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瑶将最后一行字刻进铜符,指尖微微发酸。她放下刻刀,把铜符放进面前的木匣里。七枚铜符整整齐齐排成一列,每枚上面都刻着不同的编号和区域代码。这是她连夜赶出来的“流动备案户”铭牌初样。
窗外传来脚步声,由远及近,在政厅门口停下。一名侍从低声通报:“公主,百姓代表已在偏厅候着。”
她点头,起身整理衣袖。昨夜收到李毅传回的情报后,她没合眼。敌军不仅想引蛮族入关,还打算借民间怨气煽动叛乱。他们散布谣言,说新户籍制是圈人牢笼,百姓一旦登记就再不能走动。这些话在边境几个州县传得厉害。
她清楚,若政策本身让人寸步难行,那敌人就不需要造谣,只需推一把风。
偏厅内,七人已落座。有老农、小贩、工匠,还有个中年妇人站在窗边,穿着粗布裙,袖口磨了边。李瑶认出她是张氏,屯田营的流民安置户,家中三个孩子都领了新学入学牌。
“诸位来得早。”李瑶坐下,面前摆着纸笔,“今日请各位过来,是想听一听你们对户籍新政的真实想法。不必顾忌,说得越直越好。”
厅内安静片刻。一个老农搓着手开口:“公主,我们分到了地,孩子也能读书,这都是实打实的好事。可上个月我去邻县卖粮,路上被巡吏拦下三次,每次都要查文书,说我是‘无籍游民’。”
“我带了村正开的路引。”他从怀里掏出一张皱纸,“可他们说不行,得府衙盖印才算数。我在县城等了两天,才批下来。等回到村里,米价已经跌了一成。”
旁边的小贩接话:“我们更难。走南闯北做生意,哪能每次出城都去申请批文?现在好多同行干脆不登记了,躲着官差走野路。”
李瑶记下每一句话,笔尖不停。
张氏这时转过身,声音不大但清楚:“公主,我们不怕登记,怕的是登记完就走不了路。前些天我儿子想去洛阳铁坊做工,跑了三趟户房,说要保人、要押金、还要签十年不得迁居的契书。他回来就说,宁可在家种地。”
这话落下,其他人纷纷点头。
李瑶抬起头:“你们的意思我明白了。不是反对新政,而是执行时卡得太死,让便利成了负担。”
没人说话,但神情松了些。
她翻开随身带来的册子,里面是最近三个月各地上报的户籍纠纷记录。共一百六十七起,其中八十九起涉及跨区务工受阻,四十三起因手续繁琐导致延误生计。数字不会撒谎。
“我昨晚重新梳理了制度。”她说,“现有的户籍分为三类:常住户、流动备案户、临时务工证。常住户不变,仍以村社为单位管理。新增两种身份——凡有固定雇主或连续在外做工满三个月者,可申请流动备案户,凭铜符通行各州县,每年报备一次即可。短工、商贩则用临时务工证,到地登记,离地注销,无需层层审批。”
有人问:“那怎么防坏人混进来?”
“铜符刻码,一户一符,丢失立即挂失。各地巡吏配有验符铜尺,当场比对。若有伪造,按律重罚。”她顿了顿,“同时取消‘十年不得迁居’这类强制条款。愿意留下的,给田给房;想走的,合法登记后放行。”
工匠模样的男子犹豫道:“要是地方官还是卡着不办呢?”
“我会下令,凡无故拖延三日以上者,百姓可直报监察司。一经查实,记过降职。”李瑶看着他们,“新政是为了安民,不是困民。如果它变成枷锁,那就不是好政。”
厅内气氛变了。起初的拘谨散去,取而代之的是认真倾听和低声议论。
张氏走到桌前,指着册子上一条记录:“这个人在怀州被抓,说是没籍游荡。可他老家遭灾,地没了,不来城里做工怎么活?”
“这类情况,”李瑶答,“已列入‘紧急安置户’范畴。灾民、流民经核实后,先发临时证,半年内可免担保务工。子女优先入学,家属可申请公屋暂住。”
“那要是有人冒充灾民呢?”
“核查来源地村正文书,辅以锦衣卫暗访抽查。骗领者三年内不得申领任何福利。”她语气平静,“但我们不能因为怕少数人钻空子,就堵死多数人的活路。”
又有人提出疑问:偏远山村信号不通,如何及时报备?
她拿出一枚铜符:“这是我们改良过的铭牌,内置响铃机制。每月初一,持符者就近到驿站敲钟一次,声音传入官库留档。若未响铃,系统自动标记异常,派人核查。既不用跑远路,又能确保在控。”
讨论持续了两个时辰。
最终,七人逐一签字,认可新方案试行。李瑶命文书誊录三份,一份存档,一份送往勤政殿,一份交户部主官当面交接。
会议结束,众人离去。张氏走到门口,忽然回头:“公主。”
“你说。”
“我儿子……还能去铁坊吗?”
“能。”李瑶说,“今天就可以去报名。带上这张凭证,到户房直接办流动备案,不用再等。”
张氏点点头,嘴角动了动,没说什么,转身走了。
李瑶站在窗前,看着她们的身影走过宫道。阳光照在石板上,映出长长的影子。她伸手摸了摸案上的木匣,里面七枚铜符静静躺着。
这时,一名文书快步进来:“公主,户部主事已在外等候。”
她收回手:“请他进来。”
户部主事是个五十多岁的官员,姓陈,一脸谨慎。他进门便问:“公主真要推行这三级户籍?地方上怕是难以统一执行。”
“所以我才设试点。”李瑶打开地图,“先从洛阳、太原、青州三地开始。每地选两个县,一个月内完成系统搭建。你回去调派专员,我这边会派锦衣卫配合监督流程,防止阳奉阴违。”
陈主事皱眉:“可若有人不服管,闹起来怎么办?”
“闹事的必有原因。”她说,“要么是政策不合理,要么是执行出了问题。我们先把路修宽,让人能走,再立规矩,谁越界谁受罚。而不是一开始就把门关死。”
陈主事沉默一会,终是点头:“下官这就去安排。”
他走后,李瑶坐回案前,翻开新的空白册子。她提笔写下第一行标题:《流动备案户实施细则(试行版)》。
笔尖划过纸面,发出沙沙声。
门外传来轻叩声。
“进来。”
一名年轻女官捧着托盘进来:“公主,茶。”
她放下笔,端起茶杯。茶已凉了。
女官见状要换,被她拦住:“不用。就这样。”
她喝了一口,放下杯子,继续写字。
写到第三条时,她停了一下,从袖中取出一块布巾,擦了擦笔尖。墨有点干了。
她重新蘸墨,继续写下去。
外面宫道上,一辆马车驶过,轮子压过石缝,发出轻微震动。
她的手稳稳落在纸上,写下第四条:
“流动户变更雇主,须在五日内向当地户房报备,逾期未登记者,暂停福利资格,补办后恢复。”
笔尖一顿,她抬头看向门外。
走廊尽头,一道身影正朝这边走来。
喜欢李氏霸业:全家定鼎新朝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李氏霸业:全家定鼎新朝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