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天的放映是贾张可的《世界》。
王轩带着剧组也去观摩了。
大厅里,记者和评论人几乎坐满,但气氛却和前一天截然不同。
《世界》讲的是京城郊区“世界公园”里,一群年轻人重复着单调生活的故事。
其中有舞蹈演员,有保安,有小混混,也有从外地来打工的情侣。
影片节奏极慢,镜头极长,台词稀少,像极了一首冗长的叹息。
放映结束后,掌声稀稀拉拉。
这就是贾张可的典型风格——喜欢他的人称他为“纪实诗人”,讨厌他的人觉得他“阴郁到病态”。
这部电影怎么说呢,对于大多数人是不友好的,因为看不懂啊。一般人看完这片子的第一感受就是不知所云。
当然,你要是北漂或者是打工人就能共鸣了。
你要是看得懂又有颗闪闪红心,那你肯定得骂两句贾张可了,骂他就知道拍些华夏的阴暗面,不就是为了通过拍摄国内的消极面来满足洋人的口味,进而拿奖给自己扬名吗。
其心可诛,其心可诛啊。
但王轩也清楚,这事儿轮不到他去评判。
他又不是某个“东厂厂公”,也不是某个厅级干部。
更何况,《世界》的投资方里有港资,也有法国南方基金的影子。
这种跨国资本结构,连电影节主办方都得礼让几分。
王轩要真去管,那才叫不识时务。
“拍就拍吧,反正看的人也不多。”
他在心里轻哼一句。
事实上,国内能看完贾张可电影的人,少得可怜。
要不是通过“华娱文”之类的网络小说带动讨论,根本没多少观众知道他是谁。
老外也一样。除了电影节那一批评论人,真正愿意花时间看完的没多少,而且欧洲观众可选择的范围太大了。
“文艺片的影响力,远没想象中那么大。”
同样是第四天放映王轩的《浔阳》,来的人也不少,大概上座率六成左右。
主演们也是一个个激动的不行,特别是黄博,领带都系歪了也没注意。
倒是周公子看起来比较淡定,直到坐下来看电影,王轩才发现周训微微颤抖的手。感情这女人隐藏的好。
电影开始播放,斯嘉丽和其他评审都坐在第二排,而且还带了笔记本,看样子是要找到电影优点,到时候可以给王轩撕奖。
刚开始她还能记一点,但看到周训在电话亭撕心裂肺的哭喊时就停笔了。
特别是看到罪犯说自己被“佛祖宽恕”时,周训那种信仰崩塌的慌张,茫然和不敢置信的表情,属实是震撼到斯嘉丽了。
看到周训信仰崩塌后的寻死,斯嘉丽的心也死死揪紧,到电影最后一幕的阳光洒落。
也不知道是什么感觉,斯嘉丽就是有种不能释怀之感。
不得不感慨王轩挑女演员的眼光。
电影结束后也是迎来了一波掌声,当然没有九分钟,但也到了六分半。其中五分估计都是为周训而鼓的。
(别问为啥没有场刊评分,作者找了一圈没找到。)
接下来的几天就是陆陆续续放放电影,王轩也就白天偶尔去找片子看看,毕竟晚上没刺激的看,也只能和斯嘉丽打打比赛的样子。
到了九月十号,威尼斯电影节已经进入尾声,整个小镇的热度也明显退了几分。
海风依旧温柔,却带着淡淡的散场味。
王轩坐在丽都岛的酒店阳台上,看着远处的泻湖和渐暗的天空,拿起电话拨给了晓晓。
“喂,晓晓啊,明天来趟威尼斯。”
“老板,什么事,是要去收购电影版权吗。”电话那头传来她略显困倦的声音。
“额,我的打算是是让你来卖《浔阳》的版权的,当然,你要是能低价购买别的电影的网络版权也行,经费我给批。”
“那行,我收拾收拾买最近一班飞机。”
王轩笑了笑,“带上的团队,正好还能在威尼斯逛逛。”
晓晓也是太久没出场了,不知道的还以为王轩把她忘了呢。
也是时候出来溜溜了,这次卖版权就是个契机了,毕竟王轩这么多员工也就晓晓口语好点。而且工作也对口。
这天晚上,斯嘉丽没来。她身为评审团的重要一员,正参加内部会议,讨论最后奖项的归属。
王轩倒是轻松,独自去了附近的小酒吧,点了杯Spritz,看着街边的灯火。
第二天,也就是闭幕式的这天,天气依旧晴朗,只是人少了许多。
走廊、咖啡厅都安静了,红毯两旁的记者明显稀疏。
相比开幕式的星光璀璨,此刻更像是一场优雅的谢幕。很多剧组早早离开了,能留下来的,大多是有奖可拿的。
王轩和剧组走完红毯,发现《世界》的剧组并没有出现。媒体早已猜出结局——贾科长这次恐怕是空手而归。
威尼斯评审向来偏好深度、象征与隐喻,《世界》虽有社会意味,却在欧洲人眼里显得“太本土”,也不够先锋。
红毯结束,所有人进入大剧场。灯光暗下,主持人报幕,熟悉的名字再次响起——马可·穆勒。
这个威尼斯电影节的“灵魂人物”又上台了,依旧那副永远不慌不忙的神态。他用意大利语和英语来回切换,说了好一长串,核心意思就一句:“威尼斯将继续回归电影本身。”
这话王轩听着。心想什么叫“回归电影本身”?
《华娱从02驻唱开始》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315中文网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315中文网!
喜欢华娱从02驻唱开始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华娱从02驻唱开始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