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秋执柴的手微颤,正待寻个借口,却听朱棣自顾自接道:“定是先生施展了仙家手段。我只想知道寻常百姓种植需时几何?”
何秋暗松一口气:“普通人种植约四五个月可收,一年两熟,确是实惠的粮种。”
朱棣赞叹:“一年两熟实乃良种!先生连这等作物都能培育,令人拜服!」
何秋摆手:“不过红薯虽好,不宜长期作主食,推广时需告知百姓。”
“这是为何?”朱棣诧异地睁大眼睛。
何秋迟疑片刻,轻声提醒:“红薯若吃太多,容易胀气,会常放屁。”
朱棣闻言大笑:“我当是什么事,这有何妨?只要百姓能吃饱,放几个屁算什么!”
何秋默默看了朱棣一眼,心想他定是没见识过被臭气笼罩的滋味。当年学堂里同窗们吃坏了肚子,整夜此起彼伏的动静,简直让人终生难忘。
不过转念一想,明初百姓生活困苦,灾年甚至易子而食。与这些相比,红薯那点缺点确实不值一提。生存与生活,终究是不同的。
“殿下自行斟酌便是,我只是提个建议。”何秋不再多言。
朱棣点头,转而说道:“先生在城西的场地已备好,用于研制火铳。若有空闲可前去察看,需要什么尽管找金忠。”
何秋心里一沉。如今时机未到,藩王私造火器必招猜忌。但他面上仍应承:“殿下放心,我自会安排。”
他早已打定主意,真要研制时便以材料不足等理由拖延。这个时代缺乏合适金属,推脱起来倒也容易。
朱棣并未察觉,仍满怀期待:“待先生研制成功,本王何惧蓝玉?更能驱逐外敌,保大明安宁……”
话未说完,一阵诱人香气忽然飘来。
“好香!这是什么味道?”朱棣忍不住咽了咽口水,腹中咕咕作响。
何秋笑道:“烤红薯快好了,待会殿下尝尝便知。”说着掀开锅盖,香气愈发浓郁。
“唔!”朱棣眼睛一亮。
朱棣深深吸气,再次感叹:“这香味实在诱人,简直能比得上肉羹,本王已经等不及要尝一尝了。”
第28章 一株千金
蓝府正厅。
蓝玉端坐主位,面色阴郁。
蓝庆与蓝四勇跪伏在地,神色惊慌。
“朱棣那小子刚到任上,竟敢动我手下的人,这分明是在给我下马威!”
蓝玉说得咬牙切齿。
蓝庆连忙附和:“表哥说得极是,朱棣就是存心要削您的面子。依我看,咱们根本不必对他客气,得想法子压一压他的气焰!”
“住口!”
蓝玉怒视蓝庆:“我叮嘱过多少回,眼下情势敏感,叫你们少惹是非,你全当耳边风了?”
蓝庆委屈道:“我哪知道泡面和啤酒都是何秋的买卖,我只当是……”
话未说完,蓝玉已一脚将他踹倒在地,厉声喝斥:“滚去治伤,别在这儿碍眼!”
“是是是!”
蓝庆不敢多言,慌忙爬起身退出大厅。
蓝玉冷哼一声,转向蓝四勇:“你把昨天面馆里的事原原本本再说一遍,不许漏掉半点细节,听清楚了?”
“是!”
蓝四勇应声,将昨日的冲突经过又复述了一遍。
蓝玉静默片刻,眯眼问道:“这么说来,那个叫何秋的,确实很得朱棣看重?”
蓝四勇点头:“确实如此,我看燕王——不,朱棣对他颇为恭敬。”
蓝玉端起茶盏,语气平淡:“我让你们查何秋的来历,查得如何了?”
“这……”
蓝四勇惭愧低头:“孩儿无能,没探到太多消息。此人仿佛凭空出现,目前只知他是随朱棣一同走出山林来到顺天府的,请义父恕罪。”
蓝玉沉默少顷,摆了摆手:“无妨,这不怪你们。能让朱棣如此敬重,必有其过人之处。”
蓝四勇惊讶地望向蓝玉。
在他记忆中,义父从未这般宽和,今日着实反常。
“义父……您真不责罚孩儿?”
蓝四勇忍不住问道。
蓝玉淡然道:“自然不怪你。现下有个新差事交给你办,务必办好。”
蓝四勇立即抱拳:“请义父吩咐,孩儿定不辱命!”
“很好。”
蓝玉神色转冷:“我要你找机会除掉何秋,借他试探朱棣的真正底细。”
蓝四勇毫不犹豫应道:“义父放心,此事包在孩儿身上!”
蓝玉叮嘱:“事关重大,务必处理干净,不可留下痕迹,明白吗?”
蓝四勇再次保证:“孩儿明白,定会做得天衣无缝,叫朱棣无从查起!”
蓝玉颔首,挥手命他退下。
……
另一头。
燕王府东院厨房。
烤红薯的香气已经完全弥漫开。
何秋从灶膛里取出两个红薯,放在木盘中。
朱棣急切地问:“何先生,红薯烤好了吗?”
