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理事在官方层面的“软钉子”果然起了作用。数日后,一位兵部下属清吏司的员外郎,以“核查军需物资采买规程”为名,旁敲侧击地向与张氏工坊有往来、负责部分军中杂货采办的皇商打听,言语间对张氏工坊的“资质”和“背景”流露出疑虑。消息辗转传到李薇耳中,她心知肚明,这是刘理事的又一场暗算。
若在以往,李薇或许会选择隐忍或迂回疏通。但此次北疆之行,关乎工坊未来的战略格局,她决定不再退让,要以一种更直接、更堂堂正正的方式,破开这层坚冰。
她并未去贿赂那位员外郎,也未急着找荣王爷等贵人直接施压。她做了一件让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事——她亲自带着精心准备的、针对北疆需求改良的“北疆特供”酱油样品,以及一份详尽的《北疆军用及边贸特供酱油效用陈情及工艺保障书》,直接求见了那位提出疑虑的员外郎。
这份《陈情书》并非申冤状,而是以极其务实、专业的笔触撰写:
* **一陈效用**:详细阐述高品质酱油在改善边军伙食(尤其是便于储存的干粮、肉干调味)、提升士气、以及在边境互市中作为高价值商品换取皮毛、马匹等战略物资的潜在价值。
* **二陈工艺**:以数据和事实,说明张氏工坊为适应北疆环境所做的抗冻、耐储、风味浓缩等技术创新,并附上工坊严格的品控流程与“批次追溯”体系,强调其品质稳定性远超寻常酱料。
* **三陈诚意**:明确表示愿意接受兵部或相关衙署的任何质量检验,并提出可先提供一批样品供边军试用,以实际效果说话。同时,愿意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优先保障军需,以示支持边防之心。
李薇的举动大胆而冒险。一个民间女商人,直接与兵部官员讨论军需利弊,极易被扣上“妄议”的帽子。但她赌的是对方至少有一部分心思是放在公务上的,赌的是自己产品的过硬和这份陈情的切实可行。
接待她的员外郎起初颇为倨傲,但听着李薇条理清晰、言之有物的陈述,看着那份无可挑剔的样品和逻辑严密的陈情书,他的脸色渐渐由不耐转为惊讶,再由惊讶转为沉思。他久在兵部,深知边军生活清苦,若能以合理的成本改善饮食,确是功劳一件。而李薇提出的“试用”和“优先保障军需”,也极大降低了官府的采购风险。
“李东家,”员外郎的语气缓和了许多,“你所言,确有几分道理。然军需大事,非比寻常,需谨慎行事。”
“大人明鉴,”李薇趁热打铁,“民妇深知责任重大,故不敢有丝毫虚言。一切但凭实效检验。若试用不佳,民妇甘受任何责罚,并愿赔偿朝廷损失;若侥幸得用,则望大人能为边关将士福祉,开此方便之门。”
李薇的坦诚与自信,以及将自身利益与边军福祉捆绑的态度,最终打动了这位员外郎。他并未立刻承诺什么,但收下了样品和陈情书,表示会“斟酌上报”。
数日后,经过兵部内部一些非正式的讨论(其中或许也有荣王爷等人若有若无的影响力),一道指令下达:准许张氏工坊提供一批“北疆特供”酱油,随同下一次官方组织的补给车队运往辽东某卫所,进行为期一月的试用,以观后效。
消息传出,刘理事气得几乎吐血。他没想到李薇竟敢直接“闯衙”,更没想到她凭借一份“陈情书”和样品,就真的撬开了一道缝隙!他只能阴冷地期盼着北疆的试用失败。
而对李薇而言,这已是阶段性胜利。她立刻组织工坊全力生产首批试用货物,确保品质完美无瑕。同时,她做了一个更显魄力的决定——亲自押送这批货物前往辽东!
“东家,北地苦寒,路途艰险,您何必亲自前往?”老管家极力劝阻。
“此批货物关系到我工坊未来北疆商路之成败,我必须亲至,方能随机应变,了解当地实情。”李薇目光坚定,“况且,我也想亲眼看看,那片需要我们产品的地方,究竟是什么样子。”
她将京城与淮安事务暂交老管家和几位得力管事,带着一支精干的队伍和满载希望的货车,在萧掌柜向导的引领下,毅然踏上了北上的风雪之路。
车队出居庸关,过山海关,一路向北。寒风如刀,雪原茫茫。李薇裹着厚厚的皮袄,坐在颠簸的马车里,看着窗外与江南水乡、京城繁华截然不同的苍凉壮阔景象,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豪情。
她知道,前路不仅有自然的严酷,可能还有刘理事残余势力的暗中作梗,以及边军对陌生商品的审视与挑剔。但她无所畏惧。她的手中,有凝聚了匠人心血的产品,心中,有开创未来的信念。
风雪兼程,丹心一片。李薇的北疆之行,正式启程。等待她的,将是边塞的风霜,军帐的考验,以及一个全新的、充满挑战与机遇的广阔天地。张氏工坊的传奇,即将在冰与火的淬炼中,写下新的篇章。
喜欢儿媳揭开婆婆的秘密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儿媳揭开婆婆的秘密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