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目光如电,反倒生出探究之意:“既言弊政,不妨细说。”
何秋暗咬银牙,窥探圣颜却难辨喜怒,只得先作铺垫:“此乃家师所论。其一为土地兼并,此乃千年痼疾。开国时地广人稀,百姓尚得休养,承平日久则豪强侵吞田亩,致民无立锥之地。”
“其二官纪废弛,宋元政风宽纵,贪墨成风,官吏庸碌,此乃前朝覆辙之鉴。”
“其三皇权难达乡野,胥吏把持地方,科举官员不谙俗务,易受蒙蔽。”
“其四卫所之制,兵将欺压军户,逃卒日增,当渐改屯田,终归郡县管辖。”
“其五投献之弊,秀才便可免赋匿田,虽有限额却难遏贪欲。致仕官员更相庇护,税田逐年缩减,长此忠厚者受损,国库日虚。”
“第六点是宗藩问题。宗室实力过强,继任的皇帝必然要削藩,很容易引发冲突。而且现在只限制宗室,却不给他们谋生的途径,只会养出一群无用之人。如果全靠朝廷供养,随着人口增长,将来肯定负担不起。”
“第七点是人口问题。日后天下太平久了,人口必然增加,人多地少。如今有了红薯和土豆,人口突破亿数也不稀奇。人多地少,再加上豪强兼并土地,恐怕又会流民四起。”
朱元璋听得脸色阴沉。合着自己辛辛苦苦治国,制定了这么多方略,在这人眼里大明竟像是快要灭亡了?
不过官员纪律和土地投献的问题确实说中了他的心事。宋元两朝施政过于宽松,他只能以严厉手段纠正。
为此他不惜大开杀戒,连当年一起打天下的老兄弟都处死了十几个。
可下面的人依然在拼命捞好处,从勋贵到武将再到文臣,无一例外。
才几年光景,大明立国时建立的卫所制度就开始败坏,役使军户、克扣军饷、虚报名额这些陋习又重新抬头。
这些人完全忘记了元朝是怎么灭亡的,一点警惕心都没有,实在让他失望透顶。
军队如此,文臣贪腐也蔚然成风。虽然制定了剥皮实草的酷刑,还是阻止不了这些 ** 的野心。
这群混账整天把礼义廉耻挂在嘴边,朝廷一征税就嚷嚷“不与民争利”。自家田产上千亩,小日子过得舒舒服服,朝廷财政却始终捉襟见肘。
这些家伙一个个都像饕餮一样只进不出,想从他们身上收钱?门都没有!
想到这些,朱元璋就气不打一处来。这群渣滓,早晚要再收拾一批,狠狠杀几个祭天!
朱元璋突然没了兴致。自己勤勤恳恳治国几十年,天下还是这般模样,到底是他不行,还是手下人不行?
他强打精神对何秋说:“你献上红薯、土豆的功劳足以封侯,就暂定为良乡侯。你先回去吧,今日我有些累了。”
说完就让人把何秋送出宫去,连朱棣也不召见了。
回到燕王府,见没什么动静,何秋放下心来,看来自己没事。
他悠闲地下了厨房,和朱棣一起吃饱喝足,刷锅洗碗。
朱棣看得直摇头。何秋什么都好,就是改不了喜欢下厨的毛病。不过他做的饭菜确实可口,这个毛病还是别改的好。
何秋一边剔牙,一边从空间里取出一副扑克牌,招呼朱棣和马和打牌。
“咦,这是何物?”
“扑克牌。”
何秋原本愉快的心情顿时消散。这牌怕是打不成了。
他每说一句,朱棣就要问三句,活像个好奇宝宝。
刚弄明白大小王,又开始追问J、q、K。
“这个为何叫K?”
“你高兴的话,叫十三也行。”
何秋有气无力地回答。
……
“我大概明白了。”朱棣若有所思地说。
何秋顿时来了精神,“快来,我们开始打牌。规则很简单,比围棋容易多了,打两把就会。”
三人正好斗地主。
朱棣听到这个名字目光微动,没想到何秋对地主如此反感,连游戏都取名“斗地主”。
“叫地主!”
“不叫!”
马和直接摇头拒绝。
看他脸色难看,何秋便知他手气不佳。
“快出牌啊,等得我着急!”
轮到朱棣时,何秋简直无奈。
那人捧着牌沉思不语。
整整十七张牌看了许久。
既不抢地主也不表态。
“三分,我抢地主!”
不错!
是个会玩的!
何秋觉得胜券在握。
他手里有两组三带二,还有 ** 。
更握着大王牌。
这要是输了,他宁愿把牌吞下去!
扑克规则本就不难。
稍加尝试就能掌握。
三人边打牌边闲聊。
朱棣终究忍不住问道:“何先生,今日父皇与你谈了什么,竟聊了那么久?最后还直接让我回府了?”
何秋轻描淡写:“没什么,不过说了些实话。”
“哦?什么实话?”
“关于土地兼并和赋税的事。”
朱棣一口茶喷在地上。
瞪大眼睛不可置信:“你竟敢在父皇面前说这些?”
