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爷的警告如同悬顶的利剑,让李薇行事愈发谨慎。她暂停了与漕运衙门进一步接触的打算,将主要精力放回巩固高端民间市场和开拓中层客户上。同时,她让雷骏对新原料供应链的掌控更加严密,确保不再受制于人。
就在李薇忙于应对商业层面的明枪暗箭时,一个意想不到的转折,却来自她身边最亲近的人——小石头。
随着在京城居住日久,李薇虽忙于奔波,却从未放松对小石头的教育。她亲自启蒙,教授算数、识字,更将工坊经营中的许多道理潜移默化地讲给他听。小石头天性聪颖,加之环境历练,比同龄孩子成熟许多。
这日,李薇带小石头去拜访一位致仕的老翰林,请教一些古籍中关于农事的记载。言谈间,老翰林见小石头举止有度,眼神灵动,便随口考校了他几个简单的对子。不料小石头对答如流,虽略显稚嫩,却颇有巧思,甚至对一个涉及物性变化的对联,能联想到酱油发酵过程中的微妙变化,引得老翰林啧啧称奇。
“此子聪慧,根基扎实,更难得的是有格物之心,假以时日,必非池中之物啊。”老翰林对李薇赞叹道,爱才之心顿起,“老夫与国子监一位博士相熟,若李娘子有意,或可为其寻一良师,莫要埋没了天分。”
李薇心中一动。她一直有为小石头寻觅名师的想法,只是初到京城,诸事纷扰,无暇顾及。如今工坊在京初步立足,若能得名师指点,对小石头的未来无疑大有裨益。她连忙起身道谢:“多谢老先生厚爱!若能得名师指点,是石儿的福分,亦是民妇所愿!”
老翰林捋须微笑,答应代为引荐。
此事本是一段插曲,李薇并未立刻抱有太大期望。然而,数日后,老翰林竟真的派人送来口信,称那位国子监博士愿意见一见小石头。
李薇精心准备,带着小石头前往拜访。那位博士姓周,年约四旬,气质清峻,学问渊博。他并未因小石头出身商贾而轻视,反而问了许多看似寻常却暗藏机锋的问题,涉及经史子集、天文地理,甚至一些简单的时务策论。
小石头起初有些紧张,但在母亲鼓励的目光下,渐渐镇定下来。他知识储备自然无法与博士相比,但思维敏捷,回答问题时常有出人意料的质朴见解,尤其对李薇教他的那些“学以致用”的道理印象深刻,谈及农事、工巧之事,竟能说得头头是道,将日常所见与书中道理相互印证。
周博士听着,严肃的脸上渐渐露出惊讶和欣赏之色。他最后问小石头:“你读书,所为何求?”
小石头想了想,认真答道:“回先生,石头读书,一是想明事理,帮娘亲分忧,让工坊的叔叔伯伯们过得更好;二是想知道这世间万物为何如此,像娘亲做酱,为何豆子会变,为何时间能生出美味。石头觉得,读书若能让人活得明白,让东西做得更好,便是好的。”
这番话,毫无功利之心,充满了孩童的真诚与对世界的好奇,更暗含了“经世致用”的苗头。周博士听后,沉默良久,方对李薇道:“此子心性质朴,灵台清明,更难得有致用之志。若李娘子放心,可让他每隔五日来我处半日,老夫愿代为启蒙点拨。”
李薇大喜过望,这简直是天降之喜!国子监博士亲自启蒙,这是多少官宦子弟都求不来的机缘!她连忙拉着小石头行礼拜谢。
自此,小石头便开始跟随周博士学习。他如饥似渴地吸收着知识,进步神速,不仅经史功底日渐扎实,更在周博士的引导下,对算学、格物之学产生了浓厚兴趣。周博士也越发喜爱这个聪慧又踏实的学生,倾囊相授。
小石头的变化,李薇看在眼里,喜在心头。这不仅关乎儿子的前途,更让她看到了一种更深层次“扎根”的可能——通过下一代的教育和融入,真正在这座城市奠定家族的根基。
然而,小石头得遇名师的消息,不知怎地也传了出去。这原本是件好事,却再次刺痛了百草堂的神经。刘理事闻讯,更是妒恨交加。他百般打压,对方不仅没垮,反而儿子都要攀上清流师承了?这让他如何能忍?
“哼,一个商贾之子,也配沾惹斯文?”刘理事阴沉着脸,“既然你如此不识抬举,就别怪我心狠手辣了。听说……漕运上最近不太平,常有水匪扰攘,若是运送张家货品的船队出了点什么意外,想必也怪不到旁人头上吧?”
一条更为歹毒的毒计,在他心中酝酿。这一次,他已不再满足于商业打压和谣言中伤,而是开始策划真正的物理破坏,企图将李薇置于死地。
风云再起,暗处的杀机悄然逼近。而李薇此刻,还沉浸在儿子学业有成的喜悦和对未来更坚实的规划中,尚未察觉那来自运河之上的致命威胁。京城的博弈,随着小石头这颗新星的崭露头角,陡然进入了更加凶险的阶段。
喜欢儿媳揭开婆婆的秘密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儿媳揭开婆婆的秘密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