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明宇没有让祁同伟失望。凭借其扎实的学术功底和对政策话语体系的精准把握,他在一周内便拿出了一份题为《当前地方治理中需警惕的几种倾向及对策思考》的内参报告初稿。报告措辞严谨,逻辑清晰,通篇充斥着“大局意识”、“稳健推进”、“法治精神”、“防止偏差”等正确术语,俨然一篇立足高远、忧国忧民的学者建言。
祁同伟在山水庄园那间绝对安全的密室里,逐字逐句地审阅着这份报告。报告中,郑明宇巧妙地将祁同伟需要传达的核心意图,包裹在学术化的论述之中:
倾向一:借“深化改革”之名,行否定既往、急躁冒进之实。 报告指出,某些地方存在脱离发展阶段和省情实际,盲目追求“轰动效应”的现象。比如,“片面强调破旧立新,忽视工作连续性和干部队伍稳定性”,甚至“将特定发展阶段形成的、符合当时实际的政策措施简单斥为‘落后’或‘保守’”,这种倾向“不仅挫伤了广大基层干部的积极性,也可能引发不必要的社会震荡,最终损害改革发展大局”。报告强调,真正的改革应是“蹄疾步稳”、“循序渐进”的,是在继承中发展,在稳定中创新。
倾向二:少数拥有特殊背景的干部,形成非正式圈子,对地方政务进行不当干预。 报告委婉地提出,需警惕“个别干部因其家庭背景或人脉关系,形成超越组织程序的隐形影响力”,这种影响力可能“干扰地方正常决策秩序,破坏公平公正的选人用人环境,甚至将个人或小团体意志凌驾于组织原则之上”。报告认为,这不利于健康政治生态的构建,也与现代治理体系的要求背道而驰。
通篇报告,没有一处提及“汉东”,没有点名“沙瑞金”或“侯亮平”,更没有出现“高育良”、“祁同伟”的名字。但任何一个对汉东近期情况有所了解的人,都能清晰地看出,那“急躁冒进”的影子指向谁,那“特权圈子”的嫌疑又落在谁的身上。郑明宇甚至“客观”地引用了部分地方数据(经程度渠道提供,做了脱敏处理)和学者观点,使得整篇报告看起来论据充分,分析透彻。
“好!非常好!”祁同伟看完最后一页,忍不住轻轻拍了一下桌子,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明宇果然是大手笔!这份报告,有理有据,不温不火,却字字千钧!”
他立即安排程度,通过绝对可靠的秘密渠道,将这份报告递送了出去。它的目的地,并非是面向大众的公开刊物,而是少数特定层级领导能够看到的内部参考材料渠道。这个渠道的特点在于,其内容往往能引起高层领导的直接关注和思考,影响力深远而微妙。
报告的传递悄无声息,如同石子投入深潭,没有激起任何公开的波澜。但在那特定的、范围极小的决策信息圈层里,它确实引发了一些讨论和思考。
数日后,京城,某次小范围的高级别政策研讨间隙。一位素有“稳健派”之称、对激进改革持审慎态度的资深专家,在与几位同僚交流时,若有所思地提到了郑明宇的这份报告。
“最近看到一篇内参,分析得很深刻啊。”老专家推了推眼镜,“里面提到的一些倾向,确实值得警惕。改革开发取得了巨大成就,这是主流,但不能因此就否定过去的一切,更不能脱离实际,搞大干快上那一套。稳定是前提,乱了节奏,什么都谈不上。”
旁边一位在组织系统工作多年的官员点了点头,接口道:“是啊,尤其是关于干部队伍建设的部分,说得在理。我们的干部选拔任用,必须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要防止形成那种看不见摸不着,但能量巨大的小圈子。这种圈子文化,危害甚大。”
这些讨论,虽然同样没有点名汉东,但其价值取向和关注点,无形中为祁同伟、高育良所代表的“稳健派”、“实干派”提供了某种理论支持和道义上的正当性。相反,沙瑞金早期那种试图打破常规、锐意改革的形象,在这种话语体系下,容易被解读为“急躁”、“冒进”;而钟小艾家族为侯亮平发声的行为,则隐约与“特权干预”、“小圈子”的嫌疑挂上了钩。
这种话语层面的微妙转向,其影响力是潜移默化而又极其关键的。它开始在更高层面的意识领域,为汉东的这场权力博弈进行某种“定性”。这种“定性”并非最终的裁决,却能为最终的裁决提供潜在的认知框架和情感偏向。
当这种讨论的风声,通过某种渠道,反馈到汉东时,在沙瑞金听来,无疑是刺耳的。他意识到,祁同伟不仅在场内与他角力,更将手伸向了能够影响裁判的看台。对方正在用一种更高级的方式,试图从根本上否定他行为的合理性与正当性。他努力推动项目、改善民生的政绩,在这种“稳健压倒一切”的论调下,似乎都带上了“功利”和“急躁”的色彩。这种无形的压力,比公开的对抗更让他感到窒息和孤立。
而在高育良和祁同伟看来,这却是一次漂亮的侧面出击。高育良在办公室听取祁同伟的简要汇报后,难得地露出了赞许的笑容。
“同伟啊,你这步棋,走得妙。”高育良靠在椅背上,神情舒缓,“舆论的高地,我们不去占领,别人就会去占领。现在这样很好,让上面的同志从更宏观、更理性的角度来看待汉东的问题。什么是大局?稳定就是大局!什么是担当?在保持稳定中推进发展才是真正的担当!我们汉东的实践,恰恰是符合这种精神的。”
他心情颇好地继续说道:“这份报告,相当于为我们这段时间的工作做了一个很好的总结和辩护。以后,再有人想用‘保守’、‘僵化’来指责我们,就得先掂量掂量了。我们这不是保守,是负责任!是真正对汉东的人民负责!”
祁同伟谦逊地笑了笑:“都是老师教导有方,也是明宇的笔头功夫硬。不过,沙瑞金那边,最近也确实搞出了一些动静。”
高育良摆了摆手,不以为意:“让他搞去。他搞得越好,越说明在我们创造的稳定环境下,什么事都能做成。只要他不越界,不碰核心的东西,就让他去表演好了。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沉住气,巩固好这个‘势’。”
话语权的争夺,首战告捷。这份内参报告,如同一滴精准落下的墨汁,在高层意识的清水杯中缓缓扩散,虽然还未改变水的本质,却已悄然影响着它的颜色。汉东这场大戏的最终结局,不仅取决于场内的明争暗斗,也越来越取决于场外那些看不见的观众,如何理解和评价这场戏码。祁同伟埋下的这枚棋子,已经开始显现其关键的影响力。
喜欢宦海狂澜:祁同伟再胜天半子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宦海狂澜:祁同伟再胜天半子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