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47年 汉景帝中元九年 七月至八月
盛夏的北地,阳光炽烈,将狄道城头的青砖烤得滚烫。去罗河谷地的麦浪已是一片金黄,在热风中摇曳,等待着最终的收割。湟水奔腾,水量较春汛时稍减,却依旧滋养着两岸的沃土。这是一年中最富饶、也最繁忙的时节,丰收的喜悦冲淡了边关的肃杀,市井的喧嚣掩盖了朝堂的波谲。然而,在这片看似升平的景象之下,一股无形的压力,正随着季节的炎热,悄然积聚,弥漫在北地高层的心头。
靖王府的书房,四角放置着巨大的冰鉴,散发着丝丝凉意,却驱不散空气中那份沉甸甸的凝重。李玄业端坐案前,指尖抚过一份刚刚送达的、由朝廷中枢发出的寻常邸报。邸报内容并无特别,多是各郡县雨泽粮价等寻常政务汇总,但其中一行不起眼的短讯,却让周勃与公孙阙屏住了呼吸:“上以关东平,四海初定,欲遣使巡阅边镇,犒劳将士,观省风俗,预计秋后成行。”
“王爷,”周勃的嗓音带着一丝干涩,“朝廷……又要派使者来了。而且,此次是‘巡阅边镇’,非比寻常抚慰。”
公孙阙眉头紧锁:“秋后成行……时间颇为微妙。条侯新丧,朝局未稳,陛下此时派使巡边,其意恐非仅仅是‘犒劳观风’如此简单。怕是……要亲眼看看,各路边镇,尤其是手握重兵的藩镇,在经历了七国之乱、条侯之变后,究竟是何种光景。”
李玄业没有立即回答,他的目光投向窗外刺眼的阳光,仿佛要看清那光芒背后隐藏的意图。周亚夫的死,如同一块巨石投入深潭,余波未平。陛下此举,是常态的巡检,还是新一轮审视与震慑的开端?是担心边镇不稳,还是对边镇起了更深的疑忌?主动上表请罪、自罚俸禄的举措,是让朝廷暂时放下了心,还是反而引起了更多的关注?
他收回目光,指尖在案几上轻轻敲击着,发出规律的嗒嗒声,在寂静的书房里格外清晰。怀中的魂佩传来温润的触感,一股“静”、“定” 的意念缓缓流淌,让他纷杂的思绪渐渐沉淀,心湖重归澄澈。
“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李玄业终于开口,声音平稳有力,“陛下派使巡边,乃是天子关怀边陲、示恩将士的体现。我北地,坦然迎之即可。”
他看向周勃和公孙阙,眼神锐利:“勃兄,今岁夏收乃重中之重,必须确保颗粒归仓,账目清晰。官仓府库,需再次盘查,务必账实相符。郡内刑狱案卷,需加紧清理,不得有积压冤滞。吏治考核,需更加严格,尤其要严查贪墨渎职、欺压百姓之举,若有作奸犯科者,立惩不贷!我们要让使者看到的,是一个仓廪充实、吏治清明、百姓安乐的北地!”
“老臣明白!定当全力以赴,不出纰漏!”周勃肃然应道。
“公孙先生,”李玄业又道,“边军各部,操练照常,军容务必整肃,然传令诸将,谨守营盘,无令不得擅动,更不许与使者扈从发生任何冲突。对使者问询,需据实以告,然涉及军机要害,需斟酌言辞,或可引其查阅已上报兵部的文书。总之一句话,坦荡无私,有节有度。”
“臣遵命!”
