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定是匪人假扮!速去召集家丁,将这些贼子尽数诛杀!”
匆匆赶来的孔希用闻言劝阻:
“这如何使得?可是要杀头的!”
孔希学怒视其弟:
“若不如此,待锦衣卫上报朝廷照样难逃一死!至少现下可推说不知情——谁让他们乔装前来!”
孔希用叹息:“早知如此,当初就该按朝廷规矩办事。”
孔希学愤懑道:
“谁知锦衣卫紧咬不放!田地清丈完毕,如今又强闯孔庙!”
“现在说这些有何用?若真出事,你也脱不了干系!”
孔希用沉吟片刻,竟转身欲走。
孔希学厉声喝问:“你要作甚?”
孔希用头也不回:
“我今晨酣眠至午,什么都不知道。”
他已打定主意置身事外。无论胜负,只作不知,朝廷想必不会严究。即便孔希学这支获罪,为延续孔圣血脉,说不定“衍圣公”之位会落在他家。
孔希学气得满面通红,却不好当众发作,只得匆匆整衣赶往孔庙。
……
孔庙正殿内,何秋静候孔希学等孔府主事者前来,同时等待着自己布下的后手。
何秋派遣了上百名锦衣卫随后前往曲阜,预计会比他们稍晚抵达。他已下令,这些锦衣卫一旦到达曲阜,便直接前往孔庙与他会合。
何秋此举意在避免打草惊蛇,若率领大队人马过早暴露,孔家必会有所防备,也就无法目睹眼下这触目惊心的一幕了。
何秋正 ** 在孔庙正殿内,忽然听到殿外传来一阵高呼:
“各位乡亲,正殿中有贼人假扮锦衣卫,惊扰了先祖安宁!大家随我一同冲进去剿灭贼寇,一个不留!”
何秋心中一惊,孔家竟如此胆大包天?同时也暗自冷笑,他们未免太小看锦衣卫的实力了!
眼见孔家狗急跳墙,何秋立刻指挥随行的锦衣卫关闭所有门窗,并从内部堵死大门。他们仅十余人,分别把守在各处窗边,严阵以待。
孔家人行动之快,出乎何秋意料。他未曾料到孔家会突然翻脸,准备略显不足。
孔庙正殿的三道大门,只来得及关闭两道,并用杂物堵塞。即便孔家破门而入,一时也难以威胁殿内的锦衣卫。
至于那扇尚未关闭的大门,何秋亲自率领两名锦衣卫把守,其余人随时准备轮换支援。
何巍然立于门中,颇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身旁两名锦衣卫则从旁策应,防止侧翼受袭。
何秋挥刀连斩十余人,孔府家丁见状胆寒,纷纷后退。这些家丁平日里欺压百姓尚可,真与锦衣卫交锋,简直不堪一击。
孔希学见家丁退缩,心中怒骂这群废物,却不得不高声许诺:
“凡冲入殿中杀敌者,每杀一人赏银五百两!”
这赏格令孔希学肉痛不已,这些银两都是他担任衍圣公期间搜刮的民脂民膏啊!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家丁们听闻如此厚赏,个个眼红耳热,挥舞棍棒冲向正殿。
何秋咬紧牙关,率两名锦衣卫奋力抵御。孔府家丁人数众多,轮番冲击之下,三人渐感疲惫。何秋急忙唤来另外三名锦衣卫顶上。
家丁们久攻不下,渐渐冷静下来。赏银虽诱人,也得有命花才行。有人心生退意,有人仍向前拥挤,一时间场面大乱,甚至发 ** ,数人丧命。
孔府百余名家丁顿时乱作一团。何秋与休息片刻的三名锦衣卫趁势 ** ,奋力砍杀。
待家丁们狼狈退去,殿前已留下数十具 ** ,伤者更众。幸存的家丁心惊胆战,再不敢向前半步。
孔希学气得暴跳如雷,却已骑虎难下。既然动手,便无法善了。他深知何秋绝不会放过自己。
若今日不能将何秋及其部下全部诛杀于此,孔希学恐怕见不到明天的太阳!
第242章 放火烧庙
孔希学面色变幻,最终还是狠下心命令道:“放火!把孔庙烧了!”
身旁的孔家族人犹豫不决,毕竟孔庙供奉的是自家祖先,作为后人亲手烧毁庙堂,实在太过大胆。
见众人迟疑,孔希学怒斥道:“你们这群废物,打又打不过,难道不放火将他们烧死,等着朝廷来抓我们吗!”
对朝廷抓捕处决的恐惧最终压倒了对先祖的敬畏,众人纷纷去搬运柴草。
孔希学冷冷盯着孔庙正殿,今 ** 已下定决心。只要烧毁孔庙,何秋等人一死,他便可矢口否认锦衣卫曾来过,咬定只是一伙盗贼闯入孔庙后畏罪 ** 。
何秋看见外面孔家人不断堆积柴草,不由倒吸一口凉气:“孔家竟如此狠心?这可是孔圣人的庙堂啊,真就舍得烧?”
“大人,趁现在杀出去吧!”一名锦衣卫怯怯地提议。
“不可,”何秋摇头,“此时撤离正合他们心意。等我们一走,他们换掉神主牌,到时便成无凭无据的口舌之争了。”
另一名锦衣卫急问:“难道就眼睁睁看他们放火?”
何秋沉吟片刻,道:“再等等。我不信他们真敢烧孔庙。况且王大人率领的人马应当快到了,届时一切就好办了。”
他心里有些后悔今日太过冒进。若等到王申带领数百锦衣卫抵达曲阜再闯孔庙,局面便不会如此被动。
孔希学却是铁了心要烧庙。事关全族生死,他不得不下狠手。即便烧不死何秋,只要毁去元代的神主牌,日后尚可周旋——毕竟锦衣卫名声素来不佳。
“点火!”
