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世家:从秦末开始

道之起源

首页 >> 千秋世家:从秦末开始 >> 千秋世家:从秦末开始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首辅家的傻儿子天唐锦绣不宋生存:我乃梁山一匪兵入赘王婿大唐如意郎超神大军阀大明世祖封侯民国军阀:从十里洋场千王开始
千秋世家:从秦末开始 道之起源 - 千秋世家:从秦末开始全文阅读 - 千秋世家:从秦末开始txt下载 - 千秋世家:从秦末开始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429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公元前149年 汉景帝中元七年 秋末

北地的秋日,天高云淡,湟水碧透。丰收的喜悦尚未散去,狄道城中弥漫着谷物归仓后的安宁与满足。官仓充盈,市面繁荣,边关暂无烽火,西域馆书声琅琅,一切似乎都预示着一段太平时光的到来。靖王府内,李玄业批阅着各地上报的秋粮入库文书,脸上带着欣慰之色。去罗河谷地的新渠成效卓着,今岁赋税大增,边军粮饷充足,民心安稳,这一切都让他深感欣慰,也觉得肩上担子稍轻。他轻抚着胸前的魂佩,感受到一丝若有若无的暖意,心中对父王的庇佑更加感激。

然而,在这片祥和景象之下,敏锐者却能察觉到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气氛。郡府接收朝廷邸报的掾吏发现,近来从长安传来的文书,关于各诸侯王言行、各地政绩考评的内容明显增多,字里行间透着一种不同寻常的审视意味。边关的斥候也回报,虽然大规模犯边未见,但匈奴小股游骑的侦察活动似乎更加频繁和大胆,尤其是在一些以往并不重视的偏僻地段。一种山雨欲来前的压抑,正悄然积聚。

这一日,郡丞公孙阙步履匆匆,面色凝重地走入靖王府书房,手中紧握着一卷密封的帛书。

“王爷,长安‘潜渊’密报,最高等级。”公孙阙的声音压得很低。

李玄业神色一凛,挥手屏退左右,接过帛书迅速展开。越看,他的眉头皱得越紧。密报详细记述了近日长安朝会上的一场激烈辩论:御史大夫晁错再次上呈《削藩策》,言辞比以往更为激烈,直指吴王刘濞“煮海为盐、铸山为钱、富埒天子”,楚王刘戊、赵王刘遂等皆“骄奢不法,阴蓄甲兵”,并明确提出“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反迟,祸大”的论断。朝中支持者与反对者争论不休,而天子虽未当场决断,但态度似乎有所倾向。更引人注目的是,有朝臣在议及边镇藩王时,虽未直接点明北地,却提出了“边镇重臣,久居方面,兵精粮足,虽目下恭顺,然亦需未雨绸缪,加强监察,以防微杜渐”之议。

“晁错……削藩……”李玄业放下帛书,目光投向窗外,心中波澜起伏。他深知,这场风波绝非仅关乎关东那几位强大的叔父辈诸侯,一旦朝廷决心削藩,整个诸侯体系都将面临巨变,地处西陲、手握重兵的北地靖王府,绝无可能置身事外。

“王爷,此事实在关系重大。晁错此议,可谓石破天惊。若陛下准奏,天下震动啊。”公孙阙忧心忡忡。

“是啊,”李玄业缓缓道,“树欲静而风不止。我北地虽忠心为国,镇守边陲,然在此非常时期,一举一动,更需如履薄冰。”他沉吟片刻,吩咐道:“此事暂且保密,仅限于我等数人知晓。加派‘潜渊’人手,密切关注长安动向,尤其是陛下对晁错之策的最终态度,以及……对我北地是否有特别的旨意或风声。边境各塞障,加强戒备,斥候放出百里,严密监视匈奴王庭及各部落动向,不得有误!”

