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要问,这个世界的真理是什么?
后世有个开国之主曾经有过总结:真理就在你的大炮的射程之内!
春秋时期有个着名的宋襄公,后人对宋襄公的了解,大多在他与敌军交战时还讲仁义道德,导致战败这件事上。
但其实,讲仁义道德并没有错,错就错在宋襄公的武力不够。
没有足够强的大炮,你也配在战争中讲道德?
正如一个人在他贫穷、落魄的时候,谁都可以瞧不起他,而若是有一天他有钱了,发达了,当了官了,这世界骤然就变得美好了,身边的人一个一个都变得和善可亲了……
如今妶玉想要招降大西军残部,其实也是同样的道理,你以为你派几个官员去,封几个官职,这些人就能死心塌地地跟着你了吗?
怎么可能!
要想让这帮骄兵悍将对你死心塌地,再也不会反叛,就必须从精神上征服他们的人心。
而落到实际行动上,其实还是那句话:胡萝卜加大棒。
在妶玉的命令下,李书恒的炮兵旅数炮齐发,将嘉陵江北岸西军驻地附近的一片小树林夷为了平地。
在向对方展示了肌肉后,紧接着得给颗甜枣了。
等炮击停止后,就该轮到招降的使者登场了。
刘廷举自告奋勇,愿意前往北岸招降西军残部。
这一点倒是出乎妶玉的预料,因为招降使其实是一个高危职业,对方要是有意接受招安,那还则罢了。要是对方不接纳,那招降使大部分情况下都是死路一条。
对于派刘廷举去北岸招降西军,妶玉起先是不同意的,虽然他对招降张定国有信心,但对张可望她就没有信心了。
历史上的张可望一度挟持永历皇帝,逼迫南明朝廷立他为王,后来甚至投降了清军。
这个人军事能力一般,但是政治能力很强,野心也大,她担心张可望从中作梗,为了个人的皇帝梦阻止西军降明,杀了招降使。
“殿下,当初廷举困守重庆,若不是殿下从中斡旋,廷举早已性命休矣!殿下仁德,正当是西军将士效命的明主!殿下救命大恩,廷举无以为报,愿舍命为殿下招降西军!”
“将军!不可呀将军!”
刘廷举的部下纷纷上前阻止。
“将军在西军时,就曾得罪过那张可望,如今张献忠已死,张可望必定做起了当皇帝的梦,他怎么肯让西军接受招安?将军此去,张可望必定以叛国投降的借口,诛杀将军,以断了西军接受招安的路!”
但无论部下们怎么劝阻,刘廷举都意志坚定。
其实他也想开了,这些日子投入妶玉麾下后,他最大的焦虑,就是太舒服了。
这种感觉就好像……一个996的打工人有一天考上了公务员,上岸了!
以前自己是到处逃命的反贼,活了今天不知道有没有明天,现在突然成了官军了,老板还是皇帝的女儿!
按理来说,这是幸福啊,怎么会焦虑呢?
他焦虑其实是两个原因:
第一,他没有立过什么功劳,无功受禄,他心里不安,说实话,也怕被人瞧不起。
第二,当初和他一个战壕搏命的兄弟们,他们如今还在做反贼,被清军追着逃命,吃了上顿没下顿,他实在不忍心。
所以,这次他坚决地要冒生命危险去招降西军,一是为了立功,二是为了救那些兄弟。
见刘廷举视死如归,他的部下们一齐向妶玉跪下,请求与主将一同前去,要死一起死!
不得不承认,西军这些将领们内部确实是很团结,真的是同生共死的,也难怪他们的战斗力远远比明军强悍了。
见他们如此坚决,妶玉没有反对,而是默默地点了点头,同意了。
不久之后,嘉陵江南岸打起了休战旗,一艘大船载着几十个人朝北岸驶去。
张定国站在岸边,朝船上望去,只见船上刘廷举等将领全部袒露上身,用绳子捆住双手,背上还捆了根树枝。在他们身后,还有一个太监和十几个侍卫。
刘廷举?他不是投降了明军吗?这是来当说客了?
不对,当说客怎么还玩起了负荆请罪?
等上了岸,刘廷举及其部下将领纷纷跪在张定国的面前,痛哭流涕地向张定国请罪。
“小将军!末将等有负小将军信任,丢了重庆,请小将军治罪!”
张定国的脸上非常平静,没有喜怒。
责罚?怎么责罚?
难道刘廷举坚持死战,重庆就不会丢了吗?
明军曾英手上几万人围攻重庆,就凭刘廷举手里那点人,本来就守不住的,更何况当时嘉陵江里还有妶玉的军队在。
“刘将军说笑了,如今你是朝廷官军,我们是反贼,何来责罚一说?”张文秀嘲讽道。
张定国用手按住了张文秀的肩膀,阻止了他继续嘲讽刘廷举等人。
“刘将军请起,战争有胜败乃是常事,重庆之战两军实力悬殊,我不怪刘将军。”
历史上对张定国的评价,除了军事能力一流之外,最明显的一个好评,就是他对待部下非常宽容,因此其部下对他非常爱戴和忠心。
张定国亲自扶起了刘廷举和众将,为他们解下了绳子。
“刘将军既已成了朝廷命官,此番前来想必是为招安吧?”
那是,傻子都看出来了。
你们先是几十门大炮齐发,把一片小树林给轰没了,如此赤裸裸地威慑之后,又派人来,那不就是来招降的嘛!
其实张定国并不排斥接受招安,因为自始至终,他就认为只有联明才能对抗清军。
当初张献忠在成都登基当了皇帝之时,他就公开提出联明抗清的战略。
不过如今张献忠已死,张定国也没有当皇帝的野心,西军的实力显然也不足以独立存在了,接受明朝的招安,其实是最佳的选择了。
但张定国最担心的,是张可望和张能奇。
张能奇没有什么主见,但是就听张可望的。
而张可望的野心,随着张献忠的死,也越来越膨胀,最近已经开始以西军老大的身份发号施令了。
很显然,接受明朝招安最大的阻碍,是张可望。
如今南岸派来使者,必然瞒不过张可望,他很快就会赶过来,到时候,恐怕他一定会从中作梗,搅黄了招安。
张定国所料不错,没过多久,张可望便带着几百骑兵风尘仆仆地赶到了张定国营中,刚一见到刘廷举,便命令手下以叛国投敌的罪名,将刘廷举等人就地正法!
刘廷举身后的大太监卢九德吓得打了一个激灵,下意识地护住了身后的一个小太监。
那么,刘廷举是生是死?
卢九德又为什么要保护一个小太监呢?
喜欢大明贞德传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大明贞德传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