随着孔希学一声令下,孔家人用火折子点燃了殿外堆积的柴草。
何秋见势不妙,立即带领几名尚有气力的锦衣卫冲出,挥刀乱砍驱散孔家奴仆,奋力将燃烧的柴草挑开,使其远离正殿。
孔希学急得连连叫喊,但奴仆们已无人敢上前与何秋等人交锋。
正在此时,屈服的知县带着衙役赶到了。
孔希学急忙迎上前道:“孔县令,你来得正好!正殿里闯进一伙贼人,武力高强,我一时奈何不得,快带你的人诛杀他们!”
这位曲阜知县毫不迟疑,立即命衙役冲向正殿。
此事不难理解:自元代起,曲阜知县便由孔家自行任命,明代沿袭此制。有时由衍圣公兼任,有时由衍圣公指定孔氏族人担任。这小小的曲阜俨然国中之国,县衙上下差役皆是孔家人。
即便是山东的布政使与按察使也对孔家无可奈何,除了皇帝亲自下旨,别的官员根本无权过问曲阜知县的事务,顶多只有御史能够根据传闻上奏弹劾。
尽管朱元璋下令取消了孔家这一特权,但因时间仓促,新任官员还未选定,因此曲阜知县一职仍由孔家人担任。
这也正是孔家在曲阜横行霸道的原因,他们在此地一手遮天,早已习惯了嚣张跋扈。
孔县令手下的衙役虽然比孔家的家仆稍强一些,但与何秋带领的锦衣卫相比还是逊色不少。
这些人平日里在曲阜作威作福,从未经历过真正的战斗,欺负百姓倒是拿手,真正打斗起来却不堪一击,手里拿的不过是水火棍,连刀都没有。
所以刚一和何秋手下的锦衣卫交手,就被打得惨叫连连,个个受伤。
孔希学的脸色更加难看,看来依靠这些衙役也是无济于事,不如直接放火来得干脆!
“放火!”
听到孔希学的命令,孔家的家仆们纷纷绕到正殿侧面点火。
何秋手下的锦衣卫只有二十人,面对如此庞大的正殿,根本无法全面防守,只能眼睁睁看着他们在侧面放火。
何秋心中懊恼,没想到自己这次竟会在阴沟里翻船,他朝外面大声喊道:
“你们这些不忠不孝之人,还有脸自称孔家子孙,连祖宗的庙堂都敢烧!”
孔希学镇定地朝里面回应:
“你们这些冒充官差的贼人,竟敢逃窜到我祖宗的庙堂里,扰乱圣人清净!今天就算烧了孔庙,我也要将你们这些贼人诛杀!”
何秋气得直跺脚,但顾忌太多,只能胡乱抓起几个孔庙中的孔子牌位,吩咐身边的锦衣卫:
“都跟我冲出去!”
何秋带头冲锋,那些衙役和家仆无人敢阻拦,纷纷退开,眼睁睁看着何秋带人逃脱。
孔希学并不在意,他明白自己打不过何秋一行人,不如放他们离开,反正自己的目的已经达成。
“快去救火。”
现在救火,再把孔庙中的牌位换回去就行了,这种情况下朝廷又能如何追查?
反正他什么也没做,只是为了逮捕一群冒充官差的盗贼,不得已才放火烧孔庙,可惜还是让这群贼人逃走了。
啊,你说他们真的是锦衣卫?
哎呀,真是误会啊!
不过锦衣卫没有朝廷的命令,凭什么突然来我们孔家?连朝中六部都不能这么做,你们这不是越权了吗?
要知道朝廷历来不准插手曲阜事务,就算朝廷通知要更换曲阜知县,可还没换呢,你们突然来这么一出,我怎么知道你们是真官员还是假官员?
哦,还有山东地方的官员配合你们?
那我可要上奏弹劾你们了,一是锦衣卫越权行事,二是指挥使何秋可能有谋逆之心。
若非如此,凭什么让当地官员配合他们?私下与外派官员勾结,难道是想制造冤假错案吗?
第243章 怒火中烧的朱元璋
陈墨、何秋与孔家的奏本几乎同时抵达京城。
朱元璋看完这三份奏折,心中已然明了。
“啪”的一声,他愤然将奏章摔在地上。
陈墨的奏本中写明,孔家疑似对圣旨不满,仍在私下沿用前朝称号祭祀孔子,并称已派人暗中查访,真相即将水落石出。
何秋的奏章则直指孔家三大罪状:供奉元朝牌位,违逆圣意;袭击朝廷命官,抗拒锦衣卫执法;纵火焚烧祖庙,实属欺师灭祖。
孔家的奏本却巧言辩称,曲阜出现一伙盗匪,逃至孔庙后纵火逃脱,致使大殿损毁严重,恳请朝廷拨银修缮。
朱元璋当即传召六部尚书与御史台官员入宫,令他们逐一阅看奏本。
众臣阅毕皆震惊不已。
最年轻的杨婧难抑怒火,竟在御前将笏板摔在地上。
“孔家此举意欲何为?供奉前朝神主、袭击锦衣卫、焚毁祖庙,如此不忠不孝之徒,怎配称为圣人后裔!”
发泄完后他才慌忙请罪。
朱元璋沉声道:“今日恕你无罪。”
素来温和的赵勉此前曾主张宽待孔家,此刻得知纵火真相也再难平静。在他看来,此事比袭击官员更为严重。
喜欢大明:开局捡个永乐大帝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大明:开局捡个永乐大帝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