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时三刻,东宫偏殿的烛火被夜风压得低垂,灯芯爆出一声轻响。李瑶指尖蘸了茶水,在桌案上划出一道横线,将三十七份密报分作两列。她目光扫过最左侧那卷边角焦黑的纸条——是三天前从并州边境传回的急件,字迹潦草:“平西王点将台已设,甲胄入库者逾万。”
她不动声色地抽出另一张来自洛阳驿站的记录,上面写着“初七铁车五辆,载重不明,押运官持兵部旧印”。两张纸并排铺开,中间空出一寸距离。她盯着这个间隙,忽然抬眼看向站在门侧的灰袍人:“活地图,你昨日回报说潼阳河渡口有夜船靠岸,可看清船上卸的是什么?”
情报人员甲上前半步,左耳缺角在烛光下显出一道暗痕:“没点灯,看不清货物,但弟兄们听见木箱落地时声音发闷,不像粮食。岸边留下的车辙深,至少用了二十头骡子转运。”
李瑶点头,从袖中取出一本薄册,翻到一页画满符号的账目。这是她用复式记账法整理的并州军需流水。她手指落在其中一行数字上:近半月采购生铁八千斤,硝石三百斤,硫磺两百斤。这些数量远超寻常守备所需,且付款方皆以“恒丰号”名义出账,而此商号早在半年前就被查实为空壳。
“时间对得上。”她低声说,“每八日一批货,走的都是同一条路。他们不是在囤兵器,是在调兵。”
话音未落,门外传来两短一长的叩击声。李瑶眼神微动,示意甲去开门。一名蒙面线人闪身而入,递上一枚铜管。她拧开封口,抽出一张极薄的桑皮纸,上面只有一行小字:“天地玄黄,日月盈昃。”
她盯着这句《千字文》看了片刻,随即起身走到墙边,取下悬挂的南谷关地形图摊在桌上。她的指腹沿着山道缓缓移动,停在一处狭窄隘口。按照此前破译的暗码规则,“天地玄黄”对应起事日期,“日月盈昃”则指行动时刻——十六日夜,日落后两刻钟。
“是凌晨动手。”她语气平静,却让屋内三人同时绷紧了肩背。
甲皱眉:“可北境斥候今晨回报,并未发现大规模集结迹象。若真有五万兵马待发,不可能毫无动静。”
“所以他们在藏。”李瑶拿起一支炭笔,在地图上圈出三个屯粮点,“这几处是平西王私设的隐仓,不在兵部备案。他把主力分散驻扎,每日轮换小队进山演练,对外只称‘秋猎练兵’。”
她转向甲:“你立刻派人去查,最近十天内,是否有民夫被强征修整栈道?尤其是断崖那段,原本只能容一人通行,若要大军通过,必须拓宽。”
甲领命欲退,又被她叫住:“再传令给渡口渔民,让他们盯住上游十里内的所有船只。若有无灯漕船出现,不必靠近,只需记下数量与方向。”
寅时初,密室门闭。李瑶坐在案前,面前摆着三份新到的情报。一份是潜伏在平西王府外院的细作所录,记载了近五日进出府邸的马车数目;第二份是潼阳税吏偷偷抄录的货单,显示过去三次铁器运输的实际重量均比申报高出四成;第三份,则是刚刚由“烛九”冒死送出的密信残片,上面残留着半句指令:“……十五夜前务必将弓弦浸油,备急用。”
她闭目凝神,脑中如织机般将线索一一穿引。铁料、火药、弓弦——这不是普通的备战,而是为一场突袭做准备。结合之前推算的兵力规模与运输周期,叛军主力应在八月十五日晚完成最后集结,十六日凌晨越过南谷关,趁夜疾行,预计十八日清晨抵达潼阳城外。
唯一不确定的,是内应能否按时点燃烽燧。
她睁开眼,提笔写下几行字,随即吹干墨迹,将纸条塞入一只空心竹节中。这是她设计的三级验证机制:第一层靠物流数据反推军力,第二层由实地观察确认动向,第三层则依赖内部线人提供最终指令。三者交汇,才能锁定确切时间。
辰时正,东宫书房。李瑶取出一支普通毛笔,拧开笔杆,将一枚蜡丸放入空腔。这是她特制的传递工具,外表毫无异样,唯有家族核心成员才知道开启方式。她将笔交到心腹侍女手中,叮嘱道:“随我入宫,寸步不离。若有人拦问,就说我去呈报上月商税汇总。”
侍女低头接过,指尖微微发颤。李瑶看了她一眼:“怕了?”
“不怕。”侍女咬唇,“只是觉得……今日宫门守卫多了两队巡卒,连东华门也换了生面孔。”
“正常。”李瑶整了整衣袖,提起披风,“越是风平浪静,越要防着暗流涌动。”
她踏出书房门槛,迎面一阵凉风扑来。天边已有微光,宫道上的青砖泛着湿气。她脚步未停,沿着熟悉的路径向皇宫方向走去。沿途偶有官员迎面而来,见她皆拱手行礼,无人察觉她袖中藏着一支能决定战局的笔。
快到御前书房外时,一名内侍匆匆迎上:“李姑娘,陛下刚召见完兵部郎中,正在批阅奏章,让您稍候片刻。”
李瑶颔首,立于廊下。她没有说话,只是轻轻摩挲着袖口的一道暗纹——那是乾坤万象匣赋予她的权限印记,只有在极端危急时刻才会显现。此刻它安静地贴在皮肤上,像一块温热的玉石。
她忽然想起昨夜父亲在沙盘前说的话:“我们不能先动,得让他们自己走出来。”
而现在,她手里握着的,正是那根牵动全局的线。
远处传来更鼓声,七响。
她抬头看了看天色,乌云正在聚拢。
侍女悄悄靠近一步,低声道:“要不要进去通报?”
李瑶还未回答,忽见两名禁军校尉从侧殿转出,朝着玄武门方向走去。其中一人腰间佩刀的样式有些陌生,刀鞘末端刻着一个极小的“平”字。
她瞳孔微缩,立刻垂下眼帘。
那两人并未停留,径直离去。
她缓缓吐出一口气,抬脚迈上台阶。
就在她即将跨过门槛的瞬间,身后传来一声急促的脚步声。
一个浑身泥污的小太监跌跪在地,双手高举一封湿透的信笺:“启、启禀陛下!潼阳急报——南谷关守军昨夜发现大批人影翻山,已派快马追查!”
喜欢李氏霸业:全家定鼎新朝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李氏霸业:全家定鼎新朝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