“臣明白!”公孙阙领命而去。

书房内重归寂静,李玄业却心潮难平。削藩之议如同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他走到巨大的舆图前,目光扫过关东那片广袤的诸侯封地,又落回自己治下的北地郡。北地虽稳,然地处对抗匈奴的前沿,若朝廷政策剧变,引发内乱,匈奴必乘虚而入,届时内忧外患,后果不堪设想。他下意识地握住胸前的魂佩,那冰凉的触感此刻却让他感到一丝奇异的安心。“父王,若风暴将至,孩儿该如何自处?方能保我北地安宁,不负您的期望?”他心中默念。

几乎在李玄业收到密报、心绪不宁的同时,九天之上,紫霄神庭之中,神帝李凌的神念亦生出了强烈的感应。并非他直接窥知了长安朝议的内容,而是通过那玄妙的信仰连接,他清晰地“看”到,从北地郡,尤其是狄道靖王府方向汇聚而来的信仰光流中,那代表“稳定” 与“繁荣” 的平和光泽,突然泛起了一丝细微的、代表着“忧虑”与“不确定性” 的波动。这波动的核心,正来源于他的儿子,魂佩的持有者李玄业。

“业儿心绪不宁,必有大事发生。”神帝心念电转,神目如电,跨越万里虚空,投向那帝国的心脏——长安未央宫。尽管有帝都龙气与重重法度阻隔,无法清晰“听”到朝堂辩论,但他能模糊地感知到,一股强烈的、带着“变革”、“冲突” 与“肃杀” 气息的“势”,正在长安城上空凝聚、盘旋,并且其影响范围,正隐隐指向四方诸侯,其中一道微弱的牵连,赫然指向西北方的北地!

“削藩之议……终于到了这一步吗?”结合李玄业的忧虑与长安的“势”,神帝瞬间明悟。他深知此事的严重性,这不仅是朝廷与诸侯的权力博弈,更关乎整个天下的安定,自然也关乎北地李氏的存续与信仰的根基。

神帝并未直接向李玄业揭示长安的具体谋划——那过于干涉天机,且易使其产生依赖。而是将一股蕴含着“冷静”、“警惕”、“持重” 以及“以不变应万变” 意念的暖流,通过魂佩,缓缓渡入李玄业心田。这并非具体的指示,而是一种心境的加持与方向的引导。

狄道王府中,正对舆图苦思的李玄业,突觉魂佩传来一阵沉稳的温热,一股莫名的冷静与清晰感驱散了他心中的焦躁。他深吸一口气,目光重新变得锐利而坚定。“是了,慌乱无益。当前首要,是稳固自身,静观其变。北地越稳,我才越有应对变局的资本。”他立刻传令,召周勃、公孙阙及军中核心将领密议。

与此同时,神帝的神念也扫向了北方草原和西方边陲。在朔方方向,他注意到几股匈奴精锐斥候的活动轨迹有些异常,似乎在对几条以往不被重视的险峻山道进行反复勘测,带着一种试探性的谨慎。而在玉门关外,虽然车师、龟兹等国表面安静,但一些商队传来的零星信息显示,匈奴的使者似乎在更西边的某些绿洲城邦活动频繁。

“内外交困之象已显。”神帝心中了然。朝廷欲削藩,内部必生动荡;而外部强敌,绝不会放过这等良机。北地此刻,恰如风暴将临前的孤舟。

接下来的日子,北地郡在外松内紧的状态下运行。李玄业更加勤勉地处理政务,督导秋防,核查粮储,整顿军备,一切都有条不紊,甚至比以往更加细致。他对内示以宽和,减免部分赋税,抚恤孤老,进一步收拢民心;对外,则严令赵破奴、王猛等边将提高警惕,加派斥候,但严禁主动挑衅,保持守势。他的一系列举措,沉稳持重,隐隐符合了“静观其变,巩固根本”的策略。

紫霄神庭中,李凌“看”着儿子的应对,微微颔首。李玄业虽年轻,但经过去岁战事与这大半年理政的磨练,已显露出处变不惊的潜质。随着北地内部愈发稳定,那信仰光流中的“忧虑”波动逐渐平复,“稳定” 与“民心” 的光辉反而因为应对得当而更加凝实。这份在潜在危机面前展现出的定力与治理能力,转化成了更为坚实的信仰之力,汇入神庭。

