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麓前哨站的逼退,让周青意识到,与幕后黑手的较量将是一场长期而复杂的博弈,不仅需要暗中的力量,更需要明面上的布局和影响力。他将目光投向了“全省生态红线划定与优化调整”这个重量级课题。
这个课题由省发改委、自然资源厅、生态环境厅等多个重要部门联合牵头,旨在科学评估全省生态本底,优化调整生态保护红线,为未来几十年的发展划定空间约束。其成果将直接影响包括西山在内的众多敏感区域的保护与开发政策。
若能在此课题中发挥关键作用,不仅能将西山的保护提升到战略层面,增加幕后黑手染指的难度和成本,更能为“周远山”这个身份积累重要的政治资本和社会影响力。
周青立刻行动起来。他利用“周远山”独立顾问的身份和之前在学术会议上积累的专业声誉,积极与课题筹备组的相关专家建立联系,参与前期讨论。他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前瞻的系统思维(尤其是结合了【地脉共鸣】对生态敏感性的独特理解),以及【高速学习】带来的强大信息处理能力,很快在讨论中脱颖而出,提出的几个关于“基于生态完整性和地质安全性的红线动态评估方法”的建议,得到了专家组的高度重视。
经过几轮角逐,周青成功被吸纳为课题核心专家组成员,负责“重点生态功能区地质环境安全与红线优化”子课题的研究。这让他得以名正言顺地接触大量核心数据,并直接影响西山相关区域的评估结论。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周青极为谨慎。他所有的观点和建议都建立在严格的科学数据和公认的理论基础上,绝不提及任何超自然因素。但在关键处,他会巧妙地运用从地脉视角获得的宏观生态感知,提出更具前瞻性和系统性的保护方案,尤其是强调西山北麓等区域的地质敏感性和生态脆弱性,建议将其划入更高等级的核心保护区,严格限制任何形式的开发活动。
他的方案数据翔实、逻辑严密,既符合科学规范,又暗合了保护西山龙脉的深层需求,在专家组内部赢得了广泛支持。当然,也触及了一些希望在西山周边进行适度开发的利益集团的利益,引发了一些争议和阻力。
周青对此早有预料。他并不急于争辩,而是联合了几位志同道合、真正关心生态保护的学者,不断补充数据,完善论证。同时,他谨慎地通过李振等渠道,将一些关于西山地质风险的非涉密研究成果,传递给更高层面的决策者,潜移默化地施加影响。
这场台面上的博弈,耗时耗力,远不如暗中行动来得爽快,但周青深知其长远意义。他耐心地周旋于各种会议、研讨和报告撰写之间,逐步推动着有利于整体保护的方案。
在此期间,西山区域相对平静。南麓事件后,幕后黑手似乎彻底蛰伏起来,没有新的动作。周青的监测网络也未再发现异常能量波动。但他不敢有丝毫放松,反而加紧了自身修炼和对守山人传承的消化。
【叮!宿主成功介入高层级政策规划,社会影响力与资源整合能力显着提升!】
【“局势洞察”能力在复杂博弈中得到锻炼,效果增强!】
【解锁辅助功能:“政策影响力”(被动)!】
【效果:微弱提升宿主在专业领域内的观点被采纳和产生实际影响的概率。】
【系统能量稳定,支持宿主进行长期布局。】
系统的认可,让周青更加坚定自己的选择。
数月后,课题研究进入关键阶段。周青主导的子课题报告,以其扎实的工作和前瞻的视角,获得了评审组的高度评价,其核心建议被纳入总报告草案。这意味着,西山北麓等关键区域,有极大可能被划为永久禁止开发的核心生态保护区!
然而,就在总报告即将上报省政府审议的前夕,风云突变。
一份由某知名专家牵头、多家企业支持的“补充报告”突然在内部流传。该报告质疑周青方案“过于保守”,认为西山北麓部分地区“地质条件稳定,具备开发清洁能源(如地热、风电)的潜力”,建议“在严格环评前提下实行保护性开发”,并提出了具体项目规划。
周青一眼看出,这份报告背后有强大的利益推手,技术论证看似合理,实则避重就轻,低估了潜在风险。其目的,显然是想为后续的商业开发打开缺口。
“终于按捺不住了吗?”周青眼神锐利。这看似是正常的学术争论,但他敏锐地察觉到,这背后可能不仅有商业利益,或许还有那只幕后黑手在试图以另一种方式,重新触碰西山龙脉!
一场关乎西山命运的政策博弈,进入了白热化阶段。周青知道,他不能退让。这不仅是一场学术之争,更是一场守护之战的前哨战!他必须赢下这一局!
喜欢四合院:绑定赶山系统,众禽懵了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四合院:绑定赶山系统,众禽懵了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