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的“7”像一个烙印,刻在专案组每个人的心头。这不再是简单的商业间谍或绑架未遂,其背后透出的仪式感和针对性,让案件的性质蒙上了一层诡异的色彩。
李振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一方面,他要追查“晨星科技”案的线索,保护张伟及其家人的安全;另一方面,针对江雨的挑衅行为,必须尽快做出回应,找出那个神秘莫测的“观察手”。
技术队对那张照片和包裹进行了最彻底的勘查。照片是普通喷墨打印机打印,纸张和墨水来源广泛,无法追踪。包裹上的标签是手写,字迹经过初步鉴定带有明显的伪装特征。唯一的线索,是包裹在运输过程中沾染的极其微量的、一种特殊的工业润滑剂成分,这种润滑剂通常用于高精度机床或某些特定型号的电动工具。
“排查全市所有使用这种特定润滑剂的工厂、维修点以及相关设备的销售记录!”李振下达指令,这如同大海捞针,但却是目前最实在的线索。
同时,对江雨公寓及小区的监控排查也有了发现。那个伪装成快递员的男子,在进入小区前,曾在距离小区两个路口的一家便利店门口停留过,并在那里的公共垃圾桶旁,快速更换了外套和帽子。他显然具备极强的反侦察意识,选择的都是监控盲区或人流密集处。
“他很熟悉这一带的环境,可能提前踩过点。”侦查员汇报。
江雨拒绝了搬去安全屋的建议,但接受了李振安排的、在她公寓对面楼设立的临时观察点,以及在她家门口安装的隐蔽摄像头。她知道,对方在暗处,自己在明处,被动防御不是办法。
她将自己关在书房里,面前的白板上,写满了与案件相关的信息:张伟、晨星科技、高性能镀膜技术、未遂绑架、观察手、手腕疤痕、数字“7”……她试图在这些看似不相关的点之间,找到那条隐藏的线。
“数字‘7’……”江雨用笔轻轻敲着这个数字。在“普罗米修斯”的语境里,“7”代表着情绪的完整循环,是“净化”与“重塑”的象征。那个组织已经被摧毁,这个模仿者,是想继承其衣钵,还是仅仅借用其名头进行恐吓?
她回想起“观察手”在公园里的眼神,那种冰冷、专注、不带个人情感的审视。这不像是一般为了金钱的罪犯,更像是一种……执行任务的工具。
工具……需要使用者。
谁是这只“手”背后的大脑?
就在这时,她的手机收到了一条李振发来的信息,是关于对张伟女儿张倩进行保护性询问的补充笔录。笔录中提到,张倩在案发前一周,曾参加过一个在本市艺术区举办的、名为“界限与突破”的小型当代艺术展。她当时只是觉得新奇,并没有多想。
艺术展?江雨的眉头微微挑起。张倩是理工科背景,对当代艺术并无特殊兴趣,为什么会去参加这样一个展览?
她立刻在网上搜索了这个展览的信息。这是一个非常小众的展览,参展艺术家大多名不见经传,主题围绕着科技、人性与未来的冲突。展览的宣传语中,赫然出现了这样的句子:“……打破第七重枷锁,窥见真实之光……”
第七重枷锁!
江雨的心脏猛地一跳。又是“7”!
她立刻将这条信息同步给了李振。“重点查这个艺术展!主办方、参展艺术家、所有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一个都不能漏!”
李振接到消息,立刻调动人手扑向了那个已经结束的艺术展场地。展览虽然结束了,但租用的仓库还未清空。警方在仓库的一个隐蔽角落,发现了一些被遗弃的布展材料,其中一块黑色的幕布上,用同样的红色颜料,涂鸦着一个巨大的、风格化的数字“7”!
除此之外,他们还找到了一些散落的、印制精美的宣传册,宣传册的内容并非完全关于艺术,其中夹杂着一些晦涩的、关于“进化阶梯”、“意识解放”和“新纪元”的哲学论述,其论调与当年“清源”中心的理念有几分相似,但更加隐晦和抽象。
“看来,我们找到他们的一个窝点了!”李振兴奋不已。
通过对展览主办方——一个注册为“临界点文化咨询”的空壳公司的追查,警方锁定了一个名叫陈默的年轻男子。他是这个展览的主要策划人之一,有海外艺术留学背景,回国后一直活跃在非主流的艺术圈,但其银行流水显示,他有大额不明来源的资金进出。
更重要的是,户籍资料显示,陈默的右手腕,在少年时期曾因一场车祸留下过一道明显的疤痕!