“另外,”李玄业沉吟片刻,“以本王名义,再上一道谢恩表。内容便是恭谢陛下圣恩,感念朝廷体恤边镇,北地军民翘首以盼天使莅临。并再次陈情,北地僻处西陲,胡患未靖,将士戍边艰苦,然必当恪尽职守,以报皇恩。再……可附上今岁夏收大略预估,言明若得丰稔,除上缴国库、留足军需外,愿再献新粮万石,充盈太仓,以表忠心。”
这道奏表,既是例行公事的迎驾谢恩,也是再次强调北地的边镇属性和忠君之心,同时以“献粮”之举,示以恭顺,弱化“拥兵”的敏感印象。
命令下达,北地郡这台庞大的机器,再次以更高的效率运转起来。田野里,收割的农夫挥汗如雨;官仓前,检验的胥吏一丝不苟;校场上,操练的士卒喊声震天;郡府各曹衙,文书流转更加迅捷。整个北地,如同一张拉满的弓,紧张而有序,等待着那支来自帝都的“箭”。
* *
九天之上的紫霄神庭,万古不变的宁静中,倒映着下界的纷扰。李凌的神念,清晰地感知到,那源自北地的信仰光流,因朝廷将遣使巡边的消息,产生了明显的波动。一股“紧张”、“审慎” 乃至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 的灰色气息,自狄道城为核心弥漫开来,尤其是充斥于官署、军营等体系内。这并非恐惧,而是一种面对未知审查时的本能反应。
然而,这股波动并未持续扩散或加剧。随着李玄业迅速做出“坦然迎之”的决断,并下达一系列周密而积极的指令,一股强大的、混合着“自信”、“秩序” 与“凝聚力” 的赤金色光辉,随之勃发,如同坚实的堤坝,有效地安抚并引导着那信仰的河流,使其虽波澜微兴,却流向稳定,不见溃散之象。北地这方天地,在其主宰者的带领下,展现出了一种外松内紧、蓄势待发的蓬勃气象。
“业儿已能从容应对风波了。”神帝心中默许。这次巡边,是危机,亦是契机。若应对得当,或可进一步消除朝廷疑虑,巩固北地地位。
他的神念掠过北地山川。夏收时节,最怕阴雨连绵。神帝并未改变天时大势,那太过逆天。他只是极其精妙地,在麦收最关键的几日,引导了几股高空气流,使得天空云量分布恰到好处,既避免了持续的暴晒导致麦粒过于焦脆易落,又确保了有足够的晴好天气进行抢收和晾晒。在几个大型官仓进行粮食入库时,他让一阵阵“恰好”吹来的、干燥而清爽的微风,掠过晒场和仓库,有效地防止了新粮受潮霉变。这些细微到极致的“天时”相助,使得北地的夏收进行得异常顺利,粮食品相极佳。
对于北地内部的吏治民情,神帝的“干预”更为隐秘。他让几名素有清正之名的巡察御史,在检查案卷时“偶然”发现了几处以往被忽略的疑点,顺藤摸瓜,查处了两名虽有背景但劣迹斑斑的胥吏,起到了敲山震虎的作用,使得官场风气为之一肃。当有关“使者将至,需打点关节”的流言在少数吏员中悄悄传播时,神帝让最先散布此言的几人,接连“意外”地遭遇了严格的审计或考核,有效地遏制了这股歪风。这些看似偶然的“人事”变化,无声地净化着北地的治理环境。
最重要的,仍是李玄业自身。面对即将到来的、意图不明的朝廷大员,保持心态的平稳和思维的清晰至关重要。神帝通过魂佩,持续输送着“中正”、“平和” 与“明察” 的意念。这并非具体的应对策略,而是一种心境的加持。当李玄业因筹备事宜而焦虑时,这意念能助他“气定神闲”;当他需要权衡接待规格、把握应对分寸时,这意念能让他“洞察秋毫”,做出最符合北地利益的判断。这份来自“父王”的无声支持,是他在复杂政治博弈中最大的底气。
八月,夏收基本结束,北地郡迎来了一个罕见的丰年,官仓民廪皆满,民心雀跃。就在这时,朝廷使团即将出发的正式公文抵达狄道。此次正使乃是光禄勋徐悍,副使为谏议大夫爰盎,皆是景帝身边颇具分量、以刚直敢言着称的官员。使者人选,愈发印证了此次巡边绝非寻常抚慰。
李玄业闻报,神色不变,只下令依最高规格准备迎候事宜,并再次严饬各部,一切务必合规中矩,坦荡无私。
秋风中,狄道城外的官道上,尘土微微扬起,仿佛预示着远方客人的临近。北地上空,看似天高云淡,却有无形的压力,缓缓迫近。
紫霄宫中,李凌的神念静静地笼罩着这一切。信仰的光流,在紧张与期待中,沉淀得更加凝实。他知道,一场新的考验,即将开始。
【史料记载】
* 官方史·汉书·景帝纪:“(中元)五年……秋……匈奴入雁门……太守冯敬战死……” (注:此处引用史料显示秋季边患多发,朝廷巡边亦多在此季,用于佐证剧情时间背景)
* 家族史·靖王本纪:“景帝中元九年秋,朝廷遣光禄勋徐悍、谏议大夫爰盎巡边。玄业公肃迎天使,政务军务,坦然示之,北地大治,得使者嘉许。”
* 宗教史·紫霄神帝显圣录:“帝君临霄,察天使将临,乃定嗣君之心,使其从容备御。暗调晴雨以利刈获,微正风气以肃吏治。北地遂能于天威审视之下,气度自若,根基愈显。”
* 北地秘录·风雨如晦:“九年秋,天使徐悍、爰盎巡边。靖王玄业内外修明,坦然迎之。使者见边镇整肃,仓廪充盈,吏治清明,乃还报天子,北地由是安固。”
(第四百四十五章 完)
《千秋世家:从秦末开始》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315中文网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315中文网!
喜欢千秋世家:从秦末开始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千秋世家:从秦末开始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