鱼儿跑脱的护栏。
谈不上多精巧,但却异常的结实。
昨晚才找大哥要点竹条,今早就把鱼筛子放到了门口,看样子,这是他熬了半夜的成果。
想到了这里,李向阳心里一阵感动。
灶房里,母亲已经做好了早饭——蒸红薯、拌酸菜,外加几个烤得焦黄的苞谷面馍馍。
昨晚放在锅里烘烤的小鱼,已被母亲收拾在了陶盆里。
李向阳捧在手中掂了掂,差不多有半斤的样子。
算了算,洗干净的小鱼,一斤半才能烘烤出半斤,他心里有点沮丧。
这鱼干不知道能卖多少钱,要是价格太低的话——这钱还真不好挣!
此时的张天会,正在房子后面用木棍扎鸡笼。
家里新来的鸡,必须要在鸡笼里面喂养一个月,否则放出去容易丢。
土地到户刚三个月,村里至少一半人家还没有牲口和家禽,而自己家这两天时间,先后添了一只羊、三只鸡,这让她浑身充满了干劲儿。
李茂春也没闲着,正坐在小凳子上,手里拿着麻线和梭子,仔细修补着那张连续两天被过度使用,已经有了不少窟窿的撒网。
那只小羊,也被拴在了院坝边的柚子树下,面前放着一大堆鲜嫩的青草。
匆匆吃了几口,李向阳便提着弯刀走到房后的山坡。
他挑选了几根粗细合适的桦栎树杆子,利索地砍倒,削去枝丫后扛了回来。
这些杆子,是用来给鱼筛子做固定支架的。
他找到铁锤,提上那个崭新的鱼筛子,扛着几根杆子,朝门前的龙王沟走去。
从家里的院坝到沟底,也就三十来米的落差,直线距离不过百米。
他在昨天看好的那片缓滩处停下。
这里水流平缓,河床开阔,布满了大小不一的石头,正是支“鱼方子”的理想位置。
放下东西,李向阳选好地方,单手扶着摇摇晃晃的杆子,另一只手挥动着铁锤,想把削尖了底部的桦栎树杆子在砂石里钉牢。
然而,这活儿并不好干。
河底的砂石层看似松散,却异常坚硬。
“哐!哐!哐!”
铁锤砸在木杆顶端,震得他虎口发麻。
但木杆只是歪歪扭扭地往下陷了一点点,连续砸了十几下,杆子依然晃晃悠悠,并不稳当。
他喘了口气,正打算换个地方再试试。
突然,身边传来了“哗啦哗啦”的涉水声。
紧接着,李茂春那布满老茧的大手伸了过来,不由分说地接过了他手里的铁锤。
李向阳愕然抬头,见父亲裤管高高挽起,赤脚踩在冰凉的河水中。
他脸上依旧没什么表情,只是说了一句“扶稳了”,随后抡起铁锤,结结实实地砸在木杆顶端。
木杆猛地往下一沉,稳稳地扎进了坚硬的河床深处。
李向阳连忙双手用力抓紧。
李茂春不再说话,一锤接着一锤,那根作为鱼筛子支架的木桩,也终于稳固起来。
有了父亲的加入,剩下的三根木桩很快就稳稳地立在了河床上。
再绑上细一点的横木,前低后高,就形成了一个支撑鱼筛子的框架。
放下铁锤,李茂春并没有着急离开。
他帮着李向阳把鱼筛子放在了搭好的框架上,用石头垫高铺稳后,拿条石压住,在筛子和喇叭口间形成一个落差。
父子俩配合着,用准备好的麻绳将鱼筛子结结实实地绑好,确保它不会轻易被水流冲走或移动。
鱼筛子固定好,只是完成了“鱼方子”的基础。
接下来是关键的“捡鱼方子”环节——在鱼筛子入口前方的河道上,用大小合适的石头堆叠垒砌,构筑一个逐渐收束的“八字坝”,将分散的水流引导,最终迫使鱼儿顺着水流汇集到鱼筛子里。
伸手推了推,见鱼筛子很是稳固,李茂春开始弯腰挑选和搬运石头。
他专拣那些扁长、有一定分量的青石或片石,一块块搬起来,沿着鱼筛子入口依次垒放。
李向阳也赶紧跟上,去垒另外一侧的水坝。
在父子俩的一阵劳作下,八字坝的雏形开始显现,水流被逐渐约束,在筛子入口聚集。
正在他们合力清理一块河床中央的大石头时,一道粗壮的黑影带着水花从石头下钻出,冲向了八字坝的豁口。
“有鱼!”李向阳惊呼了一声。
随后,刚支好的鱼筛子中传来了一阵扑腾声。
喜欢重生1982:我的黄金渔猎时代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重生1982:我的黄金渔猎时代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