目标高度吻合!
“立刻申请逮捕令!抓捕陈默!”李振下达命令。
然而,当抓捕小组赶到陈默登记的住所时,早已人去楼空。房间被打扫得异常干净,几乎没有任何个人物品残留,只有客厅的白色墙壁上,用口红色彩淋漓地写着一个巨大的、触目惊心的“7”!
他又抢先一步逃了!
“混蛋!”李振在指挥部气得一拳砸在桌子上。这个陈默,狡猾得像条泥鳅。
技术队对陈默的住所进行了勘查,结果和面包车一样,干净得令人发指。没有指纹,没有毛发,连垃圾桶都是空的。他显然受过专业训练,或者有极强的隐匿意识。
唯一的收获,是在卫生间下水道口极其隐蔽的缝隙里,提取到了微量的、与之前包裹上同款的特殊工业润滑剂成分!
“他一定有个据点,在那里进行设备维护或者……制造什么东西!”技术负责人判断。
警方对陈默的社会关系进行了地毯式摸排。他的父母早亡,亲戚疏远,朋友极少,性格孤僻。在他的电脑云端备份(通过技术手段恢复)中,发现了他大量浏览关于意识控制、极端哲学、尖端物理学以及……“普罗米修斯”相关新闻报道的记录。他甚至收藏了多张经过处理的、江雨在“清源”中心案件时期被媒体捕捉到的模糊照片!
“他是个疯狂的崇拜者!”李振看着那些资料,感到一阵寒意,“他崇拜‘普罗米修斯’的理念,甚至可能崇拜陆秉先那样的人。他在模仿他们!”
案件的性质越来越清晰。这不是简单的商业间谍,而是一个受“普罗米修斯”残余思想影响、可能具备一定技术和反侦察能力的危险分子,在进行某种个人性质的“仪式”或“宣告”。他选择张倩作为目标,可能并非完全为了技术,更可能是因为张伟的科技公司背景,符合他那种“科技引领进化”的扭曲理念。而挑衅江雨,则可能是因为江雨是摧毁他“偶像”组织的关键人物之一。
这是一个隐藏在都市中的、孤独而危险的“殉道者”。
就在警方全力追缉陈默的同时,江雨接到了一个陌生号码打来的电话。她犹豫了一下,按下了录音键,然后接通。
电话那头是一片沉默,只有细微的电流声。
“陈默?”江雨试探着开口。
几秒后,一个经过明显变声处理、冰冷而扭曲的电子音传来:
“第七道门……已经打开……钥匙……在你身上……”
“净化……即将降临……”
“watch…and see…(看着吧……)”
电话被挂断,只剩下忙音。
江雨放下手机,脸色凝重。钥匙在她身上?是指她体内已经沉寂的“结构”,还是指她作为刑警所代表的“秩序”力量?
她立刻将通话内容和录音交给了李振。
技术追踪显示,号码来自一个位于城乡结合部的废弃公共电话亭,周围没有监控。对方极其谨慎。
“他在跟你玩心理游戏。”李振看着江雨,“他想让你恐惧,让你自乱阵脚。”
江雨摇了摇头:“不,他更像是在……完成一个程序。他在按照他理解的‘剧本’行事。‘第七道门’、‘净化’……这些是他计划中的步骤。我们必须搞清楚他下一步要做什么。”
警方加强了对所有可能与陈默理念相关的场所和人员的监控,包括一些哲学讨论小组、科技极端主义论坛以及废弃的工厂和实验室。同时也加强了对江雨和张伟一家的保护。
然而,陈默仿佛再次人间蒸发,没有再留下任何痕迹。
巨大的压力笼罩着专案组。他们面对的是一个不按常理出牌、思维扭曲且行动力极强的对手,谁也不知道他那个所谓的“第七道门”和“净化”意味着什么,又会何时以何种方式降临。
江雨站在书房的白板前,看着那个鲜红的“7”。她知道,陈默的沉默不会是结束,而是暴风雨前的宁静。他一定在某个阴暗的角落里,精心准备着他的“仪式”。
而她和整个滨海市警方,必须在他完成那危险的最后一步之前,将他揪出来。
数字的挑衅,已经升级为一场与时间的赛跑,一场阻止疯狂理念转化为现实危害的竞赛。城市的霓虹依旧闪烁,但阴影之下,危机正在倒计时。
喜欢尸忆破案局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尸忆破案局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