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一行人不时朝自家方向指着、看着,李茂春眯着眼,满脸疑惑:“这是……咱们家的客?”
村道往李家这边就他们一户,倒是有两条小岔路,走的人也不多。
可眼前这七八个人,看着面生,穿着整齐,还提着、背着不少东西,怎么看都不像是来卖鱼卖黄鳝的乡邻。
再说,这个季节哪有那么多卖东西的……
“哎,看样子的确是来咱们家的。”
李向阳叹了口气,因为他已经在人群中看到了两个熟悉的身影——正是他在高山伏击瘸腿虎时救下的猎户父女,何大山与何小翠。
见父兄不解,他三言两语,简单讲了在山里救了何家父女的事情,并叮嘱了不要提打虎的事。
待人群更近些,细节也更清晰了。
这些人不但拿着鞭炮、提着一堆礼品,甚至还背着两个大背篓,里面似乎有活物在动弹。
何大山走在前面,伤势看样子好得差不多了,只是脸色还有些苍白。
何小翠挤在人群中,今天没戴兽皮帽,穿了件崭新的青花薄棉袄,一条乌黑油亮的大辫子垂在胸前,显得格外水灵。
看清这阵仗,李茂春连忙低声吩咐身后的陈俊杰:“快,进去让你婶子烧水!”
李向阳则招呼着父亲和哥哥,一起站到院坝边迎候。
再近些,何大山就远远地拱手作揖,“李同志!在家啊!太好了!今天我们何氏宗亲特意登门,感谢你的救命大恩啊!”
话音刚落,旁边一个精壮小伙立刻用烟头点燃了提着的鞭炮。
一阵“噼里啪啦”的炸响打破了山村初冬的宁静,红纸屑纷飞,硝烟味弥漫。
鞭炮放完,一位白发老者领头,身后何家众人齐刷刷地朝着李家父子三人躬身作揖。
李茂春连忙带着两个儿子还礼,连声道:“使不得,使不得!山里头碰上了,搭把手的事,快请进,快请进!”
紧接着,何家众人便依次展示带来的礼物。
双份的烟酒糖茶、包装精美的糖果糕点、几张硝制好的皮子、两只被捆着脚和翅膀的大公鸡……
最后,何大山亲自揭开草帘,背篓里面竟然是两只约莫二三十斤重的小梅花鹿!
“听说李同志家里养着鹿!”何大山笑着解释道,“我们之前在山里套住了两只,特意带过来,给贵府凑个数,添点生气!”
这份礼可就重了!不仅价值不菲,心思更是难得!
李茂春连声道谢,招呼着把礼物暂且安置在院坝一角。
李向阳却在心里泛起了嘀咕:这何大山,不简单啊,自家的情况,他是摸得一清二楚啊!
随后,双方开始介绍来人。
年长的是何大山的叔父,平辈的有何大山的两个兄弟。
还有一位女眷,是何小翠的姑姑。
晚辈就是何小翠和她的一个十几岁的弟弟。
李家这边也介绍了李茂春和李向东。
因为有女客,母亲张天会和嫂子张自勤也被请了出来,跟对方的女眷打着招呼。
张自勤站在婆婆身边,看着这又是鞭炮又是重礼,还有对方女眷那打量小叔子的眼神,悄声对婆婆说:
“妈,我咋感觉……这阵仗不是谢恩,倒有点像……像送亲的?”
张天会看了儿媳妇一眼,欲言又止。
没想到……张自勤这话竟然一语成谶。
刚分宾主坐下,茶水还没喝上几口,何小翠的姑姑就笑眯眯地开口了:
“李大哥,张嫂子,真是好家教,养出向阳这么有本事又仁义的娃娃!不知道……向阳今年贵庚?说了亲事没有呀?”
这话一问出来,院子里的气氛顿时微妙起来。
何小翠立刻低下了头,手指绞着辫梢,耳朵根都红了。
李茂春和张天会对视一眼,心里明白了七八分。
张天会笑了笑,如实说道:“劳你惦记了。我们向阳刚满二十,年纪还小,还没……”
她本想说“还没定下”,但想到赵洪霞,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毕竟赵洪霞确实还没过门,也不好提,便改口道:“还没打算这么早呢!”
何小翠姑姑却是会心一笑,仿佛没听出那点犹豫:“二十也不小啦!咱们山里娃,成家立业早得很哩!像我们小翠,今年也十九了……”
这话里的意思,简直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了。
李向阳顿时觉得一个头两个大……
闲聊几句,张天会连忙去准备晌午饭。
何大山一家在建设乡,距李家十几公里的样子,大老远来了,肯定是要安排人吃个饭的。
张自勤自是跟着去了,何小翠在姑姑的示意下,也连忙红着脸去帮忙。
这让李向阳更坐不住了。
他趁着众人说话的间隙,装作无意地溜达到灶房门口,对正在忙活的母亲大声道:“妈,这么多客人,饭不好弄吧?要不……叫洪霞过来搭把手?”
张天会正忙着切肉,头也没抬:“叫人家洪霞来算咋回事?还没过门呢,让人家姑娘来不合适吧?不用!十来个人的饭,我跟你嫂子忙得过来!”
正在灶下帮忙烧火的何小翠抬起头,好奇地小声问道:“自勤姐,洪霞……是谁呀?”
张自勤何等精明,立刻明白了小叔子的意思,她笑了笑,“哦,洪霞呀,是向阳还没过门的对象,我们村村长家的姑娘!”
“啊?”何小翠脸上的笑容僵住,眼神一下子黯淡下去,愣愣地“哦”了一声,低下了头,沉默了许久,连柴火都忘了添了。
李家的招待还算丰盛,野味、干肉、各类鱼加上摆了满满一桌。
席间,何家长辈多次举杯,对李向阳的救命之恩表达了诚挚的感谢。
李茂春代表李家客气回应,只说是应当应分。
关于打到老虎的事情,李茂春一句没提,何家众人也没有多问。
一顿饭下来,表面上看宾主尽欢,但各自心里都揣着事儿。
何小翠吃得很少,话也更少了。
再看李向阳,她眼睛里已经没有了以前的羞涩,还带了点嗔怨的感觉。
送走何家众人时,刚好收音机发出了“下午三点”的整点报时。
看着他们离去的身影,李家众人都松了口气。
李茂春敲了敲烟袋锅,“赶紧的,向东,向阳,咱们趁时间来得及,去镇上一趟……这么多钱放家里,我这心里直突突。”
一家人再次启程。
其实乡上也有信用社的代办点,但人多眼杂,也容易传闲话,李茂春坚持要去红河镇的信用社。
怕路上不安全,李向阳还带上了五六半。
喜欢重生1982:我的黄金渔猎时代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重生1982:我的黄金渔猎时代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