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华影的办公室,梁百韬便忍不住对张华说道:
“张生,这段时间你真是让我开了眼界!20亿的借贷,换旁人连开口的勇气都没有,你不仅敢提,还把利弊算得明明白白,连荣老都被你说动了,要给中鑫买栋大厦!”
他的语气里满是毫不掩饰的钦佩。
张华脸上不见丝毫松懈,语气平静道:
“20亿借贷只是谈妥了框架,在没有和置地签订合同前、一切都是空话。现在最要紧的,是联系汇丰谈好金山大厦的收购。”
梁百韬闻言一愣,满脸困惑地追问:
“张生,我们不是已经跟中鑫谈好20亿,足够收购置地的资产了吗?怎么还要找汇丰借贷?这不是多此一举吗?”
张华嘴角勾起一抹深意:“中鑫的资金是兜底,但汇丰作为港岛本土大行,跟置地、怡和这些英资洋行打交道多年。只有得到他们的同意和帮助,才能把实实在在的资产吃下去。”
梁百韬听到这里,猛地倒吸一口凉气。
眼睛瞬间瞪圆了,声音都因为震惊而有些变调:
“张生!你……你难道是想……两边通吃?!”
他感觉自己喉咙有些发干,几乎是下意识地压低了声音,仿佛怕被什么看不见的人听去。
这……这可是带着华影在走钢丝啊!
一旦市场有半点风吹草动,或者收购后收益不及预期,光是两边的利息就能把华影彻底压垮!”
梁百韬脑海里飞速计算着可能的债务规模和现金流压力,越想越是心惊肉跳。
一把梭哈将负债率拉到接近50%,这已经超出了他熟悉的资本运作范畴,更像是一场豪赌。
就在这时,办公桌上的电话突兀地响了起来。
梁百韬看了一眼来电显示,看向张华请示道:
“汇丰的来电!”
张华接起电话:“喂,我是张华。”
电话那头,传来了汇丰银行大班沈弼那口带着典型英伦腔调的粤语。
声音平和,却藏着一丝难以掩饰的怨气:
“张生,我听说你刚刚去拜访了中鑫的荣先生?看来,我们之间的合作不是很愉快!”
张华语气里还带着一丝轻松的笑意:
“沈弼先生的消息真是灵通。不错,确实是去谈了谈合作。不过,我与汇丰的合作意向,从未改变。中鑫是家人,汇丰是伙伴,这一点,我分得很清楚。”
电话那一头陷入沉默,明显他被张华的话语绕懵了。
张华直接切入主题:“正好沈弼先生来电,关于金门大厦的收购,我依然希望能得到汇丰的支持。我的预期是,收购价控制在7亿港元之内,并且,”
他刻意放缓了语速,清晰地说道,“我希望利率方面,汇丰能给予最大的优惠。”
电话依然沉默了片刻,显然沈弼在快速权衡。
张华去过中鑫,这无疑增加了华影的筹码,也传递了一个明确的信号。
华影并非只有汇丰一个选择,但同时,张华又明确表示继续与汇丰合作,又展现了足够的诚意。
几秒钟后,沈弼的声音再次响起,恢复了公事公办的沉稳:
“7亿的价格,我们可以协助帮忙收购。至于利率……基于华影良好的信誉和建立我们双方长期的合作关系,汇丰可以提供低于市场水平的优惠利率。”
“非常感谢沈弼先生的支持!”
张华的笑容变得真切了一些,“我在港岛停留的时间不多,希望能尽快见到合同协议的签订。”
两人又客套了几句,张华挂断了电话。
办公室里短暂的寂静,被梁百韬急切的声音打破:
“我还是担心,集团步子迈得太大。收购大厦容易,可要把这么多办公面积租出去,需要时间。国内企业来港岛设立分支机构,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成规模的事。”
张华没有直接反驳,“梁生,你担心的没错。所以,”
他笑了笑,“接下来的事,就要靠你了。”
“靠我?”
梁百韬一怔,完全没跟上张华的思路。
他以为张华会解释如何招商,如何运作资产,却没想到话题突然转到了自己身上。
“对,靠你。”
张华走回办公桌,从抽屉里取出一份早已准备好的瑞士汇票,递到梁百韬面前。
“这是我答应你的投资,两百万美元,应该足够你创立一家专业的金融服务公司。”
梁百韬彻底愣住了,又抬头看看张华,以为自己听错了:
“张生,您……您说什么?创业?我?”
“我没有太多的时间待在港岛,还需要你分心,帮我一边照看华影在港岛的业务,一边创办自己的公司。”
张华的语气变得郑重,“你的专业能力,我一直都非常信赖。”
他心里清楚,华影港岛子公司明面上虽由何婉琼掌管,但这次收购完成后,产业规模会成倍增长,内地方面必然会介入。
找一个足够专业、又绝对可靠的人,帮自己盯着这边的盘。
而要让对方真心实意地扛下这份责任,就得给人家看到实实在在的奔头,让他有机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
几日后,总政李老带着联合中枢组建的赴港工作团队,刚从特区口岸过岸。
随行的秘书脸色难看,递过来一张报纸,
“李老,您看这个!”
李老接过一看,只见《南华早报》头版标题刺眼夺目:
《大陆华影集团7亿闪电签约!金门大厦易主,港府助推内地资本首入中环核心圈》
报道里白纸黑字写着,签约仪式已于昨日下午在汇丰总行完成,华影已支付1亿港元定金,将通过大厦抵押给汇丰借贷,完成从汇丰银行为首的债权人手里,反向接管和处置了佳宁的资产。
李老看到瞬间感觉天都塌了,国内只是批示了收购方案。
自己这帮人都还没来得及审核,这混小子怎么签字了?
国内明明已经发电指示……
一旁的中枢审核组组长强压着怒火,沉声道:
“我们还收到消息,华影不仅签了金门大厦,还在跟置地谈23亿的资产包收购,国内资产涉及大额收购,按规定得经中枢审核通过、出具正式批复文件。一个集团高级管理员,怎么会有这么大的权限?他到底是奉了谁的指示,敢绕开审核流程直接签字?”
助理连忙翻看随身携带的备案资料,语气有些慌乱道:
“备案里华影去年赴港上市时,为了适配港岛资本市场的高效运作,中枢特批过……‘紧急商业决策授权’,……”
“够了……”
审核组组长大声呵斥道:“上市跟资产收购有关系?”
私自签下7亿港元的收购协议,已经是严重违反纪律和程序。
国内正准备组织一批优质企业赴港上市,要是都这样玩,那岂不是乱了套?
出现这样的事,个人撤职查办都是轻的,整个集团公司的相关负责人都要清算!
喜欢华娱:从八一厂当编剧开始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华娱:从八一厂当编剧开始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