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公安厅厅长办公室的里间,厚重的窗帘拉上了一半,隔开了外面午后有些刺眼的阳光,也隔开了可能的窥探。室内光线柔和,却透着一股密谋般的沉静。祁同伟已经换下了常服,穿着一件深色的夹克,坐在宽大的皮椅上,手指间夹着一支缓缓燃烧的香烟,烟雾袅袅升起,让他的面容显得有些朦胧。
程度轻手轻脚地走了进来,反手将门锁死,然后才走到办公桌前,微微躬身:“厅长,您找我?”
祁同伟没有立刻说话,只是用夹着烟的手指了指对面的椅子。程度会意,小心地坐下,只坐了半个屁股,身体前倾,保持着聆听的姿态。他跟了祁同伟这么多年,深知这位领导的心思深沉,每次在这种环境下谈话,都意味着有极其重要且隐秘的任务。
“陈老的讲座,反响很热烈啊。”祁同伟吸了一口烟,缓缓吐出烟圈,像是随口一提,但目光却透过烟雾,锐利地落在程度脸上。
程度心领神会,立刻接话:“是,场面很感人,很多年轻干部都深受教育。老前辈的精神,确实值得我们学习。”他先定了调子,表示自己听懂了表面的意思,然后话锋一转,“不过……就像您之前提醒的,时代在发展,有些工作方法,可能也需要与时俱进。我注意到,讲座后,一些干部私下交流,也确实有类似的看法,觉得陈老的精神崇高,但完全套用到现在的复杂工作上,可能……会遇到一些实际问题。”
程度的话说得很圆滑,既肯定了陈岩石,又巧妙地点出了祁同伟想要暗示的“问题”。这就是他能被祁同伟倚为心腹的原因之一——总能精准地领会意图,并用最合适的方式表达出来。
祁同伟微微颔首,对程度的反应表示满意。他将烟灰轻轻弹进水晶烟灰缸里,声音压低了几分,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断力:“舆论场,不能只有一种声音。尤其是在现在这个关键时期,一种过于绝对、过于强调道德审判的声音,如果占据了绝对主导,很容易形成压力,逼得人不能实事求是,不敢承担责任,这对汉东的大局不利。”
程度屏住呼吸,知道重点来了。
“亮平局长那边,办案子有冲劲,是好事。但有时候,难免年轻气盛,讲究程序、注重证据链的严密性这方面,可能还需要更多历练。”祁同伟的话说得极其含蓄,但程度已经完全明白。这是要将陈岩石代表的“道德至上”论调,与侯亮平可能存在的“程序瑕疵”联系起来,为后续可能的舆论反击埋下伏笔。
“你去找几个人,”祁同伟的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了敲,“要绝对可靠,嘴巴严实,关键是,本身要有独立思考能力,在业内有一定口碑,不是那种给钱就办事的五毛水军。”
他特别强调了“独立思考”和“业内口碑”,这意味着要找的人,必须是真正的评论员或者学者,他们的文章必须要有理有据,能够自圆其说,看起来是经过严肃思考的产物,而不是简单的谩骂或攻击。这样的文章,才具有迷惑性和杀伤力。
“文章的主题,”祁同伟继续部署,思路清晰,“可以围绕几个点展开。第一,爱护老革命的历史贡献和革命精神,与尊重现行司法程序、法治原则并不矛盾,甚至是相辅相成的,要警惕将道德评价凌驾于法律审判之上的倾向。第二,反腐斗争要深入,必须坚持‘疑罪从无’的法治基本原则,要经得起历史和法律的检验,不能搞有罪推定,不能为了追求效率而牺牲程序正义。第三,可以探讨一下,在复杂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如何准确区分改革探索中的失误与违法乱纪的界限,保护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这三个主题,每一个都冠冕堂皇,站在了法治、公正和保护干部积极性的道德制高点上,完全符合当前中央的政策和精神。但它们的潜在矛头,却精准地指向了陈岩石可能代表的“道德审判”倾向,以及侯亮平调查中可能存在的“程序强硬”问题。
“文章要摆事实,讲道理,引经据典,尤其是多引用法律,法规和关于依法治国、区分失误与违纪违法的最新讲话精神。”祁同伟指示得非常细致,“语气要客观、理性,甚至是建设性的,绝不能出现人身攻击、扣帽子、打棍子的情况。我们要的,是引发思考,是润物细无声,不是在舆论上掀起一场骂战,那样层次太低,也容易引火烧身。”
程度一边认真听,一边在脑子里飞快地过滤着合适的人选。他负责公安系统的舆情监测和部分引导工作,与这个圈子的人有些接触。他明白祁同伟要的不是简单的“洗地”或“抹黑”,而是一种更高段位的、塑造认知的“议题设置”。
