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6年的春末夏初,欧洲的战火仿佛进入了一个短暂的、令人窒息的僵持阶段。
西线,庞大的军队在紧张的寂静中积蓄着最终决战的力量;东线,俄国内战的混乱仍在持续;而在帝国的核心,一场关乎技术优势的军备竞赛正以惊人的速度进行着。
帝国的工程师和科学家们,在皇帝近乎偏执的紧迫感驱动下,不断挑战着当代工业与科技的极限,试图为前线的将士锻造出更锋利、更致命的武器。
与此同时,在帝国的敌人内部,战争的持续煎熬正催化着深刻的政治裂痕。
柏林郊外,阿德勒斯霍夫航空试验场。
这里的空气中永远弥漫着航空燃油、高温金属和油漆的味道,引擎的轰鸣声是这里永恒的背景音乐。
在“朱雀”俯冲轰炸机(Ju J.1)刚刚开始在西线崭露头角之际,帝国的航空工程师们已经在皇帝的亲自督促下,开始了下一代战机的研发。
林晓(威廉二世)在一群工程师和空军将领的簇拥下,站在机库深处,目光灼灼地审视着两架被帆布半遮盖的新型飞机原型。
首席设计师雨果·容克斯教授,一位固执而才华横溢的飞机设计先驱,正亲自为他讲解。
“陛下,请看这一架,” 容克斯掀开第一架飞机的帆布。
这是一架线条更加流畅、机身更显修长的单翼机,依旧保留了全金属的低单翼结构和固定起落架,但细节之处经过大量优化。
“这是我们基于Ju J.1 ‘朱雀’的深度改进型,代号‘游隼’。”
他语速飞快,带着技术专家的自豪:“我们换装了最新型的奔驰bz.IIIa型液冷V8引擎,输出功率提升至185马力!通过优化气动布局和减轻结构重量,其最大平飞速度预计可达195公里\/小时,比‘朱雀’提升了近20公里!爬升率和机动性也有显着改善。”
“保留了俯冲减速板和‘耶利哥号角’,装甲防护和载弹量(500公斤)基本不变。它将是一种更快、更难以被拦截的俯冲杀手!”
林晓满意地点点头。“游隼”的进化在他的预料之中,是对现有成功设计的精益求精。他的目光随即投向另一架被遮盖的飞机,那才是他更感兴趣的突破。
容克斯深吸一口气,仿佛要展示一件真正的艺术品,他用力扯下了第二架飞机上的帆布!
嗡——!现场响起一阵低低的惊叹声。
眼前的飞机,与“朱雀”和“游隼”的粗壮结实截然不同!它拥有极其流线型的机身,光滑的金属蒙皮几乎看不到铆钉痕迹,狭小的单座座舱融入机身曲线,机翼是优雅的下单翼,虽然仍是固定起落架,但整流罩包裹得更加彻底。它就像一只蓄势待发的猛禽,每一个线条都充满了速度感。
“陛下,这就是‘金雕’!” 容克斯的声音因激动而有些颤抖,“完全重新设计!目标只有一个:速度!绝对的制空速度!”
“引擎是我们与戴姆勒公司合作,呕心沥血之作——戴姆勒d.IIIa型直列六缸液冷引擎,超过160马力!采用高空增压技术!理论上,在最佳高度,它的时速可以…可以逼近甚至达到200公里\/小时!”
这个数字在1916年堪称恐怖! “武器是两挺固定在发动机上方、通过螺旋桨协调器射击的7.92毫米施潘道LmG 08\/15机枪!它的任务不是对地攻击,而是猎杀!猎杀一切出现在天空中的敌方飞机,夺取制空权,为我们的‘游隼’和侦察机扫清道路!”
