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完赵卫国的解释,李云龙对着他竖起了大拇指称赞:“好小子,我认可你了!”
赵卫国笑着说:“好了,就当是我给各位老前辈接风洗尘了。”
“大家都先回房间休息吧!”
……
到了第二天,众人都早早地起了床。
赵卫国带着大家去吃了一顿热腾腾的早饭,随后便一同出发了。
黄成柱拉着赵卫国的手,语气感激地说:“卫国同志,这两天真是太感谢你了。”
“你帮了我们这么多忙!”
赵卫国笑着回应:“黄村长您太客气了。”
“这些都是为国家立下过汗马功劳的老前辈,没有他们当年在战场上拼命奋斗,就没有我们这些年轻人如今安稳和平的生活。”
“我虽然说不出什么大道理,但明白做人要懂得感恩。”
“如果不是他们把侵略者赶出中国,建立起现在的新社会,我们也不会过上如今这样的好日子。”
“我们既要珍惜现在的和平生活,更要感恩那些为我们带来这种生活的人。”
“是他们用鲜血和生命,为我们换来了如今的幸福生活。”
“就像我家里长辈常说的那样,咱们永远都不能忘记那些为我们‘挖井’的人。”
黄成柱还没来得及回应,一旁的高志成就激动地大声说:“好,说得太好了!”
“要是现在的年轻人都能像你这样懂事、懂得感恩,那就太好了!”
李云龙听了赵卫国这番话,心里充满了感慨。
虽然赵卫国只是简单说了几句话,没有特意提起他们当年打仗的艰辛与功绩。
但李云龙对赵卫国的好感,却一下子提升了很多。
此刻他觉得,自己过去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李云龙当初之所以选择自杀,正是因为被现实伤透了心,才一时想不开走上绝路。
而现在,他内心积压已久的屈辱和委屈,在听到赵卫国的话后,仿佛都得到了释放。
他开始在心里回想,自己当初究竟是为了什么才拼命打仗。
自己一个没读过多少书、大字不识几个的人,又为什么要在战场上不顾生死地冲锋陷阵。
在家安安稳稳过自己的小日子不好吗?
其实正是因为他深知过去没有好日子过,才会毅然决然地投身战场。
打了一辈子仗,不就是为了让自己,还有这个国家里所有普通人的后代,都能过上安稳踏实的日子吗?
之前他一直很迷茫,反复思考自己当初为什么要去打仗。
如今年纪大了,只想着能找一个地方安享晚年。
甚至在来这里之前,他都已经打算好,到了地方后找一处风水好的地方,就此了却余生。
可赵卫国的这番话,却像一束光一样,给李云龙带来了活下去的希望。
不过他没有把这份情绪表露出来,只是默默地听着。
黄成柱对着赵卫国赞叹:“卫国同志,难怪你能成为这些人的团长。”
“你的思想境界就是高,真没想到,你这么年轻的年纪,就能有这么高的思想觉悟!”
赵卫国心里清楚,这个时代没有网络,很多事情大家都不了解。
而且人的记忆是有限的,所以很多人都已经忘记了当年那场战争有多惨烈。
但赵卫国从后世的各种历史记录和资料中,清楚地知道这些老前辈为国家付出了多少牺牲。
所以即便现在他们因为各种原因被发配到这里,就算有人觉得可以苛待他们,赵卫国也做不出那样的事。
如果换成是四合院那些自私自利、毫无底线的人,赵卫国对他们不管不顾,也不会有丝毫心理负担。
但像李云龙这样的人,即便性格高傲、说话直来直去,甚至经常说脏话,赵卫国也不忍心苛待。
而且李云龙的脏话,一点都不让人反感。
因为他的脏话里没有像贾张氏那样的恶毒与自私,不会让人听了就忍不住想发火。
赵卫国轻轻摇了摇头说:“这算不上什么思想觉悟,顶多算是保持着一份清醒。”
“咱们国家的国旗为什么是红色的?它可不是一块普通的红布。”
“那是无数先烈们用鲜血染成的,是永不褪色的热血象征。”
“我们每个人都要心怀感恩,继承先烈们的遗志,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加繁荣、更加强大!”
...
高志成把目光投向赵卫国,开口说道:“卫国同志,我家大壮能跟你交朋友,对他来说真是件幸运的事啊!”
李云龙也深表赞同地点了点头,接着说:“没错,要是我家那小子能和你做朋友,我也能少操不少心。”
“可遗憾的是,我现在都不知道他们母子几人去了哪里,日子过得怎么样!”
