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赵氏的人头落地和家产充公,如同在江南沉闷的政商界投下了一颗深水炸弹。那血淋淋的立威效果立竿见影,原本甚嚣尘上的公然罢市风潮几乎一夜之间销声匿迹,街头巷尾针对税改的恶毒谣言也明显减少。士族豪强们虽然心中恨意滔天,但面对谢砚之那把毫不留情、先斩后奏的尚方宝剑,暂时选择了蛰伏和观望,至少不敢再明目张胆地组织大规模对抗。
压下了最激烈的反扑,谢砚之与云映雪并未有丝毫松懈,反而趁热打铁,将全部精力投入到了税改核心举措的实质性推进中。真正的攻坚战,在于能否将那“漏斗”模型中最关键的几个破口真正堵上,让税银能够顺畅地流入国库。首当其冲的,便是 “清丈田亩,重定税基” 与 “推行票证,以票控税”。
清丈田亩,首战告捷于苏州。
苏州府,田赋重地,更是士族庄园林立之处。选择此地作为清丈田亩的第一战场,意义重大,阻力也最大。谢砚之亲自坐镇苏州,调集了稽查司大半的精锐力量,包括那些精通算术、不畏权贵的年轻干吏和从云氏钱庄借调来的老练账房,组成了数十支清丈小队。
清丈工作并非简单地拿着尺子量地。士族隐匿田亩的手段层出不穷:有的将良田伪报为贫瘠山地或河滩;有的利用“寄庄”、“投献”等名目,将田产挂在享有免税特权的功名士子或僧道名下;更有的与地方胥吏勾结,在鱼鳞图册上做手脚,瞒报面积。
对此,谢砚之采取了多管齐下的策略:
1. 高压震慑: 公开宣布,凡主动申报隐匿田亩者,可酌情从轻处罚,仅补缴往年欠税。若被清查出来,则一律视为恶意逃税,田产充公,人丁治罪。赵家的前车之鉴,让这道命令充满了血腥的威慑力。
2. 技术破局: 云映雪提前培训清丈人员,教他们通过对比不同年份的粮产记录、核查佃户数量、甚至观察农作物长势与上报土地等级的差异等方法,寻找破绽。同时,重金悬赏,鼓励知情人(如被压榨的佃农、被排挤的小地主)举报。
3. 异地用吏: 清丈小队成员大多来自外地,与本地士族无甚瓜葛,且小队之间相互监督,防止被收买。
4. 交叉验证: 将清丈结果与户部旧档、地方志记载、乃至漕运粮食来源地进行交叉比对,让隐匿者无处遁形。
工作推进得异常艰难,恐吓、贿赂、甚至小规模的暴力冲突时有发生。但在谢砚之的铁腕坐镇和执法队的强力护卫下,所有阻碍都被强行碾碎。
一个月后,初步结果汇总到谢砚之的案头。
看着那份厚厚的清丈报告,即便是早已有心理准备,谢砚之的瞳孔还是微微收缩了一下。
仅苏州一府,新清丈出的、此前未曾登记在册或严重瞒报的良田,竟高达六十七万八千余亩!
这个数字,相当于苏州府原有在册纳税田亩总数的近三成!这意味着,过去这些年,苏州府至少有相当于三成农业产出的税收,完全流失在了士族豪强的私囊之中!这还不包括那些被刻意低报等级的田亩所带来的税收损失!