林晓绕着“金雕”原型机走了一圈,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这才是他想要的空中的利剑!虽然它的航程和火力可能不如后来的战机,但在1916年,这种速度优势将是决定性的。
一旦大规模装备,将能有效遏制英法越来越活跃的侦察和轰炸行动。
“产量!容克斯教授,我需要它们尽快上天!” 林晓强调。
“陛下,‘游隼’的生产线可以较快转换。但‘金雕’…工艺复杂,引擎产能是瓶颈…我们需要时间…”
容克斯面露难色。 “没有时间!优先保障引擎!实行三班倒!我要在夏季结束前,看到第一个‘金雕’中队形成战斗力!”皇帝的意志不容置疑。
除了进攻的矛头,帝国的盾牌也在升级。在试验场另一角,一种造型奇特、炮管细长的高射炮引起了林晓的注意。 “这是克虏伯和莱茵金属合作开发的‘黄蜂’式20毫米轻型高射炮。”
一位炮兵军官介绍道,“它重量轻,可由车辆牵引甚至人力短距离移动,射速高,瞄准灵活,专门对付中低空目标,尤其是敌人的攻击机和侦察气球,填补我们现有中大口径高射炮的火力空白。它将大大增强前线部队和重要节点的防空能力。”
从“游隼”到“金雕”,再到“黄蜂”,帝国的铁翼正在完成一次全面的进化,旨在夺取并掌控那片日益重要的第四维度——天空。
当德国在紧锣密鼓地升级武备时,它的敌人之一——意大利王国,正陷入一场深刻的政治和社会危机。
持续的战争消耗远远超出了意大利的国力。
伊松佐河前线变成了无底的血肉磨坊,数十万意大利青年葬身阿尔卑斯山的冰雪和石灰岩之间,换来的却是微不足道的进展和一次又一次的惨败(如卡波雷托和皮亚韦河的挫败)。
后勤崩溃,物价飞涨,粮食短缺,民怨如同沸腾的岩浆,在全国各地涌动。
在罗马宏伟的蒙特奇托里奥宫(意大利议会所在地),争论已经白热化。议会大致分裂为两派:
· 主战派: 以首相博塞利和总参谋长卡多纳将军为首,得到了国王维克托·伊曼纽尔三世的支持。他们坚持“神圣的自我主义”,认为必须继续战争以实现国家统一(指收复特伦蒂诺和的里雅斯特),兑现对盟国的承诺,否则将前功尽弃,国家荣誉扫地,但他们拿不出任何赢得胜利的有效方案,只能一味要求更多的牺牲。
· 主和派: 以社会党、自由派左翼和部分天主教人士为代表,势力日益壮大。他们痛斥战争是“毫无意义的屠杀”,要求立刻寻求外交途径,退出战争,无论代价如何,以拯救濒临崩溃的国家和经济。他们得到了绝大多数厌战士兵和饥饿民众的暗中支持。
双方的辩论从议会蔓延到报纸,再到街头。
都灵、米兰、佛罗伦萨等工业城市爆发了大规模的反战罢工和游行,常常与警察和军警发生暴力冲突。“要面包,不要战争!”的口号响彻云霄。
就在这混乱的漩涡中,一个原本不起眼的、激进的左翼社会党人、记者——贝尼托·墨索里尼——敏锐地嗅到了机会的气息。他刚刚因为从社会党转向狂热的主战立场而被开除出党,并失去了他赖以生存的《前进报》编辑职位。
但他没有沉寂,凭借其蛊惑人心的演说技巧和敏锐的政治嗅觉,他迅速筹集资金(有传言得到了某些工业界和神秘境外势力的资助),创办了一份新的报纸——《意大利人民报》。
这份报纸以极端的民族主义、对社会党“叛国”行为的猛烈抨击和对战争胜利的狂热鼓吹为基调。
1916年6月初的一期《意大利人民报》头版,引发了轩然大波。
整个头版印刷着数张高清的、触目惊心的黑白照片!这些照片角度刁钻,清晰地记录了意军在皮亚韦河溃败时的狼狈景象:丢弃的枪支和旗帜、堆积如山的尸体、士兵惊恐万状奔逃的表情、以及德军和奥匈军队胜利进军的场面(这些照片极有可能来自奥托·斯科尔兹内小队的情报收获,通过秘密渠道提供给了墨索里尼)。
巨幅的标题用粗黑的字体写着: 《耻辱!是谁将意大利勇士推向屠宰场?是失败主义的蛀虫!是伦敦和巴黎的傀儡!》
社论由墨索里尼亲自执笔,文笔辛辣,充满愤怒和煽动性:
“看看这些照片!意大利的鲜血在流淌!意大利的荣誉在泥泞中被践踏!而我们罗马的绅士们还在高谈阔论!那些躲在后方、享受着战争红利的社会党蛀虫和无能的将军政客们,正是他们,背叛了前线士兵的牺牲!”