自从李云龙遭遇变故后,他就再也没和家人联系过,家人的下落也成了未知数。
赵卫国看到这情形,赶紧说道:“大家别再聊这些让人心里难受的事了,咱们换些开心的话题吧。”
“这一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呢!”
于是,一行人一路上有说有笑,在不知不觉中,四个多小时的路程就过去了,终于快要到达目的地。
走到一个分叉路口时,黄成柱停下脚步,对李云龙说:“团长,我从这儿就要去小黄营子了。”
“等我把村里的事忙完,有空就来看您!”
李云龙摆了摆手,故意装出不耐烦的样子说:“看我干什么?你把村子管好就行了。”
“我还没到走不动路、需要人照顾的地步!”
“要是你没事就往我这儿跑,耽误了村里的事,我可就对你不客气,要骂娘了!”
“赶紧走,赶紧走!我现在要去找赵刚那个白面秀才,好多年没见了,不知道他现在怎么样了!”
说完,李云龙挥了挥手,嘴里念叨着些不满的话,和黄成柱告别。
但赵卫国却留意到,李云龙转身的那一刻,眼眶里的泪水几乎要溢出来了。
要知道,李云龙可是出了名的硬汉。
当年冲锋陷阵时就算差点丧命,他也从没掉过一滴眼泪。
就是这样一个铁骨铮铮的汉子,此刻竟然因为离别红了眼眶。
赵卫国看到了这一幕,却装作没看见,只是骑着马,加快速度朝李云龙的方向赶去。
又走了二十多分钟,一行人终于抵达了要去的村子。
他们没有在村口停留,直接朝着赵卫国新盖的房子走去。
到了房子门口,李云龙看着眼前崭新的房屋,带着疑惑说道。
“李村长,这恐怕不太合适吧?我这些年虽说没受太多苦、没挨过饿,但也知道像我们这样身份的人,通常都是住牛棚的。”
“你不让我们住牛棚,已经是很照顾我们了,可这房子……我刚才一路走来也看到了,这应该是整个村子里最好的房子,我们住在这里不太合适啊!”
听到李云龙的疑问,李大宝连忙解释。
“李云龙同志,这些房屋都有明确的归属,您尽管放心。”
“这些房子不是村子原本就有的,而是赵卫国他们一行人到了之后新修建的。”
“它们确实是崭新的,建成到现在还不到半个月。”
“我们村子目前也没有其他合适的地方安置大家。”
“不过幸运的是,你们来得比较早,还能分到专属的房子;要是之后还有人来,一旦没有多余的房屋,就只能去那边的大院暂住了。”
屠三刀紧接着问道。
“那个大院具体是什么情况呢?”
李大宝回答道。
“一开始,那个大院是专门给赵卫国他们的开荒团住的,只是里面的居住条件不算好,大部分房屋朝向都不好,晒不到太阳。”
“好在赵卫国会烧砖、会盖房子,还懂装修,而且当时春耕还没正式开始,时间比较充裕。”
“于是,他就带着大家盖了现在这些房子,另外还建了一所学校。”
“这样一来,我们屯子里的孩子上学就不用再跑到镇上去了,在村子里就能读书,实在是太方便了!”
听到李大宝这番话,李云龙立刻提出疑问。
“不对啊,你之前不是说通往镇子里的路上有土匪吗?”
李大宝默默点了点头,说。
“您说得没错,正因为路上有土匪,所以以前每次送孩子去镇上上学,我们村子和小冀营子的村民都会组织民兵带着枪护送孩子们去。”
“现在我们村子有了自己的学校,孩子们在村里就能念书了,而且那些来教书的年轻人都是心地善良的好孩子,他们自愿免费教我们的孩子认字、学知识!”
高志成夫妇听了之后,主动对李大宝说。
“村长,我们夫妻俩在帝都的时候也是做教育工作的,不过之前教的是大学生,教这里的小孩子我们也有能力。”
“如果目前没有其他需要我们做的事,我们俩也想去学校帮忙教书,您看可以吗?”
李大宝听到高志成的提议,立刻兴奋起来,连忙说。
“好啊,这绝对是大好事,怎么会不可以呢!”
“您放心,虽然我们暂时没法给您二位发工资,但一日三餐肯定能保障,绝不会让你们饿肚子!”
喜欢四合院:从下乡开始的逍遥生活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四合院:从下乡开始的逍遥生活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