“厅长,我明白了。”程度郑重地点点头,“我会找两到三个合适的人选,他们本身就对某些社会现象有看法,文章也有一定影响力。我会通过……间接的方式,提供一些……公开的新闻报道和法律法规文本作为‘素材启发’,绝不会留下任何把柄。文章的观点,必须是他们‘独立思考’的结果。”
“嗯。”祁同伟对程度的悟性和谨慎表示认可,“把握好火候和时机。第一篇,可以先从‘爱护老革命,更要尊重司法程序’这个角度切入,放在汉东本地的知名论坛和几个有影响力的财经、法律类微信公众号上。看看反响。”
“是!”程度领命。
“去吧,做得干净点。”祁同伟挥了挥手,重新拿起一支烟,点燃,目光重新投向窗外被窗帘遮挡了一半的城市风景。程度悄无声息地退了出去,轻轻带上了门。
……
几天后,程度物色到了三个合适的人选。
第一位是汉东大学法学院的副教授,姓吴,四十多岁,学术水平不错,但性格清高,在学院内有些边缘化,对社会上一些“舆论绑架司法”、“道德激情替代法律理性”的现象素来颇有微词,经常在个人博客和少数几家法治报刊上发表评论文章。程度通过一位与吴教授相熟的退休老公安, “无意间” 提到了陈岩石讲座后引发的一些讨论,以及当前反腐工作中面临的一些“复杂情况”,并“顺便”提供了几份公开的、关于依法治国和程序正义的权威论述材料。吴教授听后若有所思,几天后,一篇题为《尊崇革命精神与恪守法治原则应相得益彰》的文章,便发表在了汉东省政法委旗下的一份内部刊物上,虽然发行范围不广,但在政法系统内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第二位是一位自由撰稿人,笔名“观潮”,经常给一些财经媒体和网络平台写评论,以文笔犀利、视角独特着称。此人深谙网络传播规律,对权力和舆论的关系有敏锐的洞察。程度没有直接接触,而是通过一个可靠的第三方,匿名提供了一个“选题建议”,并附上了一些近期关于企业家权益保护、防止运动式执法的公开报道。很快,一篇题为《反腐深入推进中如何坚守“疑罪从无”底线?》的深度评论,出现在了一家国内知名的财经新媒体平台上,文章逻辑严密,案例丰富,迅速被多个网站转载,引发了不小的关注。文章虽然没有直接点明汉东,但其中对“办案效率与程序公正”的论述,让很多了解内情的人自然而然地产生了联想。
第三位,程度选择了一位在汉东本地网络论坛上颇为活跃的资深网友,此人并非职业写手,而是个公务员,平时就喜欢对社会热点发表长篇大论,观点往往比较理性中立,拥有一批固定的粉丝。程度安排人,用不同的Id在论坛相关讨论帖下,有意引导关于“历史评价与现实治理”、“道德感与专业性”的辩论,巧妙地将一些观点植入其中。这位资深网友果然被激发了表达欲,撰写了一篇长帖《从“一把尺子”说开去——谈谈时代变迁下的治理智慧》,帖子从历史讲到现实,语言朴实,却充满了思辨性,虽然点击量不如“观潮”的文章,但在本地论坛的特定圈子里,产生了深入的影响。
祁同伟在办公室里,仔细阅读了程度整理送来的这三篇文章的打印稿。他看得很慢,时而用笔在某些段落下面划上线。
吴教授的文章,学理性强,立场正确,适合在体制内进行温和的启蒙。
“观潮”的文章,传播力广,触及面大,能够有效地在更广泛的社会层面设置议题。
那位资深网友的帖子,接地气,容易引发共鸣,特别是在本地有影响力的网络社区。
这三篇文章,角度不同,风格各异,受众也不同,但核心思想高度一致:强调程序、法治、专业性,质疑单纯的道德激情和可能存在的程序越界。它们没有一句话直接攻击陈岩石或侯亮平,甚至字里行间还带着对革命精神的尊敬和对反腐工作的支持,但其潜在的导向性,却像无数根细小的针,刺向对手最柔软的腹部。
祁同伟的嘴角,终于露出了一丝真正的、冷峻的笑意。他很满意。程度这件事办得漂亮,完全领会了他的意图。这种操作,比简单地雇佣水军泼脏水,要高明无数倍。这播下的是“思想的种子”,是“理性的疑问”,它们会在人们的脑海中慢慢发芽,会在适当的时机,转化为对陈岩石那种绝对化话语的本能疏离,对侯亮平那种凌厉攻势的潜在质疑。
他将稿件放下,对肃立在一旁的程度说:“很好。保持关注,让这些声音自然地发酵。暂时不需要新的动作了。”
“是,厅长。”程度点头,他知道,种子已经播下,接下来需要的是耐心,等待合适的雨露和时机。这场舆论战的第一轮,他们选择了最符合自身身份和策略的方式,安静地、却又极其有效地,开始了布局。空气里,仿佛已经能闻到那无声战场上,悄然弥漫开来的硝烟味。而这,仅仅是个开始。
喜欢宦海狂澜:祁同伟再胜天半子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宦海狂澜:祁同伟再胜天半子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