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庭前枫落细,乡邻笑论俗情异”
济世堂的院子里,陈建国正蹲在地上,把鸡粪、柴灰、草药渣分成三堆。赵二柱站在旁边,手里拿着个竹筐,疑惑地问:“建国,你这是干啥?把这些东西分这么细干啥?不都是要扔的吗?”
“这叫‘垃圾分类’!” 陈建国解释,“你看,鸡粪是‘湿垃圾’,能当肥料肥田;柴灰是‘干垃圾’,能填坑;草药渣也是‘湿垃圾’,能埋进土里当肥。分好了,既干净,又能再利用,不浪费。”
赵二柱笑了:“城里人连屎都要分三六九等?这鸡粪还能当‘湿垃圾’,我以前都直接扔去田埂,也没这么麻烦。”
周围的村民听见,都围过来看热闹。王大婶凑过来,指着鸡粪说:“建国,你说这鸡粪是‘湿垃圾’,能肥田?我家的菜地里正好缺肥,要是你分好了,能不能给我点?”
“当然能!” 陈建国高兴地说,“以后大家要是有鸡粪、草药渣,都可以放我这,我分好类,大家要肥田就来拿,柴灰要填坑也来拿,省得乱扔,又脏又浪费。”
村民们一听,都觉得新鲜。有人说:“这办法好,我家的柴灰总没地方扔,以后就放这儿。” 有人说:“我家的鸡粪多,正好给我家的红薯地施肥。”
可也有人觉得麻烦,刘大叔说:“分来分去太费事儿,我还是直接扔去田埂省事。” 陈建国笑着说:“刘大叔,你试试,分习惯了就不麻烦了。你看,鸡粪装一个筐,柴灰装一个筐,草药渣装一个筐,简单得很。”
他一边说一边示范,把鸡粪装进一个竹筐,柴灰装进另一个竹筐,草药渣装进第三个竹筐,还在筐上贴了 “肥田用”“填坑用”“肥田用” 的纸条(用木炭写的)。王大婶看了,赶紧回家拿了个竹筐,说:“建国,我也来分,我家的菜地里正好缺肥。”
赵二柱看着热闹的院子,也拿起个竹筐,帮着分柴灰:“建国,你这办法确实好,院子里干净多了,也不臭了。以后我也跟你一起分。”
夕阳落在三个竹筐上,枫树叶飘在筐里,像给 “垃圾” 盖了层红布。陈建国看着村民们一起分类的样子,忽然觉得:垃圾分类不是城里人的 “专利”,是所有想把日子过好的人的 “智慧”。它不只是分垃圾,是分 “有用” 和 “没用”,是把看似没用的东西,变成有用的宝贝。
原来生活里的智慧,从来不分城里和乡下。城里的垃圾分类,乡下的柴灰填坑、鸡粪肥田,本质都是一样的 —— 珍惜每一样东西,不浪费,让日子过得更干净、更踏实。就像这枫树叶,落在城里是风景,落在乡下是肥料,在哪都有它的用处,在哪都能发光。第二天,更多村民加入了垃圾分类的行列。村里的孩子们也被这新鲜事儿吸引,蹦蹦跳跳地跑来帮忙,他们学着大人的样子,认真地将不同的垃圾放进对应的筐里。随着时间推移,村子里的环境有了明显改善,道路旁不再有随意丢弃的垃圾,空气也清新了许多。
不久后,邻村的人听闻此事,纷纷前来取经。陈建国热情地向他们介绍垃圾分类的方法和好处,还把写着分类用途的纸条送给他们。在他的带动下,垃圾分类的理念逐渐在周边村庄传播开来。
几个月后,村里组织了一场庆祝活动,大家聚在一起,看着整洁干净的村子,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陈建国站在人群中,心中感慨万分,他知道,这种源自生活的智慧,会像这秋天的枫叶一样,在更多的地方生根发芽,绽放光彩。
喜欢一个中年男人的时空札记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一个中年男人的时空札记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