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震看完密信,脸色沉了片刻,手指在案角轻敲两下,便将信纸折起放入袖中。他没有叫人,也没有起身,只是坐回御案前,盯着地图上的山谷入口看了许久。
外面天色渐暗,烛火被风带得晃了一下。
就在勤政殿东阁的另一侧偏厅里,苏婉已经等了近一刻钟。她没让人催,也没动身离开,只安静地坐在椅上,手中拿着一份写满字的纸页,时不时低头看一眼,又提笔添上几句。
她知道李震正在处理军务,也知道这时候不该打扰。但她更清楚,仗一旦开打,后续的事就由不得半点拖延。流民、伤兵、倒塌的房屋、荒废的田地——这些不会等战争结束才出现。
她必须抢在前面。
终于,内侍从主殿方向快步走来,低声说:“陛下尚在议事,暂不能见。”
苏婉点头,把手中的文书合上。“我不见陛下,这份东西也不是奏本。”她说,“你送去李瑶那里,若她有机会见到父皇,替我递上去。”
内侍接过文书,看了眼封皮上的字:《战后安置初步规划》。
“是安民的事?”他问。
“是。”苏婉答,“不是等打赢了才开始想的事。”
她站起身,却没有走的意思。反而是对旁边候着的小吏说:“去把医署那边的防疫药材清单拿来,我要核一遍。”
小吏应声而去。
此时,户部侍郎周明远、工部主事陈立、农政司参议赵承恩三人也陆续到了。他们被引至西署议事厅,发现苏婉已经坐在那里,面前摊着几张纸,上面列着密密麻麻的条目。
“诸位来了。”苏婉抬头,“请坐。”
周明远拱手行礼,坐下后忍不住问:“夫人召集我们商议安置?可眼下战事未起,胜负未知,谈这个是不是太早了些?”
陈立也附和:“工部现在全力保障前线器械供应,木材铁料都紧得很,哪还有余力去建屋子?”
赵承恩没说话,但眉头微皱,显然也有顾虑。
苏婉没反驳,只是打开乾坤匣,从中取出三份资料,分别递给三人。
“这是过去十年,五场大战之后,流民暴动的时间线。”她指着第一份,“你们看,最长的一次,从战停到民乱,只隔了十八天。”
三人低头翻看,神情渐渐变了。
“这不是打仗的问题。”苏婉说,“是打完以后,没人管饭,没人住,没人活。”
周明远声音低了些:“可库银……”
“我不是要现在拨款。”苏婉打断,“我要的是计划。房子怎么建,地怎么分,人怎么安排,这些都要提前定下来。等仗一打完,立刻就能动。”
陈立仍犹豫:“可材料呢?木头要砍,砖窑要烧,工期至少一个月。”
苏婉从匣中取出一组小木块,放在桌上拼成一个方正结构。“这是速装房组件,每套占地四步见方,两人一天就能搭好一间。我已经让李晨做了五百套存着,够安置两千人。”
三人愣住。
“种子呢?”赵承恩终于开口,“荒地不少,可百姓手里没粮种,牛也不够。”
“空间里有抗灾粮种。”苏婉说,“耐旱,生长期短。第一批三千包,随时可以调出。耕牛不够,就用人力犁队替代,再组织青壮轮班开垦。”
她顿了顿,看着三人:“我知道你们担心什么。怕白忙一场,怕仗没赢,怕资源浪费。可我想问一句——如果我们赢了,却发现身后一片死地,没人种田,没人纳税,没人愿意归乡,那这个胜仗,还有什么意义?”
没人回答。
苏婉站起身,走到墙边挂起的一张大图前。那是她亲手画的安置区域分布图,标着几个重灾区的名字。
“我提三个目标。”她说,“安身、安口、安业。房子要有,饭要有,活路也要有。这叫‘三安计划’。你们各自回去拟细则,三天内交到我这里。”
周明远迟疑道:“可各部门之间……未必能配合得上。”
“那就设特使。”苏婉转身,“由我牵头,跨司调度。谁不交方案,谁耽误进度,名字记下来,统一报给陛下。”
气氛一下子静了下来。
陈立终于点头:“若是夫人亲自督办,工部这边……我可以先调一批匠人预备着。”
“农政司也能列出可用荒地名录。”赵承恩说,“再派人去各州摸底,看看哪些村子还能恢复。”
周明远叹了口气:“户部可以做个临时账册,专用于战后拨付,等胜局明朗再走正式流程。”
苏婉笑了下,没说什么感谢的话,只拿出一张表递过去:“这是初步分工,你们看看有没有遗漏。”
三人围上前查看。
这时,小吏抱着一叠纸回来了,是医署送来的防疫药材清单。苏婉接过来翻看,发现其中有几味药存量不足。
“黄芩少了两百斤。”她说,“通知药坊,今晚加炼一批,明早入库。另外,所有安置点必须配发驱疫香包,每人一个,不能省。”
小吏记下。
她又补充:“伤兵转运路线也要划出来。战场离得远,重伤员不能拖。沿途设三个临时医棚,备足止血散和接骨膏。”
赵承恩忍不住问:“这些也都算在安置里?”
“当然。”苏婉看着他,“人活着,才需要房子和田。要是连命都保不住,谈什么重建?”
众人沉默。
外面天色已全黑,议事厅里的油灯亮了起来。
苏婉把最后一页纸填完,合上本子。“今天就到这里。明天上午,我要看到你们各自的草案。若有难处,直接来找我,不必层层上报。”
三人起身告辞。
她没留太久,自己也收拾东西准备走。可刚走到门口,想到什么,又折返回去。
“把那份规划再抄一份。”她对小吏说,“送到禁军医营那边,让主管提前准备。”
小吏应下。
她站在灯下,重新翻开药材清单,用笔圈出几种急需补货的药材,写下调配数量。写完后,又看了一遍整体安排,确认没有漏掉关键环节。
外面传来更鼓声,已是戌时三刻。
她把笔放下,揉了揉手腕。这一天说了太多话,做了太多决定,但她知道这才刚开始。
真正的难处,还在后头。
她叫来一名随从,低声交代了几句。对方点头离去,应该是去联系城外的药材仓库。
她自己则回到东阁,在原位坐下。灯芯爆了个小火花,她伸手拨了下。
桌上还放着那份没送出去的原件。她拿起来,翻到最后一页,在空白处添了一行小字:
“兵可胜,国可兴,唯民心易失。未战先谋,非为防乱,实为守人。”
写完,她吹熄了灯。
黑暗中,她没有起身,也没有闭眼,只是静静坐着。
远处传来一声犬吠,又被夜风压了下去。
她的手指轻轻敲在桌沿,像在计算时间。
忽然,门外脚步声急促响起。
一名小吏冲进来,手里拿着一张纸。“夫人!刚收到消息,北面三个屯村的药库说,防瘟汤剂的柴胡只剩三十斤了,不够明日配发!”
苏婉立刻站起。
喜欢李氏霸业:全家定鼎新朝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李氏霸业:全家定鼎新朝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