“我们需要不是退缩!不是和平!而是胜利!彻底的胜利!我们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政府!一个能够凝聚整个民族意志、带领我们走向最终胜利的政府!将所有的失败主义者、所有的叛国者清除出去!意大利必须用火焰和钢铁来洗净这份耻辱!”
(林晓:“给大家占卜下未来,墨索里尼非但没有鼓舞士气,反而打了四次败仗,连罗马都丢了。”)
这期报纸如同投入干柴堆的火把,瞬间点燃了舆论!主战派如获至宝,大肆传播这些照片,抨击政敌。
主和派则愤怒地指责墨索里尼泄露国家机密、煽动暴力、是德国人的走狗。
街头对抗日趋激烈。墨索里尼,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凭借这次精心策划的舆论攻击,一跃成为全国瞩目的政治风暴眼,为他日后攫取权力埋下了第一块基石。
意大利,这个同盟国阵营最薄弱的环节,正在从内部加速撕裂。
意大利的混乱局势,立刻被柏林最高统帅部捕捉,仅仅在的里雅斯特港口破坏行动成功几天后,奥托·斯科尔兹内少尉再次被秘密召见。
这次不是在潜艇基地,而是在柏林一间安全屋内。
召见他的是帝国军事情报局的一位高级官员,以及一名来自外交部的特别顾问。
“斯科尔兹内少尉,你在的里雅斯特的行动证明了你的价值。”情报官员开门见山,“现在有一个更复杂、更敏感的任务给你。”
墙上挂起了意大利地图,焦点集中在都灵、米兰等北部工业城市。
“意大利国内的厌战情绪高涨,罢工和骚乱不断。这很好,但还不够,我们需要让这种混乱变得更加…不可控,更加有利于我们的战略目标。”
外交部顾问接口道,语气冰冷,“你的新任务是:带领你的小组,再次渗透进入意大利北部工业区。目标不是军事设施,而是人。”
“人?” 斯科尔兹内眉头微挑。 “是的。两种人。”情报官员解释道。
“第一,工会领袖、有影响力的反战社会主义者。找到他们,‘保护’他们,帮助他们…扩大影响力,让罢工浪潮更猛烈,更持久,必要时候,可以提供资金和一些…‘行动建议’。”
“第二,”他的声音压得更低,“寻找并接触军队中的不满分子,尤其是那些对罗马政府感到失望的中下层军官。”
“试探他们的态度,散播对卡多纳将军和无能政府的不满,我们需要在意大利军队中埋下分裂的种子。”
这是一个典型的“肮脏行动”,旨在从内部瓦解敌人的战争意志。
斯科尔兹内面无表情地听着,眼神锐利如刀。他没有任何道德上的犹豫,只有对任务的绝对专注。
“期限?资源?”他简洁地问道。
“没有明确期限,越快越好,效果越显着越好,资源无限供应,我们会为你提供一切所需的安全屋、证件、资金和联络人。记住,绝对保密,一旦暴露,帝国会否认你的一切存在。”
“明白。” 斯科尔兹内利落地行了个礼,“我会立即开始准备。” 几分钟后,他消失在柏林昏暗的街道中,如同水滴融入大海,准备再次化身为帝国最隐秘的刀锋,刺向亚平宁半岛已然溃烂的伤口。
帝国的战争,早已超越了堑壕和枪炮,在每一个可能的维度上,激烈地进行着。
喜欢帝国再临:我的1915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帝国再临:我的1915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