然而,神帝也知道,真正的考验尚未到来。他尝试将神念投向更遥远的关东,吴、楚等国的上空。那里,一股“怨愤”、“骄横” 与“杀伐” 之气正在不断积聚、发酵,与长安的“肃杀”之势隐隐形成对冲。天下大势,已是暗流汹涌,一触即发。

秋意渐深,北风渐起。狄道城头,“李”字王旗在风中猎猎作响。李玄业登城远眺,目光似乎要穿透千山万水,看清那即将到来的风暴。他手中的魂佩,温润依旧,给予他无声的支持与力量。

“山雨欲来风满楼啊……”他轻声叹息,但眼神中已无慌乱,只有属于一方之主的沉稳与决断。

紫霄宫中,神帝收回目光,周身神辉流转。他知道,平静的日子恐怕不多了。他必须积蓄力量,在这场即将席卷天下的风暴中,护佑北地这艘航船,护佑李氏家族的传承。神佑之道,将在真正的惊涛骇浪中,迎来严峻的考验。

【史料记载】

* 官方史·汉书·晁错传:“错又言宜削诸侯事……削其地便……上令公卿……莫敢难……”

* 家族史·靖王本纪:“景帝中元七年秋,长安有削藩之议起。玄业公闻之,内紧外松,修明内政,谨守边陲,静观其变。是时,北地安堵,民心不扰。”

* 宗教史·紫霄神帝显圣录:“帝君临霄,察天下将乱,削藩议起。乃定嗣君之心,使其持重应变。北地遂能于大变将临之际,稳如磐石,信仰弥坚。”

* 北地秘录·山雨欲来:“七年秋末,朝议削藩风声至。靖王玄业沉机观变,内修政理,外固边防,人莫测其意。然郡中晏然,盖有神佑,得保平静。”

(第四百二十九章 完)

喜欢千秋世家:从秦末开始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千秋世家:从秦末开始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战龙归来林北盛世宠婚:帝少的心尖萌妻颜语新书神医御兽后大明小郎君魂断桃花村百鬼夜行波矮子的开挂人生惊!小可怜竟是玄学大师特工冷妃:绝情王爷休想逃女施主请留步总裁强势爱:染指,小甜妻!傻妻种田:山里汉子放肆亲战婿归来土豪系统总裁前妻很抢手金玉良缘之肖少霸爱侯门福妻征天战途宿主她甜入心扉离婚后大佬前夫赖上我
经典收藏开局茅草屋,终成女相从我是特种兵开始成为战神九公主她靠撒娇搞定六界大神三国:签到三年,成为绝世战神一穿就成绝世高手爱妃,本王俯首称臣大明风华:吾乃永乐第四子穿越之边疆崛起手握帝国时代,系统疯狂暴兵大明虎威军门重历战争年代虽然开挂我还是要稳水浒之小孟尝大唐:我老婆是武媚娘系统:重生大明,开局倾家荡产风水卜卦我妻上将军大明极品皇孙墓园崛起蠢萌娘子:夫君要乖乖
最近更新大明博弈穿越大秦之我和始皇帝抢下班财倾山海社畜?不,系统说我是天选之子穿越大唐,我是李建成?红楼:贾政从教坊司救人帝业从捡垃圾开始叩星穴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挽大明天倾:从驿卒开始撞邪后我靠物理驱魔封神魂穿三国收服一百单八将三国:我在三国支教谋天录逆天改命:牛马玩穿越让你当山匪,你抢天下美人建神朝这饷,李自成拷得我崇祯拷不得?猎秦梦主:从拾荒开始三国:开局被吕玲绮捡回家撰鼎记
千秋世家:从秦末开始 道之起源 - 千秋世家:从秦末开始txt下载 - 千秋世家:从秦末开始最新章节 - 千秋世家:从秦末开始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