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骁的军报送到政事堂时,天刚亮。李瑶正在翻阅各地仓廪账册,指尖在“豫州防潮架短缺”一行停了片刻,又移到“润州双轮运车未配说明”处。她合上卷宗,把这两条记进手边的竹片,插进腰间木匣。
半个时辰后,议事厅内已坐满人。
各州派来的区域代表围坐一圈,衣色不一,有的穿深青官袍,有的着灰褐便服。他们带来的文书摊在案上,墨迹新旧不同。有人低头看自己的记录,有人悄悄打量左右。
李瑶坐在主位,面前摆着三份图册。一份是全国粮产分布,一份是矿产运输路线,还有一份标着各州战备储备红线。她没急着开口,等人都静下来,才将第一册推到中间。
“北境秋收已毕,存粮可支两年。”她说,“但铁器不足,修械需靠外调。”
话音落下,北方一名代表立即接道:“我州百姓节衣缩食供军,若无回补,来年耕牛都难保全。”
南面一位立刻反驳:“你们要铁器,我们也要粮。楚南连年输出,本地米价已涨三成。”
“不是不给。”另一人插话,“是要有个准数。说好换多少,就得兑现。前次答应的盐,拖了两个月才到。”
厅内声音渐杂。有人拍案,有人摇头。崔嫣然坐在侧席,听着各方争执,慢慢抽出随身携带的漕运调度簿。
李瑶抬手,众人安静。
她指向墙上挂的地图,点在运河主道上。“南北贯通后,月均运量提升四成。若按季度申报需求,提前排定船期,延误可减至五日以内。”
“可路上损耗谁担?”闽越代表问,“雨季塌方,车队常断。去年一批药材烂在路上,损失上千两。”
“损耗计入成本,由参与州府共担。”李瑶答,“但中央提供信用担保。违约一方,下季配额削减,优先权转给履约者。”
那人皱眉:“还是空话。你们定规矩,我们听令,最后吃亏的还是地方。”
崔嫣然这时开口:“我手中有过去八个月的实际通航数据。”她翻开簿子,“七月暴雨,航道中断七日,但备用陆路接驳及时,整体延迟未超十日。九月运粮三十车,仅损两车,折银一百二十两,由三方平摊,当日结清。”
她抬头看着闽越代表:“你们担心的,我们都试过。现在的问题不是能不能运,是怎么分摊风险。”
厅内稍静。
李瑶接着说:“我们不设强制任务。各州自愿申报协作项目,报多少,算多少。完成得好,下一轮优先得新技术支持。”
“什么技术?”有人问。
“豫州防潮仓储系统图纸已备好,能延长大米保存期六个月以上。润州双轮运车也已完成测试,载重翻倍,颠簸减少。这两项,中央出图纸、出部分材料,地方出人力、出场地,建成之后,成果共享。”
她顿了顿,“第一批试点名单今天就会公布。想进名单的,今天就把申请书交上来。”
有人动笔,有人沉思。
楚南代表犹豫道:“我们愿意供粮,但怕本地缺粮引发民乱。”
“平准仓机制会启动。”李瑶说,“丰产区设浮动收储点,粮价过高时抛售,过低时收购。不会让百姓吃亏。”
“那赋税呢?”
“参与协作的州,明年正税减免一成,徭役减半。”
这句话落定,厅内气氛变了。
先前反对最烈的几人也开始翻看资料。有人低声商议,有人提笔写算。
崔嫣然走到地图前,用朱笔圈出几个节点。“这是未来三个月的预定船期表。如果现在确定数量,我们可以把你们的货排进下一轮漕运。”
“我能看看细节吗?”闽越代表起身走过去。
“可以。”崔嫣然递过调度册,“每一程都有责任人,每一段都有应急备案。你可以带回去抄录。”
李瑶这时拿出最后一份文书——《跨区域资源互补协议》草案。她逐条念出内容:粮食与铁器交换比例按季度调整;信息互通平台由政事堂统一维护;突发情况下的紧急调配流程;违约处理方式。
每念完一条,就有人提问。她一一回应。
“若某州突然减产,怎么办?”
“启动战略储备,临时调拨。但该州下一季需加倍偿还。”
“若中央失信呢?”
李瑶看着发问的人:“政事堂每月公开库存与流向。你们可派人核查。若有虚报,负责人自请罢免。”
那人沉默片刻,点头。
协议读完,厅内安静了一阵。
然后,北方代表先开口:“我签。”
他走到案前,按下指印。
紧接着,楚南、豫州、润州三人也起身。他们互相看了一眼,依次落印。
第五个是青州。他们提出加入盐铁专营数字化管理试点,希望获得技术支持。李瑶同意,并当场写下批文。
五项协议全部签署。
桌上文书整齐叠放,墨迹未干。有人反复查看条款,有人小声核对数字。崔嫣然站在一侧,正与青州代表确认系统接入的具体时间。
李瑶坐在主位,拿起笔,在副本上划去一处旧标注,写下新的执行周期。她的手指沾了点墨,蹭在纸边。
门外传来脚步声。
一名文书官进来,手里捧着一叠新报文。他走到李瑶身边,低声说:“润州传回消息,双轮运车培训场地已备好,只等教官。”
李瑶点头,把报文放在一边。
她转向还在讨论的众人:“试点从本月开始。每月初报进度,月底评估。做得好的,下月增加支持。”
有人问:“要是中途退出呢?”
“可以退。”她说,“但已投入的资源不退,后续合作资格暂停。”
那人不再说话。
厅内烛火明亮。窗外阳光斜照进来,落在桌角的铜铃木牌上。那牌子微微反光,映出一道细长的亮线。
崔嫣然走回座位,打开随身的小盒,取出一枚新的木牌放进袖中。她抬头看了眼李瑶。
李瑶正将一份协议递给闽越代表,说:“你们的需求单我看过了。第一批药材运输,安排在十日后启程,走水路,配有护队。”
那人接过,仔细看了一遍,终于在末尾按下指印。
李瑶收回协议,轻轻吹了下墨迹。
她的袖口滑下一截布条,是昨夜熬夜整理数据时磨破的。她没在意,继续翻看下一份文件。
门外又有动静。
这次是赵德派来的人,送来一份汇总表——各州申报的新协作项目清单。总共十七项,涉及粮、铁、盐、工器、驿道维护。
李瑶接过,快速扫过目录。
她的目光停在“闽越请求引入防潮仓储技术”这一条上。
她提起笔,在旁边画了个圈。
笔尖继续移动,写下两个字:同意。
喜欢李氏霸业:全家定鼎新朝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李氏霸业:全家定鼎新朝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