“差不多了,你自己拿一个吧,趁热吃才香。”
何秋一边说着,一边先拿起一个红薯剥皮。
朱棣咽了咽口水,连忙拿起另一个,模仿何秋剥开外皮。
香气随着剥皮的动作愈发浓郁。
“真香啊,还没吃就流口水了!”
朱棣赞叹一句,随即大口吃了起来。
何秋提醒:“殿下,红薯还很烫,吃太快容易烫到喉咙,慢些吃。”
“嗯嗯!”
朱棣应声,但吞咽的速度丝毫未减。
一来红薯确实香甜,二来他也真的饿了。
“太好吃了!本王一定要把红薯推广到全天下,让所有人都尝到这美味!”
朱棣边吃边说,差点喷出红薯渣。
何秋默默后退两步,继续吃自己的红薯,没接话。
时隔这么久,又能吃到熟悉的味道,他心里颇有感触。
大约两分钟后,朱棣已经吃完了一整个红薯。
擦手时,他忽然想起一个重要问题。
“何先生,请问种红薯对土地肥力要求高吗?贫瘠的地方能种吗?”
红薯能够推广的关键,就在于解决贫瘠地区百姓的温饱。
如果贫瘠地区也能种,那意义就完全不同了。
何秋淡然回答:“红薯适应力强,对土地肥力要求不高,贫瘠的地方也能种,只是产量会低一些,亩产大约两三千斤。”
“两三千斤?”
朱棣顿时兴奋起来。
若贫瘠地区都能亩产千斤以上,那大明将再无缺粮之忧,处处皆可建粮仓。
届时百姓归心,江山稳固。
“何先生,请您今天务必给我红薯苗,我马上安排人培育!”
朱棣说完,郑重向何秋躬身作揖,态度极为恭敬。
此时在他心中,何秋已与仙人无异。
别说作揖,就算下跪他也愿意。
何秋摆摆手:“殿下不必如此客气,红薯苗不是什么稀罕物,不过……你要拿走的话,总得有点……嗯,你明白吧?”
他没有明说,但朱棣立刻会意。
“先生放心,一株红薯苗,我出一万金!”
朱棣语气坚决。
何秋顿时激动起来。
这可是明初,一万金价值极高,足够买下几处好地段的宅院。
不愧是未来的皇帝,出手果然大方。
何秋顾不上手脏,一把抓住朱棣的手,兴奋地说:
“殿下,那就这么说定了,一株一万金,我给你一百株,现在就给!”
朱棣的笑容瞬间凝固在脸上。
第29章 爽快人
“先生先前不是说只有几株红薯苗吗?”
朱棣语气中带着几分委屈。
他刚封王不久,积蓄有限,数万金尚能筹措,百万金实在力不从心。
何秋面不改色道:“殿下怕是记错了。方才既已应允一株万金,还望信守承诺。”
朱棣懊悔不已。
轻率一句话,竟要付出如此代价。
“本王...自当履约。只是百株确实太多,不如先取三五株试种,先生意下如何?”
朱棣试探着问道。
何秋皱眉:“三五株怎能验证产量?至少需种满一亩。百株尚嫌不足,不如......”
“且慢!”
朱棣急忙打断,脸色发白。
百万金已近极限,再添便要倾家荡产。
“百株足矣。只是百万金一时难以凑齐,可否以地相抵?”
何秋狐疑地打量着朱棣:“殿下莫要说笑,堂堂燕王竟拿不出百万金?”
朱棣赧然:“本王在顺天府仅靠岁俸与赏赐度日,积蓄有限,还望先生体谅。”
朱元璋教子严苛,从不许皇子奢靡,朱棣自然积蓄不多。
“也罢”
何秋无奈道:“殿下尽力而为便是,余款以地相抵。”
朱棣喜形于色。
顺天府尚未完全掌控,土地于他而言形同虚设。
“就依先生。本王出二十万金,其余以地相抵。不知先生可有意向之地?”
何秋初来乍到,对地理不甚了解。
“择地容后再议,还请殿下先付二十万金。”
“好说!”
朱棣爽快应承:“今日午后便差人送来。”
何秋赞许道:“殿下果真爽快!还有何事但说无妨。”
朱棣踌躇片刻:“想向先生讨要几个红薯,带给......”
没等朱棣说完,何秋立即应道:“殿下全拿去吧,不用客气!”
对待这样豪爽的客人,何秋当然要大方一些。
毕竟他手头有催长药水,随时都能再种出一批红薯来。
朱棣喜不自胜,快步走出厨房,脱下外衣包起剩下的红薯,转眼就不见了踪影。
……
午后,何秋正在院子里喝茶,忽然看见一队人抬着箱子走进来。
朱棣、金忠、姚广孝等人紧随其后。
箱子落地后,朱棣笑着对何秋说:“先生,二十万金给你送来了!”
何秋眼睛一亮:“殿下果然守信,说下午到就下午到,何某佩服!”
他伸手打开其中一口箱子。
顿时,一片金灿灿的光芒照入眼中。
箱内满满堆着金锭。
何秋一时屏住了呼吸。
他平生从未见过这么多黄金。
这要是在现代,一箱金子能换好几套房子。
“何先生,你还好吗?”
朱棣见他出神,连忙问道。
喜欢大明:开局捡个永乐大帝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大明:开局捡个永乐大帝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