“难道要学朝中大臣欺瞒圣上?我又不求官职,直言不讳罢了。这不还得了个侯爵,良乡候,多好的封号。”
第126章 闲暇
马和羡慕地望着何秋,封侯是多少人的梦想,何秋因献良种之功便得以实现,不知是否世袭。
朱棣显得十分欣喜:“先生封侯,真是大喜事。”
何秋摆摆手:“还没定数,如今只是陛下口谕。若是昨日我还有七八分把握,今日之后却难说了。”
何秋神色感慨,今日一番直言得罪了大半朝臣,更重要的是触怒了朱元璋,不知皇帝作何想法。
“你呢,今日在太子那儿如何?”
“不过叙旧闲聊罢了。”
皇宫内,朱元璋沉着脸翻阅奏章,却无心细看。
他问身旁太监:“你觉得何秋今日所言,可有道理?是否属实?”
太监小心翼翼答道:“此人话语确有可取之处。据奴婢所知,朝中大臣家族确有不少横行乡里之事。”
“那你们往日为何不报?枉我这般信任你们,竟不如一个二十岁的青年忠心!”
“这……奴婢是怕陛下动怒,所谓天子一怒……”
朱元璋不愿多言,召来锦衣卫指挥使,命其彻查天下是否真如何秋所说存在诸多弊政,情况究竟多严重。
想起朝臣每日递来的歌功颂德奏章,朱元璋只觉厌烦。
……
“四个四!”
“我只剩两张牌了。”
“要不起。”
“对二。”
“赢了,哈哈哈。”
朱棣高兴地笑了起来,何秋却愣住了,自己怎么会输呢?
打牌居然还打不过朱棣这个新手?
何秋不服,拉着继续打,这次还加了一两银子一局的赌注,想给自己加点动力。
结果一通乱打下来,何秋输了二十多两,气得直嚷:“不打了不打了!”
“早睡身体好,我去睡了。”
看着何秋离开,朱棣和马和互相看了一眼,偷偷笑了。
“打牌也不难嘛。”朱棣得意地捋了捋胡子。
第二天早上,阳光暖暖地照了进来。
何秋起床,由侍女服侍穿好衣服,心里一边骂这封建社会的腐败,一边又享受着这份伺候。
今天又是精神满满的一天!
他溜达到厨房,昨晚熬了夜,早上想喝点清淡的,就煮了红豆薏米粥。
王府厨房材料很全,趁着煮粥的功夫,何秋又动手做了两个凉菜:拍黄瓜和小葱拌豆腐。
看着自己的作品,何秋心里美滋滋的,觉得自己厨艺真不错。
朱棣在一旁静静看着,他就爱看何秋做饭。
别的厨子他看都不看,儒家说什么“君子远庖厨”,朱棣偏按字面理解——我就看,怎么了?
何况何秋手艺好,动作流畅得像表演,朱棣恨不得抱着碗蹲在厨房等吃。
其实北京王府的大厨手艺更好,只是他没比较过。
看着看着,朱棣的手就伸向了台上的拍黄瓜,光明正大地夹了几块塞进嘴里。
在外面他可不会这样,但在何秋面前,他不在乎形象。
何秋无奈,拍开他的手:“注意点形象!”
粥好了,开饭。
何秋慢悠悠地吃着,看朱棣呼噜呼噜吃得香,心里直嘀咕:
我是不是亏了?这朱棣整天抢饭吃,哪像英明神武的君王?史书是不是骗人的?
饭后,何秋悠闲地踱步至王府花园的凉亭,从随身物品栏中取出今日签到所得的《红楼梦》,惬意地翻看起来。这日子过得实在舒坦。
这本《红楼梦》签到来之不易。大明什么都好,就是文艺生活略显寡淡。诗词歌赋他不在行,时下流行的通俗小说也寥寥无几,正好抽到一本《红楼梦》,权当打发时间。
前世他不过草草扫过两集电视剧,对原着情节所知甚少,如今读来,倒觉处处新鲜。
“先生在此做甚?”朱棣的声音忽然响起。
这人走路悄无声息,不知何时已立在身侧。
“看闲书。”何秋懒懒应声。
“什么书能让先生如此入神?”
朱棣毫不客气地坐下,顺手将小风扇转向自己,又伸手讨要书本。
何秋无奈递过书册,端起冰镇酸梅汤啜饮两口。
“你整日都这般清闲?不用处理正事?”
朱棣随口答道:“藩王入京,若不在府中安分待着,怕是要遭言官弹劾。只要父皇与太子不传唤,我自然在屋里歇着。”
“你不也终日无所事事?”
“我在此能做什么?工坊又不在京城,香水香皂自有王妃在北京操持……不如我们改日去城外庄子烧烤?”
“烧烤是何物?”
“美味佳肴!”
朱棣顿时来了兴致。美食,他最爱美食了。
第127章 太子朱标
兴致勃勃的朱棣当即敲定烧烤日期,择日不如撞日,就定在后天。
留出一日专为邀客之用。太子朱标是他长兄,设宴自然不能缺席。
宴席当日,朱棣早早带着何秋赶往城外皇庄筹备。
喜欢大明:开局捡个永乐大帝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大明:开局捡个永乐大帝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