“好一个‘士林清誉’!好一个‘与民争利’!”谢砚之冷哼一声,将报告重重拍在桌上,眼中寒光凛冽。这巨大的数字背后,是触目惊心的贪婪,也是对朝廷权威赤裸裸的蔑视。
这些新清丈出的田亩,被迅速编入新的鱼鳞图册,确定了产权(部分归还被侵吞的原主,大部分没收充公或重新招佃),并明确了未来的税赋额度。虽然彻底完成清丈和税基确定尚需时日,但仅此一项,预计每年就能为苏州府新增巨额田赋收入!这无疑是朝着堵住“漏斗”迈出的坚实一步。
与此同时,“推行票证”也在江宁、杭州等商业中心同步试点。
与清丈田亩的“硬碰硬”不同,票证制度的推行更侧重于建立新的规则和流程。云映雪亲自设计了官印交易票证的格式,采用特制纸张和复杂暗记以防伪造。票证上需详细填写交易双方信息、货物种类、数量、单价、总金额及应纳税额,一式四联,交易双方、承运方(如有)、税所各执一联。
推行之初,阻力同样不小。习惯了暗箱操作、偷漏税便利的大商贾们消极抵制,抱怨手续繁琐,泄露商业机密。一些税吏也因权力被约束、灰色收入减少而阳奉阴违。
对此,云映雪的策略是:
1. 宣传引导: 大量张贴告示,举办商户宣讲会,详细解释票证的好处——交易有凭据,纠纷易解决;纳税透明,避免吏员敲诈;长远看有利于建立商业信用。
2. 严厉惩戒: 宣布过渡期后,凡无官印票证的大宗交易,一经查实,一律视为偷税,重罚!并查处了几起顶风作案的典型案例,以儆效尤。
3. 利益诱导: 将使用票证的诚信商户与“税改过渡贷”申请资格、乃至未来可能的政府采购优先权挂钩。
在软硬兼施下,票证制度开始艰难地铺开。尤其是当中小商户发现,使用票证后,确实减少了税吏的随意盘剥,交易更有保障后,接受度逐渐提高。
两个月后,第一批完全依据票证制度征收的商税,从江宁、杭州等试点地区解送入库。
户部衙门内,钱益谦尚书捧着那份还带着江南湿润气息的税银入库清单,双手都在微微颤抖。他揉了揉眼睛,几乎不敢相信上面的数字。
“这……这仅是江宁、杭州两地,试行新法后第一个季度的商税?”他的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激动。
“回禀部堂,千真万确!”负责接收的户部郎中声音同样激动,“数额……数额远超往年同期!几乎是……是三倍有余!”
三倍!
这个数字如同甘霖,洒在久旱的户部官员心头!他们太清楚这意味着什么了!这还仅仅是两个府的部分税款!若是在全国推行开来,国库空虚的窘境将得到根本性的扭转!
急报以八百里加的速度,直送御前。
养心殿内,皇帝萧玚看着那份税银清单,一向深沉难测的脸上,终于控制不住地露出了难以掩饰的喜色!他猛地从御榻上站起,来回踱步,手指因兴奋而轻轻敲击着掌心。
“好!好!好!”他连说了三个好字,眼中精光闪烁,“谢砚之!云映雪!果然没有辜负朕之期望!”
这实实在在的税款,比任何奏章上的雄辩都更有力地证明了税改的必要性和正确性!也证明了他力排众议、启用这对“阎罗夫妇”的决策是何等英明!
“传旨!”皇帝停下脚步,声音洪亮,“嘉奖江南税改督办衙门所有有功人员!赐谢砚之麒麟服一袭,云映雪珍珠头面一副!所增税款,优先拨付边关冬饷及漕河紧要工段!”
皇帝的喜悦和嘉奖,如同春风,迅速传遍了朝野。那些原本对税改持怀疑甚至反对态度的官员,在铁一般的税收增长面前,也不得不闭上了嘴巴,或者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立场。
江南试点,“漏斗”之上,终于被撕开了一个坚实的破口。虽然前方的道路依旧布满荆棘,士族们的反扑绝不会就此停止,但这初显的成效,无疑为这场艰难的变革注入了最强的信心。
帝国的财政命脉,正在经历一场刮骨疗毒般的剧痛与新生。而执刀之人,已然看到了曙光。
喜欢何奈?何奈?应是缘浅情深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何奈?何奈?